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十章,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第一批國家實驗室算是“選定”了,這些國家實驗室現在都在紙上。
哈軍工正在籌建,蘇聯人不知道發什麼瘋,說他們打斯大林格勒戰役打出了經驗,軍事工程學院每一棟樓的主結構都要按照能承受152毫米榴彈直接命中的標準建造,所以劃定的校區現在到處都在壘磚。
沈飛的廠房趕在冬季到來前完成了主體工程,這是亞洲第一個噴氣式飛機的生産廠,飛機研究所的建築也完成了,可骨幹人員現在都在蘇聯留學或接受培訓。
北航和哈軍工一樣,正在籌建。
本來近代物理所如果設立國家實驗室,是有可能立刻就掛牌執行的,可是錢三強說現在設立核武器國家實驗室的時機還不成熟,不願意掛著個空頭標簽工作。
於是——錢學森現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過問北航的籌建工程。在校園未建成之前,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還是在清華大學,因而錢學森也時不時地去清華走訪。
時間很快進從11月入12月,再進入1952年。
過去的1951年,其實對於中國幾乎是和平的一年: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打到1月14日,南朝鮮軍作死擅自反擊是3月31日至4月10日。除了這兩個很短的時間段打得挺熱鬧,抗美援朝戰爭其餘時間都不算有對國內産生影響的戰事。東南沿海倒是有國民黨軍的幾次海空襲擾,不過都是小規模沖突。
對了,因為南朝鮮的大作死貢獻了整整6萬名俘虜,懸而未決的朝韓戰俘交換問題也順便解決了。之前中方俘虜了1萬多名美國戰俘而志願軍只有1100人被俘,中美戰俘根本就是“秒解決”,但是朝韓不一樣,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俘虜了1.2萬名南朝鮮軍,而南朝鮮軍手裡有2.2萬名人民軍戰俘,所以南朝鮮扣著人頭要挾。
4月10日之後,戰俘數量比就成了7.2萬對2.2萬,這能不解決麼。
1951年底,財經委清點這一年的收支統計,總會計師陳澐激動得熱淚盈眶:
從建國至今,第三個年頭,中央財政終於實現了黑字盈餘)!
過去三年的中央財政,1949年就不用說了,當年財政收入264億斤小米,財政赤字303億斤小米,光看這個赤字率,怕是很多人都覺得新中國財政要破産了。
此時人民幣還流通不出去,解放區的一般等價物是小米)
1950年的財政收入62萬億人民幣舊幣),支出89萬億,財政赤字17萬億。
1951年全年,國家財政實現了1.5萬億的盈餘。
當然,這只是國內賬面上的收支達到了平衡並略有盈餘,如果加上一五計劃確定下來的91個重點專案+200多個非重點專案,財經委+國資委又成頭號大負翁了。
比國家財政更撓頭的是外彙儲備。
至1951年底,國家外彙儲備摺合8800萬美元。看起來還有一點家底是不是?其實沒那麼多。1950年12月,美國宣佈凍結中國政府所有的海外賬戶,光中國銀行賬戶就有4500萬美元的外彙被凍結。
國家抓在手裡的、能夠隨時動用的外彙,1951年底合計——840萬美元。這就是一五計劃啟動的頭一年中國兜裡的全部家底。
不過有個好訊息是這一年國家從民間收兌、國有金礦採掘出來一共2.2噸黃金,摺合247萬美元,黃金是國際硬通貨,可以當外彙去國外買東西。
現在陳澐一想起《2021統計公報》中的那行資料就頭暈目眩:
“年末國家外彙儲備6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彙率為1美元兌6.4515元人民幣……”
陳澐琢磨,如果國家外彙有那麼多錢,他一定把外彙入庫時的簽字單當成牆紙,滿辦公室滿牆都粘上,還只貼1億美元以上的。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路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再說,來自未來的檔案除了用資料咣咣咣地晃各位的眼睛,也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資訊,只不過這些資訊是打散的而且隱藏起來的。對於總理和陳澐來說,《2021統計公報》的最末尾,那長長的一段資料來源說明簡直是個資訊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