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計算機中心對外服務收費事宜(第2/2頁)
章節報錯
錢學森來計算中心了。“璞玉”剛在這兒組裝的時候錢學森就知道它的存在,很早就開始打這臺計算機的主意。現在使用過“璞玉”的大概有七八家單位個人,錢學森是其中來得比較頻繁的。
閔乃大接過錢學森的幾頁紙,上面的彈道錢學森已經分解成幾個單獨的方程了,由操作員程式設計之後就可以執行。
李強出來:“你剛又去了一趟沈陽?感覺有什麼變化嗎?”
錢學森:“沈飛的人員班子基本上回來集中了,我是說設計班子。和徐舜壽聊得比較多,他在麥克唐納飛機公司當過實習工程師,參與過一些設計工作。”
李強:“所以,沈飛落定、運轉起來之後,飛機研製設計能力還是可以依賴的?”
錢學森搖搖頭:“這不能說得太樂觀。沈飛可能初期能做的事還是引進仿製米格17,然後接著再仿製個什麼東西。沈飛成立之後,它的底子差不多就決定了未來5到10年的發展,和現在這個計算機研究所一樣,它們都……沒有發揮每一個人頭腦的潛力。”
李強:“……”
錢學森:“我們不能跟在每個人的屁股後頭,有人不往前跑了就上去踹一腳。中國這麼大,人這麼多,將來中國的科研單位會成十倍的增長,做科研的人會更多,咱們踹不過來。”
李強:“是啊,這也是中央在成立我們這個小組的時候,實際上要我們做的最終的工作。但是現在有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物質條件太差,有想法沒有地方實踐,連我本人想做個電晶體也都一樣;人才和研製團隊比較少,很多老人其實只能負責輔助性的工作,要讓他獨當一面太勉為其難了。你上個月不是在北京工業學院發過一次火嗎。”
李強說的這件事是錢學森到北京工業學院調研+講課時,和一個學院的副教授交流,結果這位副教授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分析問題,方程都不會解,這是把微積分學完之後就不應該再發生的事。發火事件之後聶榮臻還特地找了錢學森談心,說民國的教育基礎薄弱,培養出來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是很正常的。貴在保持平常心,平常心,別到處亂發火,如果可能的話想想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雖然錢學森也是民國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不過民國理工科大學生的常態是基礎不紮實、前沿知識接觸不到老師也不知道)、實踐一塌糊塗,畢業之後也大多在從事和本專業不搭界的工作。至於錢學森……是個bug。只有少數天才能無視民國教育體系鶴立雞群,而且這些人一般也得到國外留學才能保證功法修煉完成。
錢學森:“憑借熱情和信仰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情當中不是普遍的現象,這種人是有的,李局長你就是這樣的人,我也是,沈飛的徐舜壽也是,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尤其是上級不能把這種當做‘常態’,如果把這個當做常態,那就是用道德綁架群眾了。”
錢學森的最後一句話讓李強也笑了,但這話確實引起了李強的共鳴。“那,錢博士,應該用什麼辦法,才能既不用我們踹他們的屁股,也讓他們努力向前奔跑呢?”
……
“計算機中心對外服務收費事宜。”
李強試著採取點措施。
所謂的“對外服務”其實是對計算機中心之外的單位服務,其實這些單位基本上也是“體制內”的單位。雖然現在建國沒幾年,但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幾個地方加起來,有工程計算需求的單位部門機構還是頗有幾個的。而且由於一五建設全面鋪開,大家手頭都一堆新專案,計算需求就更多了。
這些單位是願意設一個“計算科”,招大學生、大專生、會微積分的中專生,塞滿一個大辦公室,還是願意把計算需求提交給計算中心呢?
……不。他們還是願意設一個“計算科”。
……
所以這不是單獨的一項政策,李強繼續往上捅,找到了總理。
動不動二三十人的計算科,就算現在低工資狀態,幾十個人的工資加起來也不少了。可一個工程或者研究單位為什麼寧願設一個幾十人的計算科甚至計算處,為此天天到院校攔截搶畢業生擴充編制而不願意採用更便宜的解決方案,——因為以前單位尤其是單位領導不用管這事,不用管利潤。
現在講利潤了,就看你咋選擇吧。
計算機中心收費的訊息先是傳遍了北京的高校單位,然後就“出圈”了。當然有不少抱怨的人,因為有的教授不是為做專案而申請使用計算機,而是為了手頭的研究工作。這些抱怨計算中心以“工作量太飽滿,不得不去除掉一部分申請,全力保證實際專案的計算需求”擋了回去。
另一方面,李強又繼續找總理和郭沫若,讓高校考慮採用新的專案經費管理體制。以後教授們手頭如果有專案,也能有經費申請機時而不是用自己的工資墊進去。
李強沒想到的是,發展計算機的第一把推動力,竟然是從收費開始的,這真是一切向錢看啊。
“李強。”
國資委主任李富春打電話來了。這說明前段時間李強要的做電晶體的原料物資可能有著落了。
“李強,電爐在廣州入了境,兩套電爐都是外彙買來的,資産管理流程你自己明白。”
李強:“明白,明白。”
李富春:“還有鍺!我們問到了,蘇聯人在大連還真存了一點點庫存,就買過來了。10公斤一錠的工業級鍺錠!我給你兩錠。”
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