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我們是第四個掌握氫彈的國家
章節報錯
第九十六章,我們是第四個掌握氫彈的國家
“白沙瓦線報。5日上午9時,u2偵察機1架,從美軍基地起飛,去向不明。”“根據線報,上午9時白沙瓦空軍基地有1架美軍u2起飛,請新疆各邊境雷達站加強警戒!”“新,目標高度24500,航速710,航向275!11:58,目標飛離新a雷達站位於新疆西南邊境,它發現的空中目標顯然就是u2,發現的時間對比白沙瓦線人報告的情報,估計就是早上9點起飛的那架。新疆軍區防空司令部所有人都聚集在指揮中心,等著新4a和
新4b一一坐落在新3a後面的兩個雷達站報告他們有沒有發現空中目標。
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新4a和新4b始終沒有傳來發現空中目標的資訊,也沒有有效的雷達資料。新4c和新4d也沒有。天上只有4個小型空中自標的痕跡一一這是四架殲7分成兩組在空中待機。盡管u2只在新3a的雷達螢幕裡閃了一下就消失了,空軍還是決定先起飛兩組戰鬥機再說,方一後續的雷達站突然又看到u2
了呢。
“空警,空警起飛了嗎?”在指揮中心,有一名參謀問。“第三架空警5分鐘後進入西南空域。空警對u2的發現距離是...50~60公裡。”部署在新疆的預警機能發現400公裡外的轟炸機,或200公裡外的戰鬥機。但對u2這種採取了初步隱身措施的高空偵察機,探測距離就大打折扣了。按照60公裡的搜尋半徑,恐怕不太容易抓到u2。綜合所有的空中情報,又慎重地思考了一會兒,防空司令部指揮員掌起紅色的直連羅布泊的電話。
“...明白。”羅布泊基地司令員張蘊鈺放下電話:“聶帥、錢主任,軍區的邊境雷達站40分鐘前發現一架u2入境,但後來又跟丟了。現在雷達站、預警機和截擊小組正在努力尋找,但不一定能把這架u2擊落或者
驅趕出去。防空司令部報告的就是這個情況,讓我們參考這個情況做決定。
做決定,就是要不要在今天下午進行氫彈試爆。
u2潛入.…….真是個很討厭的事情。當然,u2即使不潛入中國境內,也能採集到一些核試驗的資訊,它可以在國界線外的空域飛行做偵察取樣。但隔著幾百公裡一千多公裡,偵察得就不那麼詳細。如果是進入新疆境內,就有可能在距離羅布泊一兩百公裡的地方現場”見證”核爆。
聶榮臻皺眉,想了想,問張蘊鈺:“基地的裝置和值班人員,換班堅守制度沒問題吧?張蘊鈺:“兩組人,每12小時輪班一次,可以長期堅持。地面測量和取樣裝置有維修組監控和維護。”聶榮臻沉吟片刻之後,腳步動了,走向屋角的電話機。錢三強、于敏、鄧稼先“聶帥...”聶榮臻回頭,看看著急火燎而且有點不甘心的錢於鄧三人:“今天和明天,都一樣,稍安勿躁。…西湖基地嗎?“斷橋暫緩掛彈起飛程式。”
“斷橋”是h02氫彈的代號。1963年11月試爆的那枚h01,代號是“春曉”。可想而知接下來氫彈的試驗代號應該是“殘雪”“秋月”“晚鐘”“風荷”等等等等。這一夜,從師到于敏,都是在床上翻燒餅的一夜。一個晚上沒睡好,但第二天矇矇亮,羅布泊基地的所有人又都按時來到了指揮部。聶榮臻:“白沙瓦有線報嗎?”張蘊鈺:“情報部門的彙報顯示,沒有。”聶榮臻:“今天一定要成。”張蘊鈺:“空軍方面協調過了,今天上午9時到下午1時,在空中停留的預警機從2架增加到3架,配合地面雷達,只要控住了這個時間段,他們下午4點就不可能出現在羅布泊附近了。”錢三強:“哎,我們就該把昨天的那架u2給打下來,這兩年光新疆地區都揍下來兩架u2了吧。”聶榮臻:“新疆是揍下來了兩架u2,可這兩年美國的u2進來的次數怕是也有三四十次。不是每次闖入我方境內我們都能打下來的。.….我們防空的招數在進步,他們突破的技巧也在進步。”張蘊鈺:“而且在第二次擊落u2之後,他們也在減少u2偵察的次數,畢竟美國丟一個飛行員在政治上還是很被動的。”
