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來中國開工廠的南斯拉夫人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熱度還未過去,蘇聯就使出了自己的王炸:

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宇宙飛船發射。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繼世界首次向太空發射人造衛星之後,蘇聯在航天領域再次領先一步,把人送上了太空。

加加林乘坐的“東方號”飛船結構其實很簡單簡陋),全重4.7噸,返回地球的部分重2.4噸,基本就是一個單人悶罐子。因為太簡陋,連裝整體減速傘和減速火箭的空間都沒有,飛船再入大氣層,降到幾千米的高度、速度也降低到安全限值之後,加加林開啟悶罐子自己跳傘著陸,至於飛船就讓他piaji摔地上就行。

不過東方號飛船再簡陋,也比美國馬上就要發射的水星號飛船上檔次。東方號飛船進入了近地軌道繞地球一圈,水星號其實是個亞軌道飛行軌跡。宇航員坐在裡面,隨火箭飛出馮卡門線,進入太空,十幾分鐘之後又掉下去,不過這也算是“進入太空了”

而且水星號還比東方號晚一個月。

中國新的衛星發射專案、載人航天專案有沒有?有的,不過不是在1961年。對運力浪費極大的長徵1運載火箭只打算發射一次,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僅此一枚,沒有同型再發射第二枚的計劃。

不過東方紅一號確實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對範艾倫輻射帶形狀的補充說明基本上是1961年度的重大地球物理發現,並且,這個發現讓蘇聯航天部門注意到之後,中國與蘇聯開始相互交換航天和地球物理資料。

1961年航天彈道導彈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幾個:

真正專門用來發射衛星的長徵2運載火箭,11月底首飛。

東方4彈道導彈,下半年還要打一次高彈道試射,這是量産前的最後技術確定流程,主要變化是它的彈頭重量和尺寸適配現在試爆的那枚原子彈——a01型。

東方3固體推進劑中程彈道導彈,終於過了最大的技術難關,今年4月起要進入密集試射了。

東3才是錢學森以及二炮想要的中程彈道導彈,液體推進劑的東2實在是不行。

但固體推進劑這可就是全新的領域了,在這方面,蘇聯也沒法提供太多的幫助。當然,液體推進劑的運載火箭、彈道導彈也是在錢學森回國後,國內自己組織自己攢的。

4月15日,東3終於完成了第一次成功的全彈試射。導彈從靶場的發射架射出,拖著一道白煙鑽上高空,然後折向西飛行,此時導彈試驗場的所有人以及東3專案的派駐人員,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去年東3試射過三枚,有兩枚在這個時候導彈爆炸了……

好在這一枚東3確實爭氣,無論是光學觀測還是雷達觀測都證明導彈航跡保持穩定,沖出大氣層後不久燃料燒盡進入慣性彈道階段,這時候基本就可以宣佈東3第二階段的試射成功了。

1960年的導彈試射老是爆炸,後來也查到了原因,就是固體推進劑有問題。

回來檢查推進劑的主要成分,不應該有問題,這種推進劑在其他的導彈上也用過。

推進劑的配方,已經很保守了,在主燃料之外摻雜的緩燃或者抗壓成分是經過考驗的。

彈體承壓能力,反複計算過也測試過。

所以,最有可能出問題的是藥型柱的澆築工藝。畢竟其他導彈都是小不點,這個東方3可是直徑1米多的大家夥。第三枚試射失敗的導彈回收了比較完整的助推段,證明確實就是藥型柱的澆築有缺陷,導致發動機震爆。

解決這個難題的是上海格魯德化工機械工團,這是一家外國人開在中國的外資企業——是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的工業這麼強?——有一些小類確實還是挺強的。比如這個化工機械公司,它提供給中國的推進劑澆築專用裝置、技術,是南斯拉夫1955年從美國引進的一個化工廠裡包含的,現在又轉手給了中國。因為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區別對待的關系,中國和蘇聯都拿不到這種裝置。

“尤拉諾維奇同志,十分感謝您參與到中國的國防工程,並在其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東3二階段試射成功後,在工業部門的總結表彰會議上,錢學森、聶榮臻誇贊這家公司的主席伊維卡尤拉諾維奇,並且給他們公司送了一面錦旗。

尤拉諾維奇從聶帥手裡接過錦旗,看著錦旗上寫的“格魯德工團”,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元帥同志,嗯,我們公司已經改組了,從格魯德工團變成格魯德尤拉諾維奇有限公司了。”

聶帥、錢學森:……

從二五開始,南斯拉夫人來中國開工廠辦公司的越來越多。

斯大林去世之後,蘇聯就在嘗試改善與南斯拉夫的關系。1956年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出臺,在社會主義其他陣營是引起了混亂,但在南斯拉夫這邊倒是讓蘇南關系更加改善了一步,連帶著與中國的關系也改善了。

中國的兩個五年計劃建設主要援助者是蘇聯,南斯拉夫沒參與,南斯拉夫人是自願來中國發展、開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