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蘇維埃人

1965年,勃列日涅夫宣佈繼續對蘇聯經濟體制進行改革,表示的意思是”我把赫魯曉夫弄下臺不是為了取消改革開倒車,單純就是赫魯曉夫這個人腦子太不靈光了”。這一輪的”柯西金改革”確實是有一些內容的,不全是為了敷衍和表達態度。當然,1962年利別爾曼提出的一些過於激進的措施還是暫緩了。而且僅僅看自己東邊的盟友一一中國越來越快的發展速度,勃列日涅夫也不能不改革。只不過,出乎柯西金預料的是,改革一開始改就觸及到了“深水區”。而柯西金原先的想法,頭幾年小規模調整應該是沒那麼大爭議的,小調整獲得效果之後,大改革能改則改,不能改就算了一一反正

透過之前的小規模調整改革,人民群眾已經受益了。

沒想到的是1966年就觸及了核心議題。正如莫斯科電視機廠廠長所說的:能給我精簡工人編制的權力嗎?這就是“深水區”。反方觀點:共産主義社會主義國家從來不會解僱工人,,開這個口子就會滑向資本主義。工廠的活力應當透過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加強新技術的採用率來增強。而且,給工廠解僱工人的權力,廠長和

書記的權力就會一手遮天,最後形成廠長+書記+內臣的小團體,針插不進水潑不入。

正方觀點:企業臃腫效益低下最終會葬送社會主義。蘇聯廠長和書記的權力不是過大而是過小,造成企業只會機械地執行國家計委的指令,對自己産品的升級換代毫無興趣,全蘇聯一整個行業居然之只靠一兩所工業學院來提供技術創新原動力,而這些大學裡同樣也存在嚴重的官僚氛圍。至於解僱工人方面,我們可以學習中國的經驗,不解僱工人而是調整進入服務中心,工資照發。

蘇共中央最終決定:工廠還是要繼續維持國家的編制,如果你們覺得用不了這麼多員工,可以讓工人在工廠內做其他的工作,但不要解僱工人。我們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不拋棄不放棄,嗯就這樣。其實在柯西金改革實行之後,蘇共中央和蘇聯國家計委的人真的來中國考察過中國的勞動者服務中心體制。蘇聯同志瞭解到,這好像還是不能直接照搬。因為工人在勞動服務中心是全額發國家規定的工資,只是中國還存在著績效工資體制,才顯示出”在崗”和”在服務中心”收入存在一些差別。所以,蘇聯先得廣泛建立績效工資獎金體制,這個倒是在斯大林時期曾有個雛形,但是,在赫魯曉夫時期,已經把這種獎金體製取消得七七八八了。

所以蘇共中央也只能決定,這個問題,先就這樣吧。怕措施不太夠?那什麼,蘇共宣傳部再找幾個勞動積極分子、模範人物出來宣傳,以榜樣的力量,鼓勵大家積極主動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吧。

“什麼是共産主義新人?”彭士祿和其他7名同志乘坐的飛機在北德文斯克降落,幾人乘坐小班車從機場到北方機械製造企業的路上,彭士祿看見車窗外大街有很多海報,其中見得最多的海報是一個笑容燦爛胳膊粗壯的蘇聯

工人在畫面中央,身後是熱火朝天開動的工廠。海報配的文字是“共産主義新人,建設我們的蘇維埃,建設我們的未來!

“新人,就是蘇維埃人。”到了工廠,北方機械的高階工程師伊萬諾維奇用極簡單的語言回答彭士祿的問題。彭士祿用眼神表示您這回答說了等於沒說。另一名話多一些的工程師普列諾夫說道:“蘇維埃人就是過著現在的日子,但思想境界提前達到了共産主義的人。”彭士祿:“思想境界上的共産主義,啊,我就是啊。”普列諾夫:“你有被蘇共,不,你們的黨組織發新人證嗎?”彭士祿:“這怎麼可能發證呢?”“可就是要發證,普列諾夫說,“宣佈誰誰誰已經成為了共産主義新人。然後號召大家向他學習。伊方諾維奇!你不就有一本證書嗎?”伊萬諾維奇:“嘴碎的普列諾夫,你就少說幾句吧,那玩意兒我看都不看。”

普列諾夫和伊萬諾維奇這兩人就像是”沒頭腦”和”不高興”組合。伊萬諾維奇真的是勞動模範一一赫魯曉夫時期的勞動模範,現在勃列日涅夫則把他這樣的人樹立為“蘇維埃人”典範伊方諾維奇被當做模範,是他在v4核反應堆的研製和系列化設計當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種艇用堆讓蘇聯的核反應堆技術發生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而彭士祿來北方機械製造企業也正是為v4而來的。根據中蘇的新一輪技術引進、交流協議,蘇聯拿出了v4核反應堆,未來兩年半的時間向中國出售6臺反應堆,並且轉讓v4的技術專利和圖紙。

