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六年之後才能實現的願景(第2/2頁)
章節報錯
二炮司令員王秉璋:“除了軍艦要夠多,你們還得想辦法搞定艦載直升機,當然,不一定是軍艦搭載,在補給艦、支援艦和航天測控船上面搭載直升機也都可以。”
肖勁光:“這方面我們和蘇聯聯絡了,他們表示可以賣給我們卡15,還可以代培訓艦載機飛行員和引導員。另外就是,我們打算在051b型驅逐艦上也設直升機平臺。”
王炳章:“肖司令員,說起來這件事挺著急的,你們海軍……船舶工業系統,能不能軍艦造得快一點?60年開工了兩艘051,然後就不接著往下造了,說什麼要‘多試少造’,一個型號一個型號地改進,改進一次造兩條,你們就不能一口氣造6條051嗎?”
肖勁光:“我們驅逐艦設計還剛剛吃透蘇聯56型的設計,而56型在現在國際上已經不算是最先進的驅逐艦了,海軍也得盡快提高裝備技術水平,不能光你們戰略導彈在發展,海軍不發展吧。而且051的雷達不是什麼好雷達,051b上會用更好的對空警戒雷達,用051b來給導彈試射船隊護航,一艘船就能管兩倍面積的海域和空域。”
王炳章:“二炮這邊的意思是,五年之後,一定要出海搞全程彈道測試了。再晚我們第二代洲際導彈也都要出來了,如果到那時候還沒有拿到一個全程彈道測試的資料,第二代洲際導彈就不太好設計。”
聶榮臻:“肖司令員,你們驅逐艦發展路線是什麼,各型號的時間表如何,有調整的空間嗎?”
肖勁光:“051,造兩艘,今年下半年下水,明年交付服役。051b,放大艦體,加強反潛能力,能搭載直升機,這個預定是明年開工兩艘。遠期的是051c,在051b的基礎上繼續放大,增加艦空導彈系統,因為艦空導彈設計院還沒有搞出導彈的發射系統,因此051c的設計方案還沒有最後完成。”
聶榮臻:“艦空導彈不是都打了自控測試彈了嗎?”
肖勁光:“聶帥,就是你去設計院考察的時候指導了他們的設計工作,原來的傾斜式發射架被推翻了,要上什麼垂發系統,這不他們設計院又在雞飛狗跳地設計垂發單元和導彈助推器了嘛。”
聶榮臻一拍腦門。
這事,還真是他幹的。
誰讓第二個公文包裡面,那臺平板計算機存的影片裡有幾個片段是海軍萬噸驅逐艦發射導彈的畫面呢。
王炳章:“肖司令員,要不,你們的051b就造4艘吧,多加兩艘的訂單,反正你們現在051也是同時在大連和上海開工的,兩個地方的造船廠都具備了建造能力,加把油就可以兩個城市開建4艘了。62年開工66年怎麼也服役了,這樣我們就能在66年湊6艘驅逐艦出去。”
肖勁光:“051b也是過渡型號,真正的防空為主的導彈驅逐艦還得是051c,可能051c也未必能完全滿足我們的要求。造太多的051b,沒多大必要。”
聶榮臻:“導彈方面,我想一下,設計院是在做兩種型號的艦空導彈,一種近程,一種中遠端。051b可以把那種原定護衛艦搭載的近程防空導彈給裝上去。這樣海軍就不會覺得051b雞肋了。然後,這種051b,就造4艘吧。”
肖勁光:“這……”
051就是56型驅逐艦的艦體,把魚雷發射管換成了三聯裝海鷹1反艦導彈。051b少許加長,大幅度加寬,後主炮撤掉換直升機平臺,反艦導彈小幅度升級成海鷹1b。
直升機現在擬採用卡15,這種直升機現在來看肯定很落後了,但在六十年代初期還算可以。051b上面裝它,主要是為了應對現在美國到處亂竄的核潛艇的威脅。
要再更改051b的設計,上近程防空導彈——好像也是可行的。國內研製的近程防空導彈以1959年國軍在121空戰時墜落在福建未爆的“響尾蛇”導彈為藍本,加了個助推器,增加無線電指令制導模式,基本就可以用了。
這種近程防空導彈效能真的比較一般,最大射程8公裡,四聯裝傾斜發射,一次只能對付1個空中目標。優點是傾斜發射架體積重量都很小,051b前主炮後面的平臺就可以裝上去。
3.5會議,經過聶帥的協調,二炮和海軍達成了一致。新的計劃表裡面,洲際導彈全程彈道測試時間改在1967年,海軍則在1962、1963年分兩批開工4艘051b型驅逐艦,加上現在正在建造的2艘051原型,六艘驅逐艦加上旗艦“廣東”號,差不多可以出去跑一圈了。
1967年是二炮和航天部門所能容忍的最後期限了,按照計劃,1968年,第二代洲際導彈可能就要進行飛行測試,在飛行測試之間,航天部門應該拿到全程彈道測試的資料,要不然導彈上的一些分系統在設計的時候心裡沒底。
在會議室的世界地圖上,參謀人員根據聶帥的指示畫出了一條長線。線段的起點在酒泉,然後向東南方向,飛出中國大陸、飛越臺灣、菲律賓上空,紮向南太平洋。經過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斐濟群島,終點在斐濟以南。
這是六年之後才能實現的願景。這不僅是二炮的奮鬥目標,也是海軍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