“西湖1準備就緒。”
張蘊鈺:“進入下一環節。”“….西湖開始掛彈程式。”“斷橋”掛彈完成。”“斷橋’檢測完成。”機組人員就緒。”張蘊鈺:“起飛!”錢三強:“聶師,這基地的跑道,它夠平嗎?不會轟6掛彈起飛的時候顛兒、顛兒、給顛出故障了吧?于敏,確信沒問題嗎?”于敏:“錢主任,別瞎擔心,擦擦汗,擦擦汗。”經于敏提示,錢三強才恍然大悟,從兜裡掏出手帕,“于敏,你也該擦一把了,你汗珠子也在腦門上彙聚了。,張蘊鈺:“所有的環節我們都做過反複驗證和檢測。轟炸機起飛的時候顛兒幾下算什麼,接來它可是要裝在彈道導彈上發射的,這點震動和彈道導彈的震顫相比和蕩秋幹也差不多多少。...我們得做一
次彈道導彈實彈試驗...
“西湖1抵達預定空域!”羅布泊指揮部進入了最進場的時刻。地面雷達保持對投彈的轟6的持續跟蹤,用雷達跟蹤引數計算出轟6的實時位置,再回報給轟6;轟6的導航員則在操作無線電導航系統,加上羅經系統,也計算
出一個自己的實時位置,地面和空中的兩個定位座標比對。兩個座標沒有大的誤差,完美!
除了導航員,投彈觀察員還透過觀察窗觀察地面景物,這是第三種定位方法,也是第三道保險,確保轟6飛在正確的航線上。觀察手看見了羅布泊,在過去一年他少說有30次飛經羅布泊上空,對這裡的地面景物無比熟悉。
投彈觀察員:“地面定位完成!座標準確!確”“進入投彈航線!”“5,4,3,2,1,投彈!”“咔”“咔”“咔”在地面,張蘊鈺、聶榮臻、錢三強都按下了自己手中的秒錶。天地間的劇變是以一道強光開啟的。如果此時有人在翹首望天,他會發現在羅布泊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太陽。人造的、比太陽還要亮幾十倍的耀眼光球。這個光球的出現讓世間的一切都黯然失
色,包括掛在西邊即將落山的太陽,在這個光球的比襯之下都是那麼的黯淡無光。
“咔”。于敏的秒錶這時候才按下去。半地下構築的堅固的指揮部有一條細窗縫能看到外面,當強光從窗縫灌入時,于敏按下了秒錶。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當于敏眼晴那種一片炫白的感覺消失時,他猛地再按一下手中的秒錶,計時停止。抬手看看手中的秒錶,27秒2。于敏:“成功了,成功了!絕對是氫彈!”鄧橡先沒用秒錶計算光球持續的時間,他在看觀察窗外的景色一一飛沙走石、細碎的紙片四處飛舞。鄧橡先也是在用間接的方法測量氫彈當量。鄧稼先:“這一枚,三百萬噸左右。”在指揮部床外,高懸空中的那一輪光球從白色變成黃色,從黃色轉化為紅色,光球轉化為火球,火球再冉冉上升。火球上升,下方瞬間出現了方圓幾公裡的低壓區,地面的塵土、砂礫甚至石子紛紛揚揚被捲上天,蘑菇柄出現了。火球從四千米到八千米,到一萬五千米,兩萬米.…….兩萬米的大氣已經極度稀薄了,
可火球依然沒有停止上升。
火球中的塵土砂礫帶不到那麼高,隨著沖擊波在一方多米的高空四散然後複降,巨大的蘑菇傘籠罩地面,但火球的核心還在上升、上升。三萬米。新疆、甘肅和西藏三地的所有人都能看見這朵蘑菇雲了。三萬五千米!去年12月在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空軍基地首飛的sr71戰略偵察機也飛不了那麼高!火球變成了白色的雲球,在三萬米到四萬米的高度擴散,擴散和上升的速度都明顯慢了下來,像是在高空太空中的一尊白色雕塑,一朵用漢白玉雕成的牡丹花。
