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邊,本來從1960年開始中美相互接觸,但剛剛建立起來的經貿關系因為于越戰升級而暫停,直至70年代初才逐步恢複。在中美關系改善、經貿熱度重新升高之後,馬上迎來了一波持續20多年的高速增長期,直接把中國送入製造業第一大國的地位。

現在,中央打算改變這場戰爭,但能改變到什麼程度呢?

如果只能更改戰爭的一部分結局,中國會改變哪一部分的結局?

……

中國方面在糾結越南戰爭的劇本要不要改、如何改,美國也同樣在糾結。

就在剛剛過去的三天,西貢街頭經歷了一場混戰。

這場戰鬥並沒有北越遊擊隊參加。戰鬥的一方是越南共和國空軍的空降兵上校阮政詩、中校王文東率領的空降兵部隊五個營兩千多人,這兩位政變的領導者是南越內部的“改革派”。另一方是吳廷琰總統的衛隊和近衛部隊。

南越自己政變了。

狡詐的吳廷琰假意服軟,從獨立宮裡用大喇叭告訴外面包圍自己的空降兵,說願意答應他們的條件,承諾進行改革,增加政府透明度,推進政治民主化。但在私底下,吳廷琰頻繁用無線電聯系西貢市外的部隊,調集忠於他的部隊進西貢“平叛”。

兩天之後,忠於吳廷琰的兩個步兵師抵達獨立宮,與空降兵交戰並迫使他們撤退,政變失敗了。阮政詩、王文東逃往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給予他們政治庇護待遇。

空降兵政變事件讓美國也忍無可忍了。這就是美國全力支援了六年的吳廷琰政府?這就是國會議員口中的“施行民主與自由”的越南共和國?這就是美國媒體渲染吹噓的社會繁榮文化開放的美國小弟?這就是所謂的必須鞏固和加強的自由世界在亞洲的邊界?

政變平息後,美國駐南越大使德布羅馬上會見了吳廷琰總統,直言告訴吳廷琰,美國對現在南越的狀況非常擔心,對南越政府和軍隊的指揮機構非常不放心,這樣的國家機器簡直是搖搖欲墜、毫無戰鬥力,隨時有可能覆滅。德布羅要求吳廷琰採取一系列行動來“擴大和增加他的民眾支援”。

吳廷琰還是如以前那樣,拍胸脯表決心,但卻沒向德布羅出示任何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

這種敷衍的態度,德布羅當然看出來了。

在會談結束後,德布羅大使發電向國務院報告,說吳廷琰現在處於農村地區的越共叛亂,以及城市市民民眾對其政府專制性質的厭惡感的包圍之中,吳廷琰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現在是否決定進行改革,以滿足他的人民的政治訴求,以及軍隊中可能存在的合理不滿。如果吳廷琰不改革他的政府,“美國很可能被迫承擔確定和支援替代領導人的艱巨任務。”

德布羅彙報的情況,國務院和白宮表示“知道了”。但也僅僅是知道了。

美國做出的調整是,首先,讓南越陸軍從15萬人擴充到17萬人。南越並不是沒有人口,而是沒錢沒武器。只要美國增加援助金額,增加武器輸送力度,南越就能擴軍。

那麼在1960年,在南越活躍的越共遊擊隊有多少人呢?15000人。15萬人都對付不了1.5萬越共,擴軍兩萬人就能對付得了嗎?

但現在還能怎麼辦?只能繼續死馬當活馬醫。

美國還緊急加強了南越的空軍,向南越提供最新的ad6“天襲者”攻擊機替換螺旋槳的f8戰鬥機,用h34“喬克託”直升機替換掉南越原本裝備的老舊的h19“契克索”。

h19“契克索”很老舊嗎?別開玩笑了,中國剛剛仿製成功的直5也是活塞引擎,就這中國在1960年還沒能做到全國産呢,直5上面還有35的進口零件。

美國做的操作不僅限於南越。1960年底,美國在寮國也動手了。當然不是直接入侵或者轟炸寮國,而是用政治手段。

1960年8月,寮國孔樂上尉發動政變,寮國右翼人物、親美派代表、寮國王國國防部長富米被免職。時隔不到三個月,在cia的支援下,富米捲土重來發動飯政變,重新建立了對寮國國王以及政府的控制權。現在寮國的中樞等於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度的軍政府,或許有點像日本某個時期的幕府。

但是,寮國中樞回到了親美的路子,不等於寮國全國都親美。出了永珍城外,大部分農村地區是老共和越南勞動黨的地盤。

就在中南半島一片亂糟糟的鬧騰中,11月8日,美國大選得出了結果:民主黨參議員約翰肯尼迪以極微弱優勢擊敗時任美國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成為下一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