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再回羅布泊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進性在於立足實踐、不斷革新》的署名作者不是“本報評論員”,不是“鐘聲”,不是“任仲平”,而是“石山”。懂的都懂這是誰..但其中的第二層意思,可能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這是主席在20年代初用過的筆名。10年代未,主席在北大初步接觸到馬列主義,之後1922~1924年,主席到湖南和南方幾個省開展工作,搞宣傳、搞農運、搞工運,這些實踐所見所聞所得所想,與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對照聯系,又把這些思考所得撰寫成若幹文章,發表在了當時湖南和北京的報紙雜志上,用的是”石山”的筆名。

換句話說,在此社論之前,筆名“石山”僅用於這三年所發表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反映了主席第一次將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實踐結合起來的嘗試。11月7日這一天,李富春率一個中國的代表團就在莫斯科,出席十月革命47週年的慶典。代表團抵達莫斯科時,赫魯曉夫已經”被退休”半個多月了。李富春在會談中只是略微在側面提了能不能見見赫

魯曉夫,對面的蘇聯國家計委官員就猛烈搖頭說這不可能。

見不到赫魯曉夫,不過米高揚可以聊聊,他和赫魯曉夫的關系還不算太壞。在出席完慶典、洽談完中蘇兩國的一些合作事宜之後,李富春、唐安、遙途與米高揚、特羅亞諾夫斯基曾經是赫魯曉夫的秘書)在米高揚的別墅,等於是私人場所,聊了聊這些事。

“赫魯曉夫...在工作中確實有許多失誤,也有破壞組織紀律的記錄。”米高揚說,“不過與你們想的可能不太一樣,在主席團內,以及在整個中央委員裡面,這麼多人反對他,並不是因為1962年古巴的那件事,而是最近兩三年,他的工作方式和奮鬥的方向越來越讓同志們難以忍受。

李複春:“我記得從1960年起,你們好幾次在年底突然發電報過來,說要增訂紡織品和成衣滿足國內需要,還都是卡在我們外貿部制定工作計劃的最後幾天。”米高揚:“赫魯曉夫說要在五年之內,啊,就是今年,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達到和美國差不多的水平,肉食量,每人的衣物購買量,家庭生活消費,等等,都要達到。你也知道紡織品的秘密,我們

的紡紗廠的棉紗産量是假的,織出來的布長度也是假的,成衣廠負責抹平布匹産量的假,所以你看,我們的成衣廠對原布的利用率低得可怕。糧食,我知道你們去年進口了八百萬噸糧食,其實蘇聯也進口了八百萬噸。

唐安:“這...你們的人均糧食産量我記得是800公斤,而我們是300公斤。”米高揚苦笑。

李富春:“來高揚同志,我說的只是旁觀者所看啊,我感覺,蘇共中央,以及各地的州、共和國的領導,其實對赫魯曉夫的改革工作一直不太積極。”特羅亞諾夫斯基:“豈止不太積極配合,實際上最後幾年普遍存在抵觸和逆反的情緒。改革動了很多人的利益。”米高揚:“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赫魯曉夫工作中常常很固執,聽不進意見。工作中還極好面子,如果目標沒有達到他甚至會暗示下級改資料糊弄過去,久而久之,本來還想認真改革的人也習慣了糊

弄資料,畢竟改資料比真的達到他的那些目標容易多了。

李富春:“...”遙途:“有沒有可能,當赫魯曉夫顯示出自己的固執的時候,你們黨內的同志沒有站出來,堅決地糾正那些固執的錯誤?”特羅亞諾夫斯基:“這就要追溯到1956年的那份報告,你們應該也都看過。以及1957年6月的那件事。坦率地說從那時起,黨內其實就不再團結在一起了。”遙途:“說起來,對於1956年二十大的報告,我們的中央一直是有保留意見的,只是不把這種不同意見公開宣揚。這種對待斯大林的態度..…首先來說,他就打壓了斯大林時代在圍繞他工作的人,他

們在二十大之後,會被定義為曾擁護斯大林的人而遭到排擠。他們數量非常龐大,不管有沒有真被排擠,1956年之後都不可能有什麼工作的積極主動性了。

米高揚:“一邊是斯大林時代的內臣以及他的內臣班子周圍的黨內同志,一邊是在斯大林時代遊離於權力中心之外的黨內同志,在1956年赫魯曉夫只能選一個,拋棄另一個。特羅亞諾夫斯基你指出的確實是事實,那時候的秘密報告導致黨內的團結出現了問題,可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非常無奈,但沒有辦法。

李富春:“應該還是有解決的辦法的。”特羅亞諾夫斯基攤手:“除非這個人不是赫魯曉夫,而是一個更厲害的人。他得在斯大林時代有相當於蘇聯元師的軍功,並且曾進過蘇共中央主席團。這樣他說斯大林同志犯過錯誤的時候,斯大林的

內臣班子和班子周圍的同志不能不聽。而且這個人還要被斯大林反對過,被當做反對者狠狠懲罰過。這樣當他說我們仍然要高舉斯大林的旗幟繼續前進&039;的時候,斯大林時代遊離於體系之外的人、甚至同樣被斯大林懲罰過的人也聽得進他的意見,因為連他這樣承受了極嚴厲懲罰的人都覺得應該繼續尊重斯大林,大家也自然會跟隨他這樣做.…

