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不能一直占人家便宜
章節報錯
第六十九章,不能一直占人家便宜
西南地區人口遷移易地脫貧)工程現在只是小規模試點。將居住在貧山區的、人口極度稠密的村落從行政上撤銷,人口“整建制”遷移到發達地區,以城市化來經解西南地區因農村人口飽和而帶來的種種問題。在試點期,人口遷移的比例是7:0。在長三角和珠三角,角這種小規模試點落到每一個城市裡都是不得了的景象,即便此前有許多外地務工農民存在的城市,大家看著也極為新鮮。現在進城的不只是青壯年小夥子了,而是有老有少,
操著當地的土話口音,有時候一個村幾百人裡只有不到兩位數的人會講普通話,那交流起來真是有點兒費勁。
外地人與本地人,老市民與新市民。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甚至飲食.….人口遷移易地脫貧)工程可能是宋元以來,中國人口的基本單元發生的最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會深刻地改變中國的人口結構甚至中國的區域文化。“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國家。話句話說,如果一個國家幾十年幾百年沒有發生任何社會的變化和變革,那絕對不是好事,這說明國家和民族都是死水一潭,這是要出大
事的。
“迎接這種變化,準備好接受好的、不好的變化。如果是好的變化,那當然歡迎,如果是不好的變化,我們就一起動腦筋過這道坎。”“我是梅縣人,我都準備了二十年後我們梅縣的傳統小吃變成羊肚菌雞油菌了!還有那個那個什麼見手青,紅傘傘,白杆杆,吃完一起躺闆闆.….那又怎麼樣?五百年前梅縣人吃的東西就和現在不一
樣,這我們不都習慣過來了嗎?”
葉建英葉帥又回到廣東,第一批移民抵達珠三角之後,安頓下來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大部分移民的安置工作完成得很好,可還是有一些波折,有的是“原住民”不滿,有的是移民不滿,有時候是政府工作人員不滿一一太累啦。
葉師的老家梅縣對口安頓雲南山區的移民,所以他就用蘑菇打了個淺顯幽默的例子。其實梅縣的移民安頓得還行一一梅縣在廣東不算最富裕的地區,移民名額不多。珠三角的城市群,移民可就數量較多了。“民工潮是五幾年興起的吧,到現在十年都不止了。這十多年,外來的勞工對廣東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這不用我說,大家是有目共睹,心裡也是承認的。”
“在廣州,有多少樓是外地民工蓋的,我們現在開會的這一棟樓,還是一片腳手架的時候我就來過這裡,建築工人一看就看得出來是廣西仔。”“有多少橋梁、公路是外地民工修的?現在廣東遍地的工廠裡面,有多少外地民工在工作?不說工廠了,就說廣州市政局吧,掃天街的灑水的,也一多半是外地人。其實啊,部分廣東本地人,我是說
其中的一部分,真不是我說,兜裡其實還沒鼓起來,倒是學到了外國人不做低賤工作的做派,什麼都交給民工了。
“民工,大量的外地民工在廣東工作,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佔便宜。”“我們廣東佔了其他省份的便宜。”“一個二十多三十多歲的青年民工,把他們從小養到大的,是外省的家庭。他們六歲進學校讀書,讀完六年小學,有的還讀了三年中學,提供學校提供教師提供教育資源的,是其他省份的政府。”“把人養大了,教會了他們讀書寫字,送到廣東來,給我們廣東省創造gdp。”“他們的父母年紀大了,操心這些老人的生活問題的,是外省政府;他們有了孩子,操心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的,是外省政府。等青年民工打工打到老了幹不動了,回老家去,還是外省政府操心。”“這不太好吧?我們不能一直佔著人家的便宜吧?你們說對不對?”“農民工也有權利享受他們建設城市所帶來的成果。不是農民工一個人,而是他們全家。我們不能用完了一個勞動力,拍拍屁股走人,這不像話。”
基本上,人口的遷移流向是:廣東接收雲南、貴州、廣西北部、湖南南部的農村人口,廣西省內遷移的比較較高一一從廣西的山區遷移到南部北欽防城市帶。而廣東省內,粵北的山區其實也在大量遷出人口。珠三角接收蘇北、湖北、四川、湖南西部的農村人口。環渤海地區接收河北、山西、陝西的農村人口。北京也有能力接納大量農村人口,但出於控制北京城市規模的目的,最終選擇由北京出錢在河北建立新城一一以一個鋼鐵複合體和汽車聯合體為支柱産
業的新城市。
在農村人口向發達地區的城市集中的同時,還有一股逆向的人口流動:農學、林業等相關專業的大專或中專教育畢業的青年回到自己的農村去。為減少畢業分配時的阻力不情願),在幾年前,國家新建的大中專中的農業類專業就有意識地偏向於招收農村學生了,而且偏重於招收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
“到雲南去!到貴州去!到蘇北去!到四川山區去!到需要現代化農業的地方去!”在上海農業學院專科)的校門口外,一條長長的標語牆,寫著上面這句話。從街道過往的人老遠就能看見。蔣築英:“這個學校,嗯?我來上海讀書的時候還不存在呢,現在突然發展得這麼大了?”在前頭開車的倪光南迴道:“就是在這幾年這個學校建立起來然後猛然擴招,現在全校學生近方人,這是三年制的大專,也就是說,每一屆學生三幹人。對了,上海農院曾來複旦請我們派幾個人去給
他們上計算機基礎課呢!你有沒有印象?
