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計算機中心對外服務收費事宜(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十五章,計算機中心對外服務收費事宜
“北京計算機研究中心”掛牌成立,這件事上了各大報紙。雖然是簡短的通訊豆腐塊,但都在報紙的第一版。這則新聞通訊主要是提醒北京及周邊的工程設計單位、科研單位、大學,如果有計算需求可以來計算機中心租用機時。
計算機研究中心本身還是神神秘秘的,附近就駐著兩個排的警衛部隊,整個小樓和院子24小時有戰士巡邏。
“璞玉”的執行功率高達120千瓦,但是相對於它的計算效能來說,電費投入進去、計算結果坐等一會兒就能拿到手,肯定是比人力計算要劃算好幾十倍。對了“璞玉”還有另一個消耗,真空電子管。按照每個工作日執行8~10小時算,它每天要爆掉四十多個真空管。
北京計算機中心的同志一開始還覺得自己的計算老爆管,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漸漸地就有大學的教授來問如何申請計時、如何做計算了。雖然“璞玉”又大又笨,還是不是爆真空管,但還真別說,用它比手算好多了,尤其是工程設計,一個工程力學問題如果能用計算機求得數值解,那幾乎就等於整個設計週期縮短了10天。
不但大學教授,李強之前嚇唬閔乃大的“中央領導會來視察哦”,也成了真。
現在已經是北京計算機中心主任的閔乃大以前從沒見過中央領導一個個地組團前來視察的場面,而且領導們並不是對計算機一點都不瞭解。恰恰相反,中央的五位領導全都懂得什麼是二進位制計算,主席還向閔乃大問起這臺計算機的運算能力裡面“整點運算”和“浮點運算”各是每秒多少次。
一個月之後,北京計算中心的主任辦公室、核心辦公區的樓道增添了不少陳設掛設物品。
總理給北京計算中心的題詞:“發展計算機技術,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
朱總司令的題詞:“勇往直前,創新超越,建設計算機技術強國”
最最重要的是掛在閔乃大辦公室裡面的主席題詞,龍飛鳳舞、張揚狂放的草體字如在宣紙上騰躍的遊龍:
“二十一世紀是計算機的世紀”
……
一幅又一幅充滿鼓勵和樂觀的題詞壓在頭上,閔乃大坐立不安如坐針氈。不過閔乃大尷尬李強不尷尬,他幹脆就在小樓裡要了一個小房間做辦公室,反正李強已經領下來了研發電晶體的任務,也算是三個方向的帶頭人之一。
在國內試制電晶體的想法在陳澐那裡是透過了,可國家計委那邊物資裝置的調撥可就比較費勁。正在被一五計劃折騰得天天連軸轉的國家計委說要湊齊這些試制電晶體的物資裝置至少要兩個月,李強努力爭取了很久也只能縮短到一個半月。
於是李強現在只能在理論上完善電晶體,在腦子裡自動補完電晶體的製作工藝。
電晶體的製作工藝……還是有講究的。
如果估計得沒錯,國家計委一個月後提供的鍺只是工業級的鍺錠,生産電晶體還要再提純。根據威廉肖克利的理論計算,二極體需要4個9的純度,而三極體要6個9,這樣才能保證良率。工業級純度的鍺……價格大概比白銀貴一點吧,如果提純到6個9,成本至少得漲10倍。
不僅是超高純度帶來的難度增加造價增加問題。這時候各國各研究機構都在看肖克利的論文,都弄明白了原理,可電晶體計算機就是造不出來,原因就是這東西太特麼貴了。肖克利他在實驗室裡就製作過一個電晶體的樣本,他是怎麼做的?
——肖克利先準備一塊三角形金箔,在上面畫兩道極細的縫隙,金箔接上兩根金導線,然後用彈簧將金箔壓進超高純度的鍺塊表面。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隻電晶體的結構。肖克利其實是金元戰士,或者說當時他所在的貝爾實驗室財大氣粗。
相比之下比較可行的方法是不無限提純鍺,而是主動往鍺裡面摻雜質,在將鍺的純度降到原來的一半時,鍺電晶體的效能最理想。這不是李強鼓搗出來的,而是看歐洲和美國的涉及半導體的論文時偶然發現的。
李強做出這個設計,把要點先用筆記本記下,但也就只能先記下來而已,得等國家計委調撥的鍺錠和電熔爐到貨之後再自己測試,測試成功了才算ok。
就在李強確定這個方案的時候,電晶體研究室的黃昆提出了另一個腦洞大開的構想:既然鍺這麼難搞到,為什麼不用其他材料製作電晶體的基底呢,比如……矽?
黃昆列了很多“矽也可以做半導體基質”的理論理由,但是——黃昆說的用做半導體基質的矽,是單晶矽……
這就不僅是又要申請一個大型電爐的問題了,單晶矽製作還有一大堆的特殊裝置呢。
“李局,要不,還是把這個構想擱置擱置,咱們先集中到一點,先做出能用的電晶體再從鍺轉矽。”黃昆說。
李強:“別,別這麼輕易就放棄。”
李強現在隱隱覺得可能鍺不是未來半導體的發展方向,矽基質的才是。可矽怎麼做成半導體、電晶體,暫時他還沒時間去過問。如果小組裡面有另一個腦洞大開的成員,願意嘗試別的技術方向,那是再好不過的。
黃昆:“那,我做矽電晶體的話,現在該怎麼下手?”
李強:“這我也不知道。”
黃昆:“……”
……
“閔工,幫我算一個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