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章節報錯
第四十三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核潛艇和電視機為什麼是“一碼事”,這個讓彭士祿迷惑的問題後來找到了答案。陳法對這個現象是這麼解釋的:競爭。電視機有競爭。天津的電視機和全國各地的電視機廠在競爭,實際上中國的電視機和日本、歐洲、美國也在競爭。核潛艇二一或者說武器裝備生産廠家之間會不會有競爭呢?有時候會有,有時候沒有。大型軍事裝備的研製生産很少有國家能並存兩套相互競爭的生産體系,即使真的有,它們之間串通的可能性也很
高,無論是國有軍事裝備聯合體還是私營如波音洛馬,他們都有可能串通起來。
那為什麼蘇聯核潛艇能造得不錯,電視機不行呢?因為在核潛艇這一塊,生産廠可能沒有競爭或競爭不強,但是甲方一一軍隊有競爭。大西洋對面美國海軍在町著你呢。看著美國核潛艇越過北冰洋冰蓋在蘇聯近海出現,而且這片海域剛剛被定為戰略核潛艇戰備巡航區域,蘇聯海軍不得回去拍桌子:“你們得把核潛艇造到航速35節、
潛深600米,另外噪聲再給我降低10分貝,做不到我就不要你們的核潛艇了!
這既是軍事競爭戰爭或者對峙)決定的,也是軍隊這一産品的終端使用者具有很大發言權的原因。比如電視機賣出去了,使用者也可能不滿意,他去輕工業部拍桌子:“你們的電視機太差勁了!聽看,必須把螢幕再做大一倍,還要降低故障率,特別是不能爆炸,如果你們做不出來,我就…然後這個拍桌子的使用者就被叉出去了。一般來說,使用者用自己的錢包投票,比元帥們在會議上拍桌子有效。因為元帥也有可能被軍工利益集團買通,就好像理論上應該彼此獨立的軍工廠商實際上卻私下串聯一樣。使用者你買通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出物美價廉的産品。但是,蘇聯就把這種”一般來說的情況變成了異常情況:使用者沒有多大發言權。或者說使用者的意見是可以壓過去的。就好像一年到底是需要1億雙襪子還是9000萬雙,蘇聯人民是喜歡襪子還是喜歡裹
腳布一樣。
假設沒有國外産品,只考察國內的生産和消費,那就有這樣一個選擇:
是組織研製團隊技術攻關,造出21寸的大電視機容易,還是讓真理社、專家院士們發話“電視機的螢幕10寸最健康”容易?當然是後者容易,我選b。加入了國外産品的競爭也一樣:是組織研製團隊攻關,造出價效比能和外國産品叫板的21寸大電視機容易,還是下指令普遍漲價,漲到國內電視廠商也有錢可賺容易?還是選b方案。
彭士祿帶領的核動力小組本計劃在北方機械製造企業學習、協作兩個月,實際上這幾個人最後在北德文斯克呆了三個半月。對v4反應堆,彭士祿是徹底吃透了。不是瞭解了反應堆的結構,而是瞭解了技術原理。不是瞭解了簡單的結構設計原理,而是接觸到了深層次的技術原理。核反應堆,從原理來說,就是又黑又粗的大棒子插進去、抽出來,插進去、抽出來,然後水就變熱了並且流出來...實際上可沒那麼簡單。彭士祿看到,v4一回路主泵後面的管道被設計成了很難描述的奇怪形狀。這段0.7米左右的管道光看成品,甚至看它的建造圖紙都不可能明白是什麼原因。直到到了北德文斯克,普列諾夫和夫伊萬
諾維奇對這個進行解釋,彭士祿才知道其中的道道。
本質上就是主泵攪動一回路的過熱水之後,在管道這一處奇怪的形狀對渦流進行抑制。如果沒有這段奇形怪狀的管道,那就得用笨辦法,加長長度來平抑渦流,反應堆艙長度增加1米5。或者說,v4因為用了這一段異形管道反應堆艙長度縮小了1.5米。
最糟糕的學習過程,是照貓畫虎地記住這條管道”長0.7米,直徑前端是10厘米,中段是8.9厘米,後段是9.3厘米,前0.1米向下彎曲2°,0.1~0.4米為號角形狀..記這些一點用沒有。如果只知道這些,你就只會在國內複刻v4b,是最低階的百分之百抄襲,不敢、也不懂得做任何改動。如果幾年之後海軍來問”你會造v4b了,能不能研製個改進型,把輸出
功率提高到2.4萬馬力?