將築英:“完全沒有,可能我那會兒太忙了。”倪光南:“噢,他們找的是謝主任。這事兒也只有系主任才能定下來。然後謝主任就把去農業學院客串講計算機課的活兒安排給了其他的研究生,沒安排你。就是這樣的,上海農院的學生學的應該是
一些在我們看來很基礎的知識,給他們講清楚二進位制是什麼原理,計算機怎麼開機關機,怎麼執行程式,就行啦。
蔣築英:“我第一次知道這事呢。還是挺有意思的。你想啊,這學校的學生都是錄取的農村學生,等於是定點培養定向分配,它們當中大多數人畢業之後會在鄉鎮一級工作,我敢肯定他們畢業頭幾年會和農民一起下地幹活。工作七八年經驗積累之後,也最多到縣。但就這些學生,國家仍然在他們的學習計劃裡面加入了計算機課程。
倪光南:“十大會議上是怎麼說的來著?在世界科技再一次發生快速發展的特殊時期,國家將統籌安排,妥善規劃,在既盡快完成工業革命的同時,也同步推進資訊科技革命,建設一個全新的、既工業化也資訊化的社會生産力體系。哎,這十大的會議決議裡面其實有很多不得了的資訊,就是太長了,讀起來費勁,和我們的工作關系如果不太大,暫時不看也可以。
將築英:“不不不,我剛發現,這句話和咱們專案組密切相關呢。你想想,如果要建設資訊化的裝置,那最需要的是什麼?”倪光南:“計算機。”蔣築英:“不,最需要的是便宜的計算機。”倪光南:“所以咱們的非接觸式光刻機.….蔣老大,你上次在會議上說的,非接觸式的目標是把良品率提高到60,這太嚇人了,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難的難題。”將築英:“現在用得最多的第五代光刻機,15微米良品率19,10微米良品率14,我們的産品的良品率其實說是10微米30那就是很大的成就了,可我不得不定那麼高,因為整個非接觸式光刻機的
專案投入太巨大了,如果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怕這個專案黃掉。
“這個啊,除了咱們這邊要努力,還得看其他單位,比如拉單晶矽的廠子能不能把純度再加一個9....到了。倪光南靠邊停車。“神光計劃”非接觸式掩膜光刻機計劃)專案組組長蔣築英、副組長倪光南,今天到上電的通用計算中心辦事。從1963年專案的預研論證到現在四年,整個光刻機的大致模樣已經躍然而出,幾個關鍵的分系統都有了眉目。需要專案組頂層把控的最辛苦的時期已經過去,基本上就是在等各分系統廠家拿出自己
的産品了。
所以,蔣築英今天到通用計算中心,是為了別的事情。“我們的一個晶片家族,或者說一個晶片組合,想來想去,現有的光刻生産工藝下,生産成本還是偏高,所以我想知道,你們的神光計劃如果投産,能讓晶片的製造成本降低到多少。”通用計算中心做的是計算器晶片一一也就是掌上計算器使用的那種。自從中國先把計算器從電晶體時代拽到晶片時代,美國、日本的廠商也加入進來,計算器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各個廠家都想在效能或者價格方面壓倒競爭對手。上電通用計算中心設計的計算器芯
片不但上電使用,天津和南京也在使用一一他們也有自已的計算器品牌,他們設計出的晶片效能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中國的這一類産品方陣的效能。
“通計”的實驗室主任周開泉這麼問倪光南,倪光南迴他:“首先要看你們設計的工藝製程,然後看你們整合的電晶體數。”周開泉:“我們想全部採用10微米工藝製程。主運算晶片,整合了2330個電晶體。關鍵是,我們在它上面使用了os矽柵極技術。”倪光南:“你們居然都用上sgt技術了!還是增強負載式pos!這是複旦半導體實驗室去年初我們才攻克的工藝呢。”周開泉:“我們...只是想讓,這一套晶片的售價低於500元..開啟“通計”編寫的晶片效能手冊,倪光南和蔣築英明白為什麼他們對晶片的生産成本這麼在乎了:他們的這一套晶片家族,包含了晶片式儲存器。用電晶體搭建成儲存器,儲存0或者1,這不複雜,現在複旦的電子電路教材裡就有。複雜的問題是價格。比如這套晶片t101是運算晶片,整合了2330個電晶體,t102是r0儲存器,整合了1300多個電晶體一一用於構建256個位元組、每個位元組4位二進位制數的儲存空間。除此之外還有t103,40個位元組的暫存器;t104,用於輸出到顯示器的移位暫存器;t105,鍵盤顯示的暫存器。周開泉:“掌上計算器用磁芯儲存器體積還是太大,現在的掌上計算器裡面必定有16的空間用來裝磁芯儲存器的網子。如果用晶片做ro,這就簡便得多,而且更可靠。”蔣築英翻完技術手冊,給了個初步的機率估計:“神光計劃出了正式産品,執行一段時間技術成熟之後,可以做到300元左右。”周開泉:“真的?!”將築英:“非常肯定,而且我是說能在1971年做到300元人民幣,以後還會隨著技術進步不斷降低。”周開泉:“那就太好了,t100系列的前景一片光明啊。”在一邊的倪光南也在翻技術效能手冊,但他腦子裡想的東西和蔣築英不太一樣。
“周主任,你們這個t100系列晶片,做掌上計算器,效能有點兒浪費。”周開泉:“現在計算器這個領域的競爭很厲害,一方面紅著眼晴壓價格,一方面是讓計算器有越來越強的效能,科學計算模式那是基本操作了,現在是想讓科學計算功能更強大,那晶片就得提高算倪光南:“你這個t100系列晶片,完全可以構成一個計算機系統呢!你看,主頻達到了0.8兆赫,指令更了不得,每秒鐘可以執行6萬條指令,這已經和現在的通用計算機接近了。”周開泉:“掌上...通用...計算機?”倪光南搖搖頭:“何必一定要做成掌上計算機呢,有個顯示器還是更好吧。通用計算機?也不是。它比通用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更小,要不就叫微型計算機吧。”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