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向海圖強新唐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地質事件,連一點點偶然性的偏差可能都不會發生。人類向大氣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會造成混沌效應,從小擾動放大成大的變化,但對於地殼深處的地質運動,人類連混沌擾動的能力都沒有。
打個比喻的話,地球其實是太空中的一鍋粥液態鐵鎳核心),我們人類只是生活在這鍋粥的粥皮幾十公裡的固態地殼)上的細菌。
人類在1960年打的最深的井才8000多米,還遠未打穿這層“粥皮”呢。
得到這個準信,中央就真的開始著手提早佈局了。
唐山,中國近代工業最早誕生的城市之一。洋務運動以來,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一度是北方的重工業中心。
唐山市範圍就有齊全的煤鐵複合體的資源:大煤礦、大鐵礦雖然品位不太高)、灤河,被列為工業革命時期穿越種田文的五大風水寶地之一。
1960年唐山的支柱産業是鋼鐵、機械、機車製造、陶瓷,現在這些産業都打算向海邊轉移——當然這新唐山也還屬於現在的唐山地區行署的地界,只是在海邊建立一座新城市。
除了從舊唐山轉移的産業,新唐山的新産業是石油化工,因為繼大慶油田之後,1959年底,石油勘探隊伍在山東黃河入海口附近又發現了一個大油田,初步勘探的結果是,這個大油田的儲量很可能不亞於松遼平原的那個大慶油田。
這個臨海的油田開發出來,那麼所有環渤海地區或者說臺灣海峽以北的所有中國沿海城市,都具備了發展石化工業體系的物質條件,離黃河入海口距離100多公裡的新唐山也不例外。
新唐山還在打地基,這個城市的産業規劃就傳到了香港,承包了整整一個月的香港投資界的熱門議題。
第一個熱門議題是中國政府打算融資借錢)了,打算在1962~1966,5年融5億美元,這些外彙定向用於新唐山的建設。
第二個熱門議題是新唐山的港口工程,渤海水淺,因此建設港口不只是修碼頭的事情,還有很大的清淤工作量,中國打算問問外國人,有沒有人能做的?有沒有人敢做的?
第三個熱門議題是新唐山的新唐鋼——新城市就不拆舊唐山鋼鐵廠的機器運過來了,太麻煩,而且國內永遠不嫌鋼鐵産能少,不如新建一個。新唐鋼所用的冶煉裝置,西方國家有沒有敢出口的?注意,現在中國自制的煉鐵煉鋼裝置質量已經不差,想讓自己的産品壓倒競爭對手,可能得拿出壓箱底的貨色來。
第四個熱門議題是新唐山石化將具備處理100萬噸原油的能力,這只是第一期工程。原油煉化能力建起來之後是進一步的石化加工,中國政府對化纖技術和化纖紡織産業毫不掩飾的喜愛全世界都知道,反正你們看著辦吧。
第五個熱門議題:正如舊唐山有一個機車廠,新唐山……也要建一個機車車輛廠。建什麼樣的機車廠呢?內燃機車。這不是剛發現了兩個大油田嘛。再重複一遍,內燃機車廠,有沒有感興趣的?
……
“60、61年是你們二五計劃的最後兩年,新唐山這兩年應該是搞道路之類的基礎建設,大筆的投資是三五計劃那五年。你們光融資的外彙就有5億美元、摺合25億人民幣了,你們的總投資是多少?三五計劃打算的總投資是多少?”
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一名陳姓香港商人來訪,在會客室問我方的商務人員。
“新唐山在三五期間的國家總投資是50億人民幣,其中有一半擬向國外融資。這只是國家投資,民資的投資不計算在內。至於三五計劃的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現在還沒有最後公佈數字,一般認為會是在千億以上。”
商務人員回答這位陳子琪先生的問題。
陳子琪沒有顯露什麼表情,就是點了點頭:“你們的實業規模是越做越大了。但是,按我以前的經驗,工商業傳統比較好的地區是在南方。
北方,包括天津、唐山、北京,在過去的工商傳統就不太好,在民國和清朝時偏重於官辦實業,這些官辦産業的經營是不太好的,而在官營經濟壓倒一切的地方,民營實業是做不起來的。”
商務人員:“那都是過去了,現在是新中國了。”
陳子琪:“有時候,一個地區的官僚傳統之根深蒂固,是超乎人的想象的。如果一個地區擺脫不了官營思維,民營企業進去大多也成不了事。韓幹事,實話實說,我手頭有個一兩億的樣子,也對大陸的工商投資感興趣,但如果要對唐山,就是你們說的新唐山,做實業的投資,我想申請到貴地去實地考察一番。”
商務人員:“沒有問題,我們可以馬上安排。”
商務人員把這位陳先生的資料交給中聯辦安排,過了沒幾天,中聯辦主任梁偉林親自上門,到陳先生的別墅拜訪。
“陳先生,您不是普通的香港商人,這資料不夠真實啊。”梁偉林意味深長地說。
陳子琪:“我寫在上面的,都是真實的。”
梁偉林:“可您是在代表蔣鼎文先生做事。”
陳子琪:“我的投資公司的背後出資人是銘三先生蔣鼎文字銘三),這應該也是很正常的吧。”
梁偉林:“正常而且合法。……但是因為有這一層關系,我現在需要確認,您提出到內地考察,是不是蔣鼎文先生授意的。您的回答我們會全程予以保密的。”
陳子琪沒說話,就是點了點頭。
蔣鼎文,浙江諸暨人,前國軍二級上將,常凱申的五虎上將之一不過他和常凱申並無親戚關系),也是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之一。雖名為五虎上將,但蔣鼎文打仗能力其實稀爛,豫湘桂之後引咎辭職,從此棄官從商。撤到臺灣之後也是這樣,在國府掛個閑職,主要精力放在生意上。
現在一般認為,大約50年代中期,蔣鼎文就已經是當時的臺灣首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