然後你抓瞎了。提高功率肯定要修改一回路,原來在一回路的這段奇形怪狀的管子,用腦子想想就知道原樣放大10肯定翻車,一回路升溫到300c,轟!於是你雖然會仿造v4b,但卻連研製一個改進型都改不了,只能再回蘇聯找人買v4c的圖紙。如果從深層次的技術原理上理解了,那無論是10厘米還是12厘米還是14厘米的管子你都會設計,不但能用在自已的改進型反應堆上,還可以用在自已設計堆芯的其他反應堆上。不過因此彭士祿也總結出了一些規律
現在03工程的核潛艇動力研製團隊人員構成要改變了,要招一些更“基礎”的人才。現在動力研製團隊有冶金的大牛,有機械設計和機械加工的大牛,當然還有核物理大牛。彭士祿覺得,還需要流體力學、固體物理學這些基礎學科的人才。在學習時,彭士祿也瞭解到了伊方諾維奇為什麼吐槽“蘇聯能製造最先進反應堆卻造不好一臺電視機”:他家的電視機炸了,而進口的電視機又得排隊,而且剛剛還漲價了。不但伊萬諾維奇家的電視機炸了,普列諾夫也很不滿家裡的小黑白電視機。彭士祿和小組副組長一商量,就給國內發了個電報一個月後,20臺21寸電視機運到了北德文斯克。不但有伊萬諾維奇和普列諾夫的,實際上671型核潛艇動力設計部的工程師一人分了一臺。這就是為什麼彭士祿在北德文斯克呆了三個月的原因:後一個半月跑題啦。伊萬諾維奇拉著彭士祿,興致勃勃地開始講他設計過的或者還在草圖上的各種核反應堆和動力系統。對外當然是說“中國同志比較愚笨,啊我是說他們對核動力的原理理解得比較慢,所以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給他們講清楚”。
“蘇聯貨船梅德恩’號在海防港被擊傷。”“8月20日,美國海軍f4戰鬥機和a6攻擊機對海防港進行空襲,當時梅德恩號正在海防港3號碼頭進行卸貨。在空地對抗中,“梅德恩&039;號被擊中,左被擊穿産生一個2米x2.5米的破口,但由於破口
在水線以上,該船並未進水。戰鬥中有7名蘇聯船員受傷。
“蘇聯外交部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遣責了美國的這一戰爭行為。”“美國國務院轉述了五角大樓的宣告,稱美國從未將&09;號或其他蘇聯、中國貨船作為攻擊目標,美國海軍在海防執行的是軍事打擊任務。至於&09;號左航出現的破口,美方認為這更可能是地
面發射的大口徑高炮重墜入地面之後産生的誤傷。
時間來到1966的8月,美軍的地面部隊在南越打地鼠的時候,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還在孜孜不倦地想著如何空襲北越。對北越南端的空襲倒是難度不大。這裡不是越南的核心防空圈,又靠近南越,美國的飛機幾分鐘飛過來,投下炸彈,幾分鐘又飛回去了清化大橋就是因為在這一帶,所以反反複複被炸。美國最想炸的還是北越的腹地。海防港不是河內市,但也屬於北越的“防空核心圈的邊緣地帶,8月20日美國海軍能沖進海防港轟炸,也還是不錯的。其實,這次“長矛行動”一一海防港轟炸行動雙方的公開報道都沒有說,但其實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海軍出動了14架f4c和16架a6,三十架飛機進去三十架飛機出來,沒有被擊落的。
海防港可不是什麼防空薄弱的地方,這裡有2個s75防空導彈營,20多部導彈發射架;2個紅旗4b防空導彈營,12輛發射車;90門各種口徑的高射炮從1965年4月被中蘇防空導彈教做人之後,美國海軍和空軍苦苦研究一年零四個月,終於想出了破解s75防空導彈的電子幹擾戰術。長矛行動中,有2架f4c和2架a6攜帶電子戰吊艙,在海防港上空對地面進行電子壓制。雖然s75紅旗1防空導彈的無線電制導系統是跳頻機制,但美國人現在學會了抓跳頻通訊系統的中心頻率,然後幹擾其頻段中佔用率最高的部分。這就讓s75防空導彈在飛出去之後,導彈的受控時間從100下跌到33,導彈就經常失靈。導彈的跳頻系統失靈幾秒鐘、導彈失去控制幾秒鐘,就有可能因沒有及時轉彎而丟失目標,所以在實戰中,用了這套幹擾系統,f4和a6竟然幾乎能100地躲閃防空導彈的攻擊。把s75給剋制住之後,美軍飛機就獲得了5000米以上高度的安全飛行權。至於5000米以下,這套幹擾機對紅旗4b也是有效果的,再加上美軍的攻擊機都是快進快出,紅旗4b在強幹擾之下也沒有留
下一架美國飛機。
持續時間2分30秒的攻擊,a6攻擊機摧毀了海防港的2個碼頭、4部s75導彈發射器,還掃射+投彈摧毀了2部紅旗4b導彈發射車,安全返航。
“820轟炸,顯示出美國已經找到了剋制s75、紅旗1這一類無線電指令制導的防空導彈的方法。我們現在討論一下,要不要決定把紅旗6送到北越參戰。”解放軍總參謀部,陳士渠召集的援越小組特別會議。“如果確定向越南援助紅旗6,那麼可能應該是越快越好。”楊德志說道,“美國人嘗到了甜頭,第一次沖紅旗導彈的陣地成功了,他們馬上會沖第二次、第三次。”“如果要馬上援助,那麼我們只有空軍防空導彈旅手中的那幾套系統可以使用,也就是說,得用現貨,把我們部隊的導彈裝備收上去,給越南。這是空軍副司令員成鈞的表態陳士架:“我聽研究院的同志說,由於紅旗6與紅旗1的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樣,如果我們要用紅旗6對付美國飛機,越南同志還用不上,因為並沒有越南人接受過紅旗6導彈的操作使用。這樣的話,
我們這次的援越行動,本來就是由空軍地空導彈旅整建制進入越南參戰。”
成鈞:“一個旅一千七百多人,整體進入越南的話,這陣仗可小不了。以前防空導彈部隊最多也就是在剛入越的時候,我們的人佔一半,越南人佔一半,以後逐步把所有崗位替換成越南人。陳士架:“現在就想確定一個事,空軍調走1個紅旗6導彈旅,對我們的防空體系會造成什麼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接受嗎?”
看完本章,來說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