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為什麼民國沒有一流的傑出人才?
章節報錯
第四十九章,為什麼民國沒有一流的傑出人才?
“錢總,這是新發動機地面測試失敗的場景。”錢學森、任新民、龍樂豪在航關城的放映室觀看火箭發動機測試場帶回來的紀錄片。畫面正中就是測試火箭發動機的測試臺一一看上去像一棟建築在半山坡的、窗戶沒有玻璃的5層住宅樓,但其實它是個由鋼筋混凝土梁、柱、斜肋構成的整體框架,超級結實。火箭發動機點火,建築下方噴塗出烈火和濃煙,把整個山谷弄得閃閃發光、煙霧彌漫。然後.….電影畫面一束強光閃過,火箭發動機爆炸了。錢學森:“停一下。”任新民把膠片倒回去30秒,再放了一次火箭發動機爆炸的瞬間。錢學森依稀看見強光閃起之前,火箭發動機側面似乎噴射出了一束小火星,然後才是爆炸,然後沖擊波抵達攝影機所在的位置,畫面
明顯抖動了一下,然後四個六米多高的滅火噴頭升了起來.……
任新民:“這一束火星看起來是給發動機供應燃料的煤油管路破裂了,但煤油管路為什麼破裂,這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現在初步調查的結果認為是動力渦輪機的燃燒異常,導致渦輪發生震顫,震顫傳導到管路,煤油管路撐不住先破裂了。
龍樂豪:“因為事先就預料到全流量迴圈對泵系的力學要求很高,我們加強了動力渦輪機,但沒想到渦輪沒有崩潰,渦輪的震顫卻引起了發動機崩潰。”錢學森低頭看新發動機的技術資料。”yf16發動機”燃燒型別:煤油液氧結構:單泵單噴、全流量分級燃燒燃燒室壓強:20pa推力:230噸
海平面比沖:306秒推重比:146錢學森:“這個技術跨度很大的發動機。我們現在透過測試的兩款液氧煤油發動機,海平面比沖是296和301秒,蘇聯的nk15是297秒,而這個達到了306秒,還那麼大的推重比,...技術跨度主要在
全流量分級燃燒,是你的主意吧,小龍?
龍樂豪:“是,用這種設計比較有利於增加比沖,它的燃燒室可以更小,小的燃燒室就可以用同樣的材料達到較大的壓強。”錢學森:“還有一個優點,這樣的發動機壽命會比較長。它的渦輪機流量大,所以工作溫度相對就比較低,不過,材料就是個大問題了。”龍樂豪:“因為這個不得不加強氧氣預燃室,嗯,臨時修改的。所以,它的推重比現在不是146了,是141。”錢學森翻到下一頁,這是還沒開始只作試驗樣機的yf17,也是龍樂豪小組鼓搗出來的。“燃燒型別:甲烷液氧”龍樂豪:“哎,液氧煤油的yf16炸了,yf17看來是遙遙無期了。”錢學森:“我怎麼覺得你把這兩個發動機的試驗順序搞反了。”龍樂豪、任新民:“啊?”錢學森:“表面看起來液氧煤油好像技術跨度低二點,因為我們現在就有液氧煤油機了嘛。但實際上,這種全流量分級燃燒,一個泵過煤油,一個泵過液氧,液氧是低溫的,可以順帶著冷卻泵系,煤
油是常溫的....所以我看見你們這個煤油泵比液氧泵要大一號。其實如果是甲烷液氧發動機,甲烷泵就差不多和液氧泵一樣小。”
錢學森啟發了發一下龍樂豪,但三人合計了現在做試驗的發動機的技術狀況,似乎材料問題還是主要問題,這個檻過不去的話,yf16和yf17可能通不了關。不過錢學森還是鼓勵和表揚了龍炸個發動機不算啥,這個點子很好。各種點子和想法總要做實際驗證,做實際驗證就有炸的可能。龍樂豪你今年才28歲,我二十多歲的時候也在加州各種炸
發動機。
材料....鋼鐵?其他合金?複合材料?這就交給航天城裡的材料團隊吧。現在錢學森下面的各種團隊已經在北京東郊佔據了好大一塊地區,外人稱“航天城”。錢學森對這些團隊基本上是滿意的,這十幾年時間打造的隊伍思維之活躍,基礎之紮實,覆蓋領域之廣,讓錢學森想起了當年在加州的六人小組,以及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場景。
錢學森覺得這支隊伍“基本滿意”,但在外邊,是說外邊的工業和國防科研單位眼裡,航天城裡可都是一群”妖魔鬼怪”。用天才來形容這裡面的研究人員已經太保守了,只能用妖魔鬼怪來形容了。比如剛才說的材料問題吧,鋼鐵合金、其他金屬合金,其實外邊也有鋼鐵研究院、有色金屬研究院。可航天城裡的材料研究團隊幾乎每次都是新技術突破的發起方。也就是由航天工業率先提出一個要求,航天城裡的材料團隊就把路線趟出來,之後才是交給鋼院或者色院,錯了,有色院,有色金屬研究院,去做工程上的實現。而且在最後達到目標的時候會發現,航天材料團隊指出的方向總是最優的。可別說鋼鐵研究院、有色金屬研究院能力不行,這兩個研究院都是五十年代初期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但到六十年代就都和蘇聯原單位並駕齊驅了。在一些國內有強烈需求的領域,比如航空、特種建築材料,鋼院拿出的産品是相當先進的,這也是成都和沈陽兩個航空聯合體都陸續搞出了不錯的發動機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被航天城破大防的行業是一個讓人料想不到的行業一一醫學。