李富春:“這樣整個黨,無論曾支援過斯大林還是反對過斯大林的人,就可以繼續團結在一起,為同一個目標和理想在一起奮鬥。有了一個大的方向,具體的路線怎麼走會有很多同志出謀劃策;如果赫魯曉夫走歪了路,甚至走的路全錯,也沒關系,同志們會七手八腳把他拉回來,甚至甘當老黃牛地給他善後。因為這個黨還在,還是一個整體,還是所有矢志為共産主義奮鬥終身的同志們值得奮鬥的物件,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勞苦大眾的精神寄託。

特羅亞諾夫斯基:“不不,我那只是一個假設,這種人不可能存在。被斯大林反對過的人,尤其是在中央工作的人,早就先於斯大林躺林在墳墓裡了,怎麼可能活到現在呢。”

莫斯科的這個冬天異常蕭瑟寒冷。李富春的代表團離開莫斯科前往華沙進行工作訪問,在華沙受到了波蘭政府和華沙市民超乎尋常的熱烈歡迎。在華沙的中國大使館的秘書悄悄告訴李富春,說以他在這裡6年的工作經驗,代表團所受

到的接待規格以及民眾自發的歡迎程度比蘇聯領導人或代表團高多了,甚至比赫魯曉夫訪問波蘭時還要熱情。

而這只是一個由中國副總理率領的代表團的工作訪問。李富春:“這不會就是..距離産生美?”秘書:“或許是吧。但是,波蘭與中國的確關繫上非常融洽,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外交方面。”李富春:“可惜我們這次訪問蘇聯、波蘭、東德,然後就返程了。以後有機會,真應該多去東歐這幾個國家看看。”

北京房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02工程指揮所。“錢主任,你這次也要到羅布泊嗎?于敏在平時是一副事事淡然的做派,非常“佛系”,身邊的一切事情好像都不值得動用他的腦子思考。但這幾天于敏也莫名地興奮起來了,這不,離組隊開拔還有一個星期,他已經把要帶去大西北的衣

物行李收拾好了。

錢三強:“這次我一定要到現場。第二次輻射內爆氫彈試驗,我就在現場看著,不信它炸不響。”于敏:“錢主任,這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啊…”錢三強拍拍于敏的肩膀:“這一次,我信你。”一一時間是1964年12月15日。由於敏提出的新輻射內爆機制氫彈構型,在9月份提出,經過02工程輕核反應組的反複驗算和推演,大家都覺得從技術上是“走通了”的,鄧稼先決定這個設計在9月底進入工程製造階段。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二枚氫彈試驗彈。1963年11月25日,中國製造的第一枚氫彈試爆失利,輕核反應組臥薪嘗膽,發誓一定突破氫彈技術難關。聶榮臻給予了輕核反應組極大的支援和鼓勵,甚至李強副組長都來到近代物理所加油鼓氣。輕核反應組重審設計再戰所需的一切物質條件都盡量滿足,甚至連近代物理所被抓走的兩只貓都給配備回來了。當然,臥薪嘗膽不是隻喊口號,為了更加穩妥可靠地搞懂核聚變的深層原理,1964年4月、8月,羅布泊各進行了一次增強型核彈的試爆,當量分別為22萬噸和24萬噸。兩次試爆之後,地面測量儀、

空中觀測機和繫留氣球收集了大量的核爆粉塵、大氣成分、輻射數值等等資料。

這些資料與1963年上半年的增強型核彈試驗的資料放到一起對比分析,在近代物理所的超級計算機的幫助下,于敏漸漸意識到一一好像他在1963年提出的那個構型,其實是極為接近真相的。

反而是63年底,在知道第一枚氫彈沒炸出效果之後,于敏在紙上做的修訂和設計的新”代用”路線,並不是通向“真理”的正確道路。1963年的氫彈構型大方向是正確的,只是在聚焦機理上存在這一個小小的判斷失誤。這個判斷失誤是由於氫彈核心機構的器件材料的特性估計不夠準確引起的。

做出了這點”小小”的修改,于敏將1964年增強型核彈試爆之後獲得的更加準確的氣化鋰6反應引數代入進去,終於得到了一個新的構型,也就是一一h02氫彈。h02氫彈的當量是300萬噸,可作為航彈、也可加裝再入大氣層殼體之後作為彈道導彈戰鬥部,裝在洲際導彈、中程導彈上。“我們在12月22日啟程,從北京到羅布泊,大約要4~5天時間。不過,氫彈的運輸、組裝和檢測要多費一些時間。”聶榮臻是此次氫彈試爆的總指揮。他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日期,然後用粉筆戳戳黑板:“如果預計的時間沒錯,1965年1月5日,h02爆炸。”鄧稼先:“聶師,這次您去,錢主任也去,還有我、鄧稼先...這陣容可夠龐大的。”“氫彈,核武庫中最難摘取的那顆明珠。我們國家要有一支強大的核武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制止侵略、制止戰爭,才能維護世界的和平。我始終相信,中國人能摘到這顆明珠,因為我們有你們

這樣的一群人在為中國的國防事業奮鬥。

聶榮臻很動感情地對02工程的主要設計人員說的這番話。“同志們,我在這裡透露一個訊息。就在上個月,,我去了葫蘆島,……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已經安裝上了核反應堆,並且在上個月進行了第一次繫泊執行。核反應堆産生了無窮無盡的能量,這讓潛艇

這種水下兵器的戰鬥力有了質的飛躍,從一種破交的戰術武器,一躍而成為國家的戰略重器。許許多多同樣優秀的人,奮鬥在中國各地,各行各業,你們是國家的脊樑,歷史,將永遠銘記你們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