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六十六章,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不設防城市。
有的電視觀眾可能一看到不設防城市就想到巴黎,然後想到今日乳髪11,然後就微笑了。其實不設防城市在近現代的戰爭中不只有巴黎一個例子。
當一座城市即將遭到進攻,而防守的國家軍力嚴重不敵時,可以宣佈城市為不設防城市,即該地自願放棄一切的抵抗力量,這樣按照慣例約定,敵方軍隊也不會炮轟或攻擊該城,而只會以行軍形式進佔。二戰時期,在巴黎之前有布魯塞爾比巴黎早幾個星期)、之後有1941年的貝爾格萊德、1944年的羅馬、佛羅倫薩、基耶蒂、雅典,以及1945年的漢堡。
重點是,當防守一方宣佈自己的城市是不設防城市,這在戰爭道義上可以加分雖然加得不多)。這表明防守一方重視人道主義,注重保護平民的生命財産。宣佈為不設防城市後,球就落到了進攻方的這一邊,他們也不得不守信用,否則就成1941年貝爾格萊德城外的德軍了。
3月28日傍晚,志願軍突然用宣傳彈、電臺明碼、廣播等方式告知南朝鮮軍,漢城已是不設防城市,正在渡過漢江的南朝鮮軍將信將疑,由於天黑得很快,志願軍夜戰戰術又相當嫻熟犀利,南朝鮮軍只得停頓了一晚上。
3月29日,首都師的先頭部隊向漢城進發,一開始還是小心翼翼,但後來行軍速度越來越快,上午10時就進入了漢城市中心。
唉,中國軍隊和朝鮮軍隊還真撤了!
先頭部隊向後方師部報告,首都師再用直聯李總統的電臺發布訊息。在釜山的李承晚知道首都師兵不血刃佔領漢城,心裡頭五味雜陳。
有一件事情是李承晚和他的幾個心腹密謀的,整個韓國可能只有不超過5人知道,是關於此次“複燃行動”的真實目的。按照兵法的上中下三策,李承晚認為,“複燃行動”的結果導向也有三種可能。
上策對應的是運氣最好的結果,韓國軍隊在前線有所斬獲,真的打進去了,收複了一點點失地,這就會勾引美軍也一起加入進攻,既然韓國人證明中國軍隊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中國人的陣地也是可以反奪回來的,誰不想去洗刷一下前段時間失敗的恥辱呢。
中策,韓國軍隊沒把中國軍隊從“伍修權線”上打退,而是雙方在漢城就陷入膠著式巷戰,引發大批平民死傷、漢城建築財産被毀,這等人道主義災難美國是不會坐視不管的,就連白宮最後都不得不許可美軍跨過漢江加入戰爭。
下策,下策就是韓國軍隊真的菜到天際這李承晚隱約也猜到了是這樣),那麼韓國軍隊主動進攻,速送人頭,送完之後中國軍隊一個反打,美軍就又和中國軍隊幹上了,你美軍不介入也得介入,否則中國軍隊就向釜山進軍了。
總之,只要把三個師的韓國軍隊送過江去,之後無論是什麼結果李承晚都贏啦。
然而,這都是開戰前李承晚的廟算了。現在李承晚發現,他所算的上中下三策,“中策”已經被不設防城市悄悄劃掉了。
中國人宣佈漢城是不設防城市,於是漢城以及周邊地區沒有發生戰鬥,一個上午就被首都師開著裝甲車和平佔領。
沒發生戰鬥,那就沒有平民死傷和人道主義危機,於是美軍也不介入。
——這真是個比較苦惱的開局。
……
韓國人的“獨走”雖然偏離了白宮的方針政策,但終究還不算是最糟的情況——麥克阿瑟這老混蛋至少還是往國內發了一封長電報,因此美國朝野有時間反應過來準備措辭,而不是到前線炮聲震天的時候才反應過來。
同時,盡管這顯示出麥克阿瑟與五角大樓、五角大樓與白宮之間的裂痕非常嚴重,甚至高層已在做把麥克阿瑟撤職的準備工作,但這些臺下意見分歧是不可以表現在外的。在首都師進入漢城之後,美國的官方代言人竭力為韓國破壞停火的行為洗地——盡管這並不是美國的本意。
“漢城進軍事件事出有因。”
“我們呼籲各方保持冷靜,不要將沖突無限擴大化。”
“我們譴責韓國單方面所採取的軍事行動,這一行動不在聯合國軍的授權之內。”
“但同時美國也注意到,中國在宣佈停火時預留的‘緩沖區’是這次沖突爆發的根源之一。中國宣佈了他們所主張的最終停戰南北分界線,但同時卻佔據了比這條分界線更深入的一條實控線,他們把這一區域叫做緩沖區。雖然中國人允諾在各方承認的公平的和平協定簽署後會退出緩沖區,將這一區域歸還給韓國,但這個緩沖區也太大了。而且,致命的是,這個緩沖區將韓國的首都漢城包羅在內。”
“這是韓國人憤怒的根源。”
“當前的局面尚有一絲和解的可能,我們呼籲中國和朝鮮能保持對話與合作,也呼籲韓國方面回到談判桌上來,只有談判才能解決沖突。”
給美國官方站臺的專家絮絮叨叨說了一大通話,綜合起來的意思就是“雙方都有錯”,韓國率先破壞停火是不對,但中國也太霸道了。
對於美國磚家的移花接木式說法,伍修權在半天之後給予了回應:
1、緩沖區合理合法,也符合國際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