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邢臺地震

1966年3月24日,邢臺。總理的車隊和運送救災物資的車隊一起在公路上挪動,最後的小時,這才抵達邢臺市委的抗震救援指揮部。3月8日,邢臺隆堯縣東發生了裡氏6.8級地震。3月22日在寧普縣東南分別發生了6.7級和7.2級地震各一次。邢臺大地震,8日和22日的兩次強震造成房屋倒破損近500萬間,受災人數1000萬人。地震傷亡人數到3月24日尚未完全統計出來,但光是房屋和財産損失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現在估計,還有多少受災群眾被埋在建築裡頭?”總理進救援指揮部,先問了這麼一句。值班的副總指揮一時沒有回答上來:“已發現超過500名遇難者遺體,還處於被困的人,呢,我們正在對兩千多棟完全倒塌的房屋進行救援,被埋的群眾數量不

明,因為現在無法統計清楚在外面的有多少人,失聯的現象太普遍了。

總理皺起了眉。不是因為副總指揮沒馬上答出來他剛才問的問題,而是他發現抗震救援指揮部裡有不少同志臉上的表情不是焦急,而是“如釋重負”甚至“沾沾自喜”。“我知道,你們肯定覺得這一次地震我們撞大運了。”總理臉上很嚴肅。”3月7日,邢臺人民防空司令部下發緊急通知,邢臺在3月8日舉行人防大演習。再早兩天,隆堯縣月8日,全縣群眾都還在城外的山坡看兩個民兵團對抗演

練。

“….是,很湊巧,這兩件事撞巧了。邢臺、隆堯的群眾在地震的時候大部分都在屋外,這大大降低了傷亡。3月8日的地震之後,解放軍要求邢臺和周邊的群眾做好緊急措施,嚴格要求各地群眾晚上不要睡房子裡,防止大的餘震,3月22日就趕上了連續兩次大餘震....有些同志可能覺得,我們運氣不錯。

“可運氣歸運氣,抗震救援容不得我們松一口氣。畢竟還是有大批的群眾被埋在了廢墟裡,你們如果因為沾沾自喜,稍微懈怠了幾分鐘,可能就有一名群眾因為救援不及時而沒能搶救過來,如果發生這樣的事,責任難道不應該是在你們身上嗎?“

“因為地震而倒塌的或者半倒塌不能住人的房子幾百方間,這些群眾現在正住在冷嗖嗖的野地裡,天當房地當床,你們難道不心疼不著急嗎?”副總指揮被總理這麼一批評,立刻站得筆直,指揮部的所有工作人員也都緊張起來:“是!總理,我們這就加快工作進度,爭分奪秒抗震救援!”

“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來了!”邢臺白家寨,這裡是邢臺附近受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方,群眾們在解放軍的協助下正展開救援。地震發生時還是有一部分村民在息己的房子裡,月22日,從倒塌的房子裡救出來37人,以

及發現了9具遺體。當看到總理的直升機從天而降,白家寨的群眾萬分激動,紛紛圍了上來。總理出機艙之後只是向群眾揮揮手,然後就轉身從直升機裡取出一大包棉衣:

“各位鄉親們,我們還是趕快分發物資和佈置接下來的工作吧,我來這裡,也是給你們添個人手,不要有什麼繁瑣的儀式!”在全塌的、搖搖欲墜裂了縫隙的房屋之間,總理不顧隨時可能發生的餘震,考察白家寨所遭到的人員傷亡、損失,以及討論災後重建。周恩來還親自下到群眾臨時居住的地窖子裡仔細察看,反複問

道:“冷不冷?潮不潮?

總理囑吋住在這裡的群眾,地窖子可能要住上一兩個月,雨李就要到了,要在窖子口外邊挖個排個水溝,防止下雨時向裡灌水。

邢臺地震。1949年以來在中國東部人口稠密地區第一次發生的大地震。這次地震載入了《檔案》中的一期節目。在這期節目中,有一小段是用飛快的滑動字幕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歷次地震,每一次地震分配的記錄文字在螢幕上只閃現一兩秒:“1950.8.22阿薩姆地震8.64000””1951.12.21劍川地震6.3420””1951.12.4阿爾泰地震8.31200””1961.4.4巴楚地震6.4150””1966.2.5東川地震6.5200””1966..22邢臺地震

6.87.28000””1970.1.4通海地震7.516000”..

