第六十七章,一天就打回原形(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六十七章,一天就打回原形
“複燃行動”的基本戰術:分進合擊。
首都師沿著漢城議政府揚州的路線進軍,再從揚州轉向西北方向,攻擊坡州;第1師的路線是漢城高陽翻山越嶺抵達汶山附近,向北進攻,目標點也是坡州。第4師是預備隊。
畢竟韓國陸軍沿用了大量日佔時期的朝鮮偽軍的基層軍官,分進合擊這個路數他們熟。
首都師的三個偵察分隊全部進入了“伍修權線”,證明這條寬度3公裡的分界線裡面也是沒有防禦工事的,但是線的北側有點兒東西。
首都師師長宋堯贊大喜過望,立刻就a了過去。
宋堯贊現在還沒有“石頭將軍”的綽號這是1960年419革命時被起的),只是平平無奇的南朝鮮軍王牌師師長。
南朝鮮首都師的師旗,一頭大嘴張開獠牙嚇人的白虎,就掛在揚州的臨時師指揮部的牆上。宋堯贊1950年9月擔任首都警衛師師長,過去這半年時間,和聯合國軍一起進攻,一起潰退,但和其他南朝鮮師不同的是首都師潰退的時候沒散過架,或許這就是王牌吧。
首戰就要使出全力,宋堯贊調來了第一團——白虎師的白虎團,準備攻擊面前的這座高地。
加強給白虎團的一個坦克營三十多輛“潘興”在雪泥地裡嘶吼,艱難地運動到山下3.5公裡的地方,炮口直指可能的志願軍陣地位置。在坦克沒就位時,首都師的榴彈炮已經開火,高地似乎在突然間就騰起幾十團灰色的硝煙,十幾秒鐘之後滾雷般的爆炸成才傳到山下南朝鮮兵的耳朵中。
強攻,開始。
……
平澤防線,美軍的一個團級支撐點。
李奇微的車隊風塵僕僕地來了。
自韓國人開始強渡漢江,李奇微就在南方忙個不停。他當然不支援進攻的韓國軍隊,而是逐個視察美軍的防禦體繫上的重要節點,看這架勢,他要把每個團級戰鬥隊都視察一遍。每視察一個支撐點,他就要找這裡的團級軍官、參謀長談心。
“第5騎兵團。你們在雲山,在清川江受了不少挫折。”
李奇微面前是美騎一師第5騎兵團的團長、參謀長。
李奇微:“第8集團軍從清川江撤退到這裡,可是並沒有崩潰。小夥子們,你們的表現其實不差。是沃克過於固守歐洲的經驗,錯誤的戰術導致了一連串的失敗。”
“最大的失誤是撤退。三所裡,軍隅裡,”李奇微指著面前的地圖,“聽說你們一發現中國軍隊在迂迴包抄你們的後路,沃克就立即下令全線撤退。嘿,在那裡迂迴到我們身後的是隻有輕武器和手榴彈的中國軍隊,不是黨衛軍的裝甲師!我不理解為什麼要全線撤退,這最後導致成為一場潰退。對於中國軍隊,大部分時候我們可以用原地抱團堅守的方式支撐很多天,東線就差一點達成了這樣的成就。”
第5騎兵團的參謀長:“是的,我們後來明白了。中國軍隊機動靈活,行動隱蔽,但他們的火力確實很貧弱,尤其是缺乏防空和反裝甲能力。”
李奇微:“從清川江撤退到漢城的路途中,你們就採用了這樣的戰術:當與中國軍隊在白天接觸,就呼叫空軍支援,保持交戰距離,與之對射至傍晚,然後全體沿公路後撤,用1個小時的時間後撤30至40公裡,這是中國軍隊夜間行軍的極限距離。我聽說是你們第5騎兵團首先發明的。”
參謀長:“據我所知,我們團和美步25師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發現了這種戰術很有效。”
李奇微:“非常好!很聰明。這種戰術的確是有效的,在前段時間我給第8集團軍下發的新的作戰條令裡,就把它列入進去了。像磁鐵一樣吸引住中國軍隊,但又不給他們在夜間沖入陣地的機會。但是,我們的新戰法不僅僅是這一個單獨的戰術,而是一個體系。”
“所以我的條令裡讓你們建設支撐點的時候不必堆砌太多的建築材料,因為這不是永固工事,而只是你們戰鬥的起始點。當遭到中國軍隊大規模步兵進攻的時候,你們要做的就是白天戰鬥,傍晚後撤,天黑之前抵達下一個阻擊點,而中國軍隊不會在天亮之前追上你們。第二天白天重複前一天的戰鬥。”
“每場戰鬥都依託公路。以坦克分隊在撤退的公路,最好是山谷中的公路展開,以火力和裝甲組成防禦,坦克是支撐,後面以摩托化步兵配合,以炮兵支援。中國的追擊部隊接近後,以坦克炮和機關炮進行壓制,以空軍掩護,在白天的條件下,中國軍隊對我們沒有有效的手段。”
“我還讓第8集團軍把更多的部隊佈置在一線,減少了縱深預留的部隊。這樣你們的戰線之間的空隙就會變小,中國軍隊不容易鑽進來。”
“等待中國人的進攻銳氣消耗殆盡。當這樣的徐徐後退持續幾天,中國軍隊的補給就會消耗完畢,而他們的後勤運輸線將會幾乎被我們切斷,不可能為一線步兵全額補充給養。更重要的是,此時中國軍隊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深入了我們的防線60至100英裡,而我們的力量並沒有受到實質性損傷。那時候,就是我們迅速進行攻防轉換的時候。”
第5騎兵團團長:“我聽說,到現在空軍仍然沒有出動支援漢江以北的戰鬥。未來的防禦戰空軍會如計劃那樣參戰嗎?”
李奇微:“美國空軍原則上不支援韓國的這次進攻行動。但毫無疑問地,當中國人再次渡過漢江,他們會發現美國空軍的空襲前所未有地嚴厲,比1950年的任何一場戰役都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