0k300汽輪機組+v4反應堆用在671型維克多級)攻擊型核潛艇、667型德爾塔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上,各種改進型一直服役到21世紀。在拿到v4的技術資料,看了它的技術引數之後,中國核潛艇和艇反應堆的研製團隊不得不承認,蘇聯在反應堆設計領域的水平確實超過中國不少。在這之前,忠國核潛艇工程的起步也是師從蘇聯:中國獲得了“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上的動力系統圖紙、技術資料,根據它上面的反應堆改出了自己的第一代艇用核反應堆,現在用在了國産第一艘和

第二艘攻擊型核潛艇上。

造了兩艘第一代核潛艇之後,該更新換代了。彭士祿他們在國産一代堆的基礎上改進提高,設計出的新反應堆輸出功率增加了10,反應堆總體積減少了12。這大概不能算是第二代核潛艇反應堆,應該是1.5代。

看了v4的技術資料,中國馬上決定入手。按照中國的標準,這是完完全全的二代堆蘇聯的三代堆)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蘇聯不但向中國出售6臺現成的v4,還轉讓技術。於是,中國馬上就讓核潛艇專案組03工程)的動力系統部門全員來蘇聯學習。“v4,壓水堆。我知道其他設計局在設計一些稀奇古怪的反應堆,什麼液態金屬堆、氣冷堆,但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壓水堆是最好的。”“它的兩個迴路使用的是水。而水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伊萬諾維奇向彭士祿和中方的動力小組講解v4的結構,而是從它的設計理念開始講。彭士祿點頭表示同意伊萬諾維奇的個人觀點:“壓水堆裡是水,核潛艇也是在海水裡航行,如果出了洩露事故,也不至於驚天動地。”伊萬諾維奇:“如果是液態金屬堆,我知道,他們在一回路裡填充的不是水而是液態鈉鉀。如果發生洩露事件,幾噸重熔化的鉛和海水接觸…!”v4a,反應堆熱功率9萬千瓦,蒸汽輪機發出的推進功率1.5萬千瓦2.05萬馬力)。你們打算在攻擊型核潛艇上採用單堆?伊萬諾維奇問到了中國的攻擊型核潛艇概貌,彭士祿告訴他,中國第二代核潛艇和第一代一樣,都是單堆、單機、單軸。“所以,我們對核潛艇反應堆的可靠性有特別的要求。還好透過你們的技術資料,基本可以確定v4的可靠性是符合要求的。”伊方諾維奇:“我的設計當然沒有問題。如果不是機械廠的車間工人粗暴組裝,v4的可靠性還可以更好。不過,如果你們採用單堆,核潛艇的航速就高不起來。”彭士祿:“我們二代艇的水下排水量不會於6000噸,而你們的671型好像已經超過了7000噸。單軸設計可以讓核潛艇尾部的阻力更小,而且噪音還更低。綜合起來,經過我們的計算驗證,2.05萬馬

力可以讓核潛艇的水下航速達到28節,甚至更高一點。

伊萬諾維奇:“如果你們堅持單堆路線,那就有意思了。你們仿製反應堆的時候,不如跳過v4b。”

彭士祿:“為667b型訂制的改進型?”伊萬諾維奇:“我記得我們的技術資料裡就提到過v4b系統可以輸出26000馬力的推進功率。”其實伊萬諾維奇還有一個更新的改進型設計,只是現在還沒完成研製,還是用v4的反應堆核心,輸出功率達到28500馬力。彭士祿和伊萬諾維奇聊技術問題聊得很深入,因為是從最原本的設計理念談起,伊萬諾維奇對彭士祿講的都是從總體到區域性的一整套解決過程。聽完之後彭士祿甚至都有點想回去自己全新設計一種

反應堆了。

v4b,用在攻擊型核潛艇上應該是合用的,但在彈道導彈核潛艇上就有點小了。尤其是01工程和02工程現在經過各種計算,得到的結論是潛射彈道導彈如果想在中國近海攻擊美國本土,導彈會非常長非常重,彈道導彈核潛艇得往兩萬噸設計。那麼,要麼採用v4系列的雙堆,要麼採用單堆但是輸出的推進功率得達到4萬馬力。.“單堆輸出推進功率4萬馬力也不是不可以做到。”伊萬諾維奇表示這是”小菜一碟”。普列諾夫:“伊萬諾維奇同志甚至曾規劃過單堆輸出功率8萬馬力的核反應堆,是吧?”伊萬諾維奇:“那是水面艦船用的,普列諾夫同志。我們只討論核潛艇動力。”彭士祿現在是完全服氣了,要不是此次來蘇聯只能談v4反應堆的技術,他甚至想把整個北方機械所有的反應堆專案都問個遍,把這些反應堆的門道全弄清楚。“厲害,你們太厲害了。”伊萬諾維奇:“可是能製造最先進反應堆的蘇聯,卻造不好一臺電視機。”普列諾夫:“或許是因為電視機廠裡沒有蘇維埃人,或者蘇維埃人不夠多。”彭士祿:“這是兩碼事。電視機是電視機,核潛艇是核潛艇,這倆差別太遠了。”伊萬諾維奇:“不,這其實是一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