這半分鐘快速流過的字幕配的只是一張靜態的廢墟圖片,只有文字資訊。但就這文字資訊是無價之寶,總理說的原話是“整個《檔案》節自一白多集,就這30秒救人最多”。快速流過的字幕流到1976年7月28日,不流了,節目進入下一個單獨的小節: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介紹了兩分鐘之後,又進入字幕速過階段,下一個單獨的小節是:汶川。到這裡,節目才進入正題,這期節目就叫做《汶川往事》,節目組在2021年回憶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

第二個公文包收到的時間是1959年10月,這一段節自當然被翻錄了下來,並且所有地震的發生時間都抄了下來,巴楚地震的救援很及時。今年2月5日的東川地震也妥善處理了。3月8日和22日的邢臺大地震,中央也用各種巧妙的方式做到了最大化的減災。而這幾次大地震還讓中央肯定了一件事:這三四)次地震的發生時間、震級,和那個時間線裡《檔案》節目所記載的絲毫不差!這意味著往後的被載入歷史的大地震,很可能也會按照原來的時間和烈度發生!中央書記處、聶帥的科技小組“被迫”瞭解了很多關於演化、機率以及混沌系統的知識。中央早就知道,人類活動確實能影響大氣,而大氣的微小擾動透過長期累積會産生很大的變化,能讓風雨雪等自

然災害發生得和歷史上不一樣。

透過三次地震的時間、烈度的對比,中央現在知道了:人類的活動恐怕還不能影響地殼板塊的運動,板塊該碰撞還是會碰撞,該斷裂還是會斷裂,斷裂時發生了地震,那還是會地震.….這可能是好訊息。雖然實際上發生的是壞事。應對邢臺地震採用的方法是人防演習和民兵天會操。會操的時候還全縣觀摩助威。當然這是臨時措施,永久措施還包括建築的防震設計,這已經制定了國家標準,其中那兒個後世會發生地震的城

市,中央會反複巡視調查,明察暗訪加回訪來確保蓋樓的時候落實防震設計。

邢臺地震歷史上遇難人數超過8000人,現在災區還沒有完全清理統計,估計最終確定的遇難人數在千人左右,降低了78。還有沒有可能降低得更多?比如在2008年5月12日,把汶川北川的群眾們都叫到空地集合,大家一起仰頭望天“五!四!三!二!一!搖一搖,噢!”這有點開掛太明顯了。但是.…….如果只有這一個辦法可以減小傷亡的時候,中央可能不介意真的這麼做。總理在邢臺視察和協調抗震救災,一去就是一個多星期。這幾天總理走訪了很多地方,逐一瞭解當地的損失情況並安排救助。地質部也組織了人力和資源,派出了他們部自已的救援隊和地質勘察隊。已退休的老部長李四光也在救援隊裡面,他抵達邢臺地區之後與救援隊分開,救援隊幹救援的活兒去,他去找總理。“總理,這一次地震,中央做的提前部署,怎麼說呢,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可是,這種提前部署它不科學,這不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啊!”李四光找總理是來“問責”的。

總理笑道:“我們是根據地質大學對華北平原地質運動的一系列考察和推測的論文,做出了一些預先部署,比如調集了一些軍隊和民兵待命。不過有一些所謂的提前部署,是本來國家救災減災中心計劃中的物資準備和庫存充實工作,從去年開始就陸續在做了,正巧這次派上了用場。

李四光:“一些軍隊和民兵....那可是四方多大軍呢!”總理:“不過現在看來,也不算多,救災全都用上了。”李四光:“總理,你們看的一定是注宏、韓迪前寫的那篇《燕山運動與華北地質活躍期》的論文。可是那篇論文寫的並不是你們理解的意思。論文的觀點是,透過對過去三年華北地質變化情況的考

察,可以證明燕山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區域性活躍期,這個活躍期的特點是板塊碰撞和滑動,滑動也就意味著地震。可是.…….

李四光攤開雙手,“注宏在論文裡也說了,這個活躍期是在地質紀年尺度上的。地質紀年!這個華北區域性活躍期,是始於公元0年左右,結束於17方年之後!華北地區總共有大約4億噸tnt當量的板塊能量要釋放出來,這是在17方年的時間長度上的而不是近幾年、幾十年的!…….邢臺的這一系列地震釋放了一部分;其他的能量,在以後的17方年裡慢慢釋放。

“所以,我知道在地震前北京軍區,有4方解放車和民兵預備役的官兵待命,喉”總理:“這,可能是國務院救災減災中心的某些同志,對地質科學的瞭解沒那麼深入,導致出現了不科學的判據。我們.……一定讓中心的同志好好反省,打好科學的基礎,有必要的時候送他們到地質大

學去補補課。

沒辦法了,李四光這老頭找上門來,總理必須讓救災減災中心的同志背一口鍋了。也不算背鍋,國務院肯定不會真的處罰這些同志,最多讓他們去地質大學補課一一補課不是處罰。李四光:“地震的預測是一個非常難的課題,我自認為現在我自己所構建的知識體系還無法做到科學地準確地對地震進行中短期預測。長期.…….長期就像那篇論文一樣,在地質紀年的尺度去預測這件

事,這又不太可能對生産生活造成立竿見影的有益效果。我希望後人能比我們這些人獲得更多的知識,或許能夠做到中短期預測。但現在,恐怕不行。

總理:“不過,你們的長期預測,還是可以對我們的工作進行改進的。比如你們現在確認了華北平原也處在地質活躍期,這就是有意義的。”李四光:“這就意味著華北的城市建設,必須嚴格地落實不同型別的建築的防震標準。”總理:“是這樣。現在國家的每一座城市都在不斷擴張,每年都要蓋好多的樓房,這些樓房的防震考核不能打馬虎,我希望地質部也參與進來,一起進行這項工作。”

看完本章,來說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