“啊!啊啊啊啊!”“你們的航天醫學中心,是不是把所有的醫學天才全搜刮過去了?”“疏水性高分子聚合物膜!nhbi的麥考恩說這東西五年之內都不可能有人做出來的,我們研究了很久也解決不了,居然被你們航天醫學中心弄出來了!”心肺內科專家、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翁心植來到航天城,看到了航天醫學中心團隊試制的c02和02的通透比達到20:1的聚合物薄膜,終於相信醫學中心發表的論文沒有造假。然後翁心植就破防了。用一臺體外機械代替肺過濾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加入氧氣,挽救肺功能完全喪失的傷員或危重病人,是醫學界長久以來的夢想。1964年,布拉姆森做出了一種矽橡膠膜氧合器,c02和02的通透比能有6:1左右,效果不算太好。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年代提出,真正能用的氧合器應該由疏水性高分
子聚合物膜構成。
麥考恩自已的團隊在1965年進行了嘗試,沒能把這種高分子薄膜做出來。但是麥考恩知道了設計和製造這種薄膜的難度,所以他估計得到70年代初期才能解決。翁心植的研究所也有人在研究這種高分子聚合物膜,但是進展緩慢,並沒有超出麥考恩的預計進度表。航天這邊,因為前幾年國家決定上載人航天工程,航天醫學肯定也必須有,這是載人航天工程的一個配套專案。由於各醫院和醫療機構以前沒有航天醫學方向的研究,航天城就自組了一個團隊。
現在這個航關部門下屬的醫學研究團隊把正經的醫學研究所給嚇著了。“翁老弟,別激動,別激動,”錢學森說,“航關員在太空中,身體的狀況首先取決於心肺功能的狀況,所以航關醫學中心在心肺功能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他們在工作的時候為了擴充套件研究視野,也琢
磨了一下現在該領域的前沿研究,肺功能和氧合器,這是很正常的。
翁心植:“所以他們只是順便琢磨了一下氧合器,就把這一領域中國的研究提升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錢學森:...微笑、點頭)翁心植又要以頭撞牆,錢學森一把拽住。錢學森:“航天醫學中心的人員組成嘛,成立時要走了306醫院的張副主任和他的助手,他倆到位以後從北醫招了三個應屆生,一共五個人,到現在也還是這五個人。北醫的那三個學生,一個博士兩
個碩士,嗯,成績是比較靠前,都在前10名吧,最高的畢業績點第三名,你看,我們也沒有把第一第二名給劃拉進來。
翁心植:“我要好好考察一下你們航天醫學中心了,肯定有一些秘密決竅。”錢學森:“航天醫學中心採購的研究裝置、儀器也是透過醫療系統採購的,的確是國內最好的,但國內其他醫院研究所也有和我們一樣好的裝置。”翁心植:“不,是科研管理和人員調配方面,你們肯定有秘密訣竅。”此後的一個星期時間,翁心植每關都到航關城考察航關醫學中心,老錢讓他隨便進醫學中心的實驗室,和他們一起工作,甚至還對翁心植開放了好幾個相關或半相關的航關研究團隊的辦公室。翁心植考察學習七天,一個新筆記本寫完了一半,說回去要好好琢磨,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研究部門做一個全面改革。錢學森不是學醫的,這翁心植可以肯定。錢學森對航天醫學中心是絕對的”放養”,沒親身指導工作也沒面授機宜,這也可以肯定。因為平板裡的《檔案》影片確實沒有做這方面的專題節目)於是,翁心植經過科學滴、密滴推理,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錢學森手下做事,智商自動+20”
“一流的傑出人才,是建設國家科學研究體系的基礎,也是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基礎。”
“挑選出好苗子,培養他們成才,這是我們教育系統的基本職責。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民國沒有培養出一流的傑出人才,或即使培養出來了,也大多是在國外才能發揮作用?“現在我們回頭看,不由得驚於民國時期的人才如此凋零,如此缺乏。幾十年才稀稀落落出了幾個人。你看看現在,多少新中國培養的中青年工程師和科學家在各行各業發揮作用?”“這絕不是中國人笨,中國人是足夠聰明的,是那時候的教育不好。”“中國有七億人口,那麼多的娃子,裡面不但有人才、天才,而且還絕對不少。但你得讓全體國民都有上學的機會啊,就算是天才,可家裡供不起他上學,或者周圍百裡都沒一所西式學校,那天才也
被埋沒了。
這是在《人民日報》第四版,楚圖南發表的一篇隨筆。作為人大代表和雲南太學教授,楚圖南瞭解到國內工農各個行業的現狀,瞭解到了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和成功的秘密,回頭想想自已經歷的民國時代,那都是什麼叻色時代啊!於是楚圖南就
毫不猶豫地把炮口對準了常凱申的民國。
“如果說20世紀有什麼東西深刻改變了中國,新中國的國民教育恐怕可以位列前三。我們現在可以從七億的人口基數裡面選拔人才,選拔上來的人才苗子,國家給予他們充分的教育,在教育完成之後,這些人才又有著適合他們發揮才能的天地。
我相信,只要這樣的機制可以持續下去,20年,不,10年之後,中國必將在科學技術的所有領域都居於領先地位和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