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尼:“自由的勞動力流動,這說明肯定存在自由的經濟,你們這還是共産國家嗎?”

“這話說的,馬克思在書裡說了不許農民離開自己的村莊了嗎?”

離開上海的大巴擠擠挨挨,從外地開進上海的大巴也是人頭攢動。每輛大巴車開進站,車裡的乘客就像從魚罐頭裡蹦出來似的,瞬間把車門附近的空地填滿,然後乘客開始取自己的行李:大包小包,布袋麻袋,甚至還有扁擔和箱子。

克魯尼還看見了很明顯是一家子的四口人:男人、女人、一個五六歲的男孩、一個可能周歲左右的孩子用布兜背在女人背上,五六歲的孩子則由男人的手牽著。男人一手牽牢自己的兒子,一手扶住扁擔,使勁把擔子挑了起來。往前剛走了兩步,就因為沒注意到汽車站出站的一檻臺階,摔倒在了地上。

男孩和女人一起動手,把男人扶起來,還好這一跤摔得比較輕,男人拍拍膝蓋上的灰,搖搖手錶示沒事。再拿起扁擔,這才發現他挑的擔子裡的一袋大米破口了。男人和女人大急,趕緊把米袋豎起來,把地上倒出來的大米再盛回去,先是用手捧,再然後是一粒一粒地,從地上捏起每一顆大米全部送回米袋。

克魯尼:“噢,他們來上海找工作,為什麼還要帶上口糧?”

翻譯:“他們找的工作可能沒有公糧指標,也可能是自己在上海開店的個體戶。中國的糧食是憑票供應或者憑糧食指標供應的,沒有指標就只能從老家公社裡運米到上海來自己吃,或者就是從米市買議價糧。但議價糧還是貴,公糧三毛五,議價糧去年五毛五,今年都六毛了。”

聽翻譯介紹了一通背景知識,克魯尼明白了。

——所以,這就是克魯尼正在從事的海運糧食這件工作的意義?

現在的中國,布票最終還是沒有發行,但糧票發行了,而且看樣子得使用一段時間。

雖然此前按照八大前的政策變化,上調了糧食收購價和國營糧店的糧食售價。

中國實施糧食統購和配給制度,因為糧食供應並不充裕。中國大部分農村人口稠密,難以向城市大量提供糧食,中央提出的1966年全面解決溫飽戰略也要求農村把農民每年是否有足夠的食物列入工作考核指標。

糧票糧食配給制)存在,但人口的自由流動被放開了,於是農民扛著米袋進城打工,這是1980~1992年的初代農民工的正常操作)

1960年,中國只有19的人口戶籍在城市,但還有在城市長期居住和工作的農民,這部分加進去,城市人口已經佔總人口的25了。1959年的糧食産量是2.02億噸,1960年的全國糧食産量現在有了大致的數字,應該是1.95億噸左右,下降了大約3.5。所以,城市的糧食供應,的確是一個需要慎重解決的問題。

……

克魯尼在逛街的時候,他認為自己看見了東方小孟買,主要是看到了上海市區邊緣到處都有歪歪扭扭的平房棚屋與三四層的水泥樓房夾雜在一起,遠看過去,跟孟買的確差不多。

其實這些平房裡面住的並不是平民,也不是農民工,而是正兒八經的國企職工。

上海市長柯慶師上次來長寧區的這片小區視察是一年前,那時候小區剛剛完工,一排一排整齊的四層住宅樓。然而,短短一年時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讓每棟住宅樓都“生長”了不少。

其實就是住宅樓前面的空地,被工人自尋建築材料,蓋起了好多平房或者說棚屋,幾乎每個單元門口都是這樣。

“柯市長,我們廠蓋是蓋了新住宅樓,但實事求是地講,新住宅樓的數量確實不夠。所以,有很多兩室一廳,實際住的是兩對夫妻,是挺擁擠的,於是他們就自建了一點棚屋,放點傢俱、煤球、腳踏車什麼的,也算是盡量使用空間。”

陪同柯慶師視察的是上機集團的副總經理和工會主席。柯慶師聽了副總經理的解釋,回道:“你們上海機械集團利潤率可以的呀,你們不至於沒有錢給職工蓋房子吧。”

副總經理:“有錢,批不到物資。一年七十多個章蓋下來,仔細算算,也只完成了審批工作的一半。這樣,一年時間已經花掉了。”

柯慶師:“跑了一年章……可工人們自建的棚子為什麼就蓋得這麼快呢?”

柯慶師幹脆請了幾個樓裡住著的職工、職工家屬下來現場說法。得到的訊息反饋是,這些平房棚屋,大多是住在這裡的工人用2到3個週末的時間蓋起來的。

這些棚屋當中頗有幾間質量很好的,別的一般的棚屋拿來堆雜物,建造質量好的棚屋,擺上床、桌子,好像就可以當起居室。

建築材料?反正他們能弄到。批文?不需要。

柯慶師:“蘇聯最近兩年在流行一種叫做赫魯曉夫樓的住宅樓。其實也是小戶型的兩居室,40多平米,我們早就見過。但赫魯曉夫樓的特點是什麼呢,它是用預制板和預制零件建造的房子。”

“蘇聯人自己其實核算過,赫魯曉夫樓雖然又小又窄,但並不便宜,它比常規方法建造的住宅樓貴個5到10。在咱們中國就更貴了,因為我們製造預制板和預制零件的工廠都很少。……但是,蘇聯的確在大量建造赫魯曉夫樓,而且這種樓很受歡迎。”

“和中國一樣,蘇聯也面臨著計劃指標的問題,建築物資大多處於國家計委的管控中,你工廠就算有錢了,要蓋點住宅樓分給職工,指標辦不下來。那就別想房子的事了,手裡纂著大把的錢,卻什麼都幹不了。”

副總經理也深有同感:“江南造船廠就蓋過赫魯曉夫樓,他們用的是……蘇聯進口的套件,海運過來的。預制的房屋零件是整套的,只需申請1次計劃指標,常規方法建造房子,你至少要拿到十幾種材料的計劃指標。所以啊,赫魯曉夫樓,提出這種想法的人其實很聰明,或者說狡黠。”

工會主席:“現在我記得建築用磚、水泥、石灰、玻璃,都已經不是計劃物資了,交給市場了,怎麼還有十幾種材料要靠計劃指標?”

副總經理:“多了。電線是計劃的,上水下水煤氣管道也是計劃的,不過,最重要的必須要走計劃指標的,是鋼材。沒有這個東西,我們就只能像工人們那樣,搭棚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