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肯尼迪贏得大選!(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十八章,肯尼迪贏得大選!
南海,南沙群島海域。
中國在南沙的第二個落腳點——北子島基地設施一期工程)完工。
按天然面積計算,北子島是南沙群島的第五大島,全島的長度為為800米、寬200多米,呈比較規整的橢圓形,總面積約0.14平方公裡。在北子島南邊1.5海裡的地方是南子島,這兩個島以及周圍的若幹暗礁共同組成了雙子群礁,算是南沙群島的北緣。
1946年國軍海軍將領林遵率艦隊巡航南沙,在北子島建碑測圖,但並未駐軍。現在,解放軍海防部隊要來駐軍了。
在1960年就開始把手伸向南沙群島的好處是,現在還有不少天然島嶼可供瓜分。等到七十年代南沙瓜分狂潮結束後,就只剩下礁盤了,除非用地圖編輯器填出人工島來,否則守島部隊就只能蓋個高腳屋,縮在裡面當宅男。
況且,就算是露出水面的鋼混高腳屋,這個時候建造起來也是很貴的……
在南威島和北子島駐守的部隊,至少現在是不用大興土木修高腳屋了。不過駐軍的費用仍然不菲,島上的補給要運輸艦從廣州運來,別看幾十人每個月消耗的食品只有幾噸含包裝),但為了每個月把補給送到島上,海軍的運輸艦登陸艦要跑那麼一趟,170噸柴油就這麼燒掉了,此外還要消耗艦船兩千多公裡的航行裡程壽命。
按照這個算賬的方式,我軍在駐守南威島之後再多駐守一個小島,駐軍總成本上漲得並不多。一個島或兩個島其實都一樣,都是要一艘運輸艦從廣州往南沙群島跑一趟,也就是在一個島停留還是在兩個島各停留一下的區別。
北子島基地建設期間,美軍的巡邏機也照例來拍照偵察,每隔幾天就會在北子島頭上轉一圈。這些照片美軍拿回去之後,第七艦隊或者白宮也並沒有什麼反應。
這兩個島的一期工程都只有自防禦部隊,能把幾十人養好、搞好防禦,別讓不明襲擊者一下子就得手,就差不多了。
“中國在南海紮下了兩個落腳點,這太好了。我們的幹部、遊擊隊在南方,在很多地方已經滲透到了海邊甚至是得到了漁港,你們在南海有力量存在,將來如果用海運來給予支援的話,給我們的遊擊隊運送補給援助就更方便了。”
說這句話的時候胡志明一臉的興奮,語氣也完全是驚喜和感謝的語氣。
胡志明11月初訪問蘇聯,參加了紅場的十月革命43週年慶典,在飛去蘇聯之前,他先順訪了中國,在中南海紫光閣與總理會談。
胡志明是1890年生人,比總理和主席年紀都大,今年已經七十歲整。但胡志明是個身體相當不錯,而且還特別倔強的老頭。十一年前他五十九歲,為了說服中國支援他抗擊法軍,胡志明步行從河內來到武漢,與當時中南局的領導見面。最終黨中央做出決定,派出軍事顧問團、向越南運送物資,援越抗法。
現在胡志明對中國佔了南沙的兩個島這件事一點不愉快的心情都沒有,他想到的是中國或許可以藉此開闢海上補給線,這樣向遊擊隊根據地運送物資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我們在南沙群島建立的島上基地,主要用於為過往的商船提供導航,為漁船提供庇護,當然,將來如果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從海上運輸物資到南方。但如果這兩個島嶼充當支援南方革命鬥爭的海上運輸線支點,就可能面臨美國海軍的武力打擊甚至是兩棲攻擊。必須考慮到這種最壞的情況,因此,在做這些事之前,我們還需要幾年時間來加強這些島嶼。”
總理向胡志明解釋。
胡志明:“現在與南方的聯系還是主要走寮國的山路,很難走。11月份會有500名訓練好的地方幹部和骨幹遊擊隊經寮國滲透到南方,這些幹部和軍官都是在中國訓練過的,武器也都配備齊全了。只是南方前線犧牲也很大。7到10月份,南方的遊擊隊、根據地遭到吳廷琰的大規模圍剿,此前派過去的骨幹犧牲了三百多。”
總理:“越南勞動黨在去年做出瞭解放全越南的決議,這勢必是一條犧牲巨大的道路,在有外國勢力介入幹涉的背景下,很可能是一場很殘酷的長期的鬥爭。勞動黨中央現在對這一決議的信心是否依然沒有變化?”
胡志明:“沒有變化,我們一致決定,堅持到底,解放全越南。”
總理沒有再繼續說話,就是點了點頭。
從第二個公文包中,中央已經看到了越南戰爭的前景:
1961年,由於對朝鮮戰爭中的失敗心有不甘,美軍無視中國的警告直接下場,越南戰爭升級。
原位面,越南戰爭本質性的升級是在1962~1963年,美軍進入越南的人數超過萬人,開始廣泛參與南越各地的叢林戰鬥)
1964年,美軍大規模轟炸北越、寮國,戰火擴大到包括北越在內的整個中南半島。戰至1969年,美國因巨大的傷亡和戰爭耗費而難以為繼,新上臺的尼克松政府啟動“越南戰爭越南化”的策略,逐步從泥潭抽身。1973年,美國全部撤軍,越南南北統一的趨勢變得不可阻擋。
這場越南戰爭雖然北方勝利了,但北越和越共遊擊隊付出了110萬人死亡、200多萬人傷殘的代價。南越軍隊死亡三十一萬人,美軍死亡7萬人。南北越南的平民在戰爭中非正常死亡三百萬人以上,財産損失難以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