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肯尼迪這個人不夠狠,我能拿捏他!(第2/2頁)
章節報錯
向西德增兵2個師,其中一個師從美國本土調出,另一個師從駐日美軍那裡調過去,從美國西海岸轉移1艘航空母艦到東海岸,這樣出現在地中海的美國航母可以常年達到2艘;
制定歐洲戰略底線,確定在受到蘇聯武力威脅時美國會進入緊急狀態,並顯示如有必要將進行核戰爭的決心;
還應當要求國會授權將徵兵人數擴大兩倍、動員預備役部隊,將全美的地下防核掩體數量增加一倍,以在核戰爭來臨時容納更多的人口。
總的來說就是,美國的戰略要進一步偏向歐洲,這無形中符合了艾森豪威爾卸任前的安排。——雖然兩人一個民主黨一個共和黨,而且在競選時肯尼迪將艾森豪威爾的外交政策批得體無完膚,但當上了總統,就得從實際出發考慮問題了。
況且這個時候的西太平洋東亞地區,好像也沒什麼保持重兵的必要性。美國在西太平洋駐紮的20萬美軍,要說打進中國逼中國換顏色,那是遠遠不夠,添一個零都未必能夠。要說防禦中國對外擴張——那麼連20萬都不用。
本來越南的形勢一度緊張,但到了六月份,好像又沒那麼緊張了。
中國試爆了原子彈,接著就發布了自己的核武器使用原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在5月份,副總統林登約翰遜訪問了南越。副總統訪問,比1月份麥克納馬拉的級別更高,但這次約翰遜去之前就放話了,說我去越南訪問不是為了讓美軍直接介入越南的。
約翰遜和吳廷琰談的主要是如何提高南越政府的統治能力,如何提高南越軍隊的戰鬥力。吳廷琰這次表現得非常配合,表示願意在美國的幫助下進行社會和經濟改革,遏制社會危機的,平息農村矛盾,從根本上防止共産主義的滲透。
約翰遜非常高興,給吳廷琰戴了一他是“東方的丘吉爾”,把吳廷琰給高興得抓耳撓腮眉色飛舞。
吳廷琰也主動地拒絕了美軍派遣遊騎兵部隊進入南越執行“特種戰爭”的方案,盡管這個方案五角大樓已經打算在兩年之內不予施行了,但既然是吳廷琰親口說出來的,那五角大樓也樂得把這件事定性為“越南共和國主動拒絕了”。
隨約翰遜的專機一同前往越南的還有一組人,叫做“變革考察小組”,也就是幫助南越進行社會和經濟改革的小組。這一組人要在南越呆至少3個月。
在西貢,這一組人看到的是亂糟糟的市容,街頭既有霓虹閃耀的不夜區,也有棚戶草屋連片的貧民窟。西貢市毗鄰的西貢港遠看一片繁忙,近看——考察小組進入港口查訪,港口官員悄悄告訴他們,碼頭工人現在一半親共,另一半組成了各種各樣的黑社會。
考察小組組長建議港口官員利用黑社會來對付親共的碼頭工人,官員苦笑。
在西貢港裝船運走的貨物當中,最多的是稻米。從這裡每天有至少2艘6000噸貨輪裝滿幹稻穀離開南越,運往世界各地。
“這些稻米運輸船,單子上寫的是開往新加坡、香港,其實其中有大半轉個口就賣到中國了。”
港口官員悄悄告訴考察小組。
“中國竟然從他們所稱的反動國家購買糧食?!”
小組長十分吃驚。
“買,從越南買,從泰國也買,現在中國人一年比一年有錢。中國還想向越南出口商品呢,不過被吳總統否決了。政府現在禁止任何中國商品輸入進來。”
小組長:“這是對的。但是,你們向中國出口糧食,每年出口……80萬噸,而中國在援助北越糧食,每年援助10萬噸。換句話說,你們向中國出口的糧食,有可能經過周轉之後落到了北越的手裡。”
“這我就管不到了。其實吧,對我們南方的農民,還有出口貿易商來說,只要是把稻米賣出去,管他賣的是誰呢,中國人給的美元,和新加坡人給的美元,不都一樣嗎。”
考察小組在南越看到了一幕奇景,而肯尼迪和他的隨行團隊在維也納,也看到了一幕奇景。
維也納峰會之後,肯尼迪要順訪西德,然後訪問瑞典。在維也納機場,空軍一號旁邊停了一架中國國航的蘇式客機,中國人正三五成群地陸續從機場大樓走出,上飛機。看樣子這些中國人是分撥返回機場的,飛機就在機場等,什麼時候人齊了什麼時候起飛。
“這是中國外貿部組織的商務代表團,他們在奧地利洽談結束之後,就會飛往伯恩,行程和我們完全重合。他們在西德也鋪開相同的商業貿易洽談工作。”
隨行的秘書說道。
肯尼迪:“商務代表團在奧地利是想套購什麼先進工業裝置嗎?”
秘書:“既購買先進的工業裝置,也在銷售他們生産的輕工業品。”
肯尼迪:“就和中美之間簽署的貿易協定那樣?”
“比我們的那份協定要緊密得多。中國和奧地利在1957年簽署了雙邊貿易協議,這兩國之間的進出口往來近乎自由貿易,不需每年都做評審。當然中國那邊幾乎每次交易都有國家出面,現在歐洲人都知道了,在外貿時可以把中國當做一個單獨的公司看待,china pany。”
肯尼迪:“商務部在準備新一個年度輪回的中美配額貿易協定,商務部給出的數字是……”
“4億美元對.5億美元。”
肯尼迪在機場的外交區休息室,等待代表團班子聚齊,從窗戶俯瞰剛好可以看到那架中國客機。看著客機周圍忙碌的中國人,肯尼迪把左手託在下巴下面,陷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