《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1965年1月6日,中國在西北某試驗場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這次試驗取得了完全成功。”“這次試驗標誌我國掌握了氫彈技術,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之後第四個掌握氫彈的國家。”
“中國研製與試驗原子彈、氫彈完全是用於自衛和防禦,中國莊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和地區使用、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承諾:發展核武器的最終目的是消滅核武器,在適當的時候、在所有掌握核武器的國家達成了一致並制定了相關的條約、計劃之後,全面禁止核武器。
“烏拉姆教授,烏拉姆教授!中國試爆了他們的第一顆氫彈,您的預測是準確的!”烏拉姆的學生來辦公室報信。在兩年前,也就是美國發現中國和法國都在嘗試研製氫彈的時候,美國軍方和學術界有許多人在預測中法到底能不能研製出氫彈、什麼時候能研製出氫彈,烏拉姆說按照一般常理,在原子彈爆炸之
後,再用5年左右、誤差不超過1年的時間,就可以突破氫彈。
烏拉姆的這個預測被認為是太“料敵從寬”了,大家都覺得除了美國以外,其他國家自己突破氫彈技術絕不會那麼容易現在,中國用4年時間搞出了氫彈。烏拉姆看完了報紙頭版的報道,點了點頭。“不錯,中國人達標了,進度符合工程學的一般規律,但是法國人略微有點慢。”“教授,我認為,並不是中國人的表現達標而法國人略微有點慢。”洛斯阿莫斯實驗室,烏拉姆的學生、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戴爾給自己的老師打電話。“我覺得,法國人是達標的,而中國人超出了他們應該所呆的位置。”烏拉姆:“哦,這就不太好界定了...只有5個有核國家,或許他們兩者都只是孤例.”
“根據我們在巴基斯坦的地震檢測裝置測得的資料,中國的這枚氫彈大約是0噸當量。我們的航空核生化分析機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南部進行了高空取樣和監測,詳細資料包告正在整理,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次空爆核試驗,它們的第一枚氫彈就是用轟炸機搭載和投擲的。很神奇。
德克爾上校,美國空軍情報部門的核武器情報分析專家,又來向肯尼迪彙報了。背尼迪:“這很神奇嗎,德克爾上校?”德克爾:“我們1951年進行的第一次熱核試驗,那不是一枚氫彈,而是一臺65噸的核裝置。有一個巨大的液氙罐子,為了維持低溫,還要時刻不停地使用液氮泵和製冷機構給這個液氙罐子冷卻。直到
第二次氫彈試驗,我們才把它做成了一枚炸彈的模樣。
肯尼迪:“..唔,中國早就能向美國投放核武器了,把原子彈換成氫彈...也不意外。你們美國空軍在研究中國的核戰略嗎?能否告訴我中國白皮書中發布的最小核戰略的概念,應該如何解讀?”
德克爾:“我想這得讓一位…四星上將來對您解釋。中國的核政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思維邏輯,但確實,我們現在不能不重視中國的聲音了。”肯尼迪:“沒錯,你提醒一下你們的空軍參謀長先生有空的時候來一趟。還有,德克爾,我上次見你的時候的那次會談記錄,請務必銷毀掉。”德克爾:“?”肯尼迪:“我從來沒有說過在我有生之年中國研製不出氫彈那句話,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