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歐洲戰爭》第一集:千禧之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克農:“這一集是《肝膽相照:周總理與人民政協的誕生》”
總理:“這有什麼好拍的,略過略過。”
李克農:“唔。好,略過。下一集:《紅色特工李克農傳奇》,嗨!略過。下一集,《四渡赤水》”
主席:“略過。”
李克農:“《兩白一黑之戰,上海解放不為人知的秘聞》”
陳澐:“略過略過略過,這有什麼好看的,啊。……我看,先挑1959年以後的大事件的《檔案》節目吧,最好是離得遠一點的。”
李克農:“這節目的名字一般都不說發生的年代,得一個一個仔細過一遍。對了,這最新的三期肯定是以後發生的事,我看還是從這三期開始翻錄吧。”
最新的三期是一個系列:《歐洲戰爭》的一、二、三集,而且第三集並不是末尾。
《歐洲戰爭》第一集:千禧之變
“歷史在這裡還原,現場在這裡重現,疑雲在這裡澄清。開啟塵封的記憶,細說檔案裡的故事。觀眾朋友們,《檔案》又與您見面了。”
這個叫魯豫的主持人身形便豐滿,雖然是個女子,舉手投足卻頗有古風霸氣,一雙小眼睛炯炯注視著觀眾。
“歐洲戰爭,又稱千禧戰爭、千禧歐戰,它是世紀之交發生的可載入人類歷史的重大事件。”
“這是一場歐洲戰爭,但它造成的平民傷亡卻達到了世界大戰的等級。”“這是一場北約與華約之間的戰爭,但戰場卻被限制在了中歐和西歐。”“這是一場區域性的戰爭,但卻引起了全世界的災難,甚至,引起了我們所說的‘千禧年停滯’,全世界人類為了彌平這場戰爭的傷害,度過了10年,在這10年裡,大部分國家經濟衰退、産業凋零,甚至在許多國家,社會秩序趨於崩潰。”
“如果說歐洲戰爭有什麼積極意義的話,就是這次戰爭最終導致了北約和華約的解散,也就意味著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冷戰終於落幕。只是,冷戰落幕所付出的代價是一場慘烈的熱戰。”
“1946年,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東西方對峙的冷戰開啟……”
“1990年,蘇共第28大召開。蘇共28大被後世稱之為歐戰的策源,其實在那個時候,無論中國、蘇聯還是世界的其他國家,只是認為蘇共28大代表著蘇聯的經濟與政治改革從激進路線轉向穩健路線。”
“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亞歷山大雅科夫列夫繼任。《華盛頓郵報》將這一人事變動稱之為‘禿子下去了,瘸子上來了’,這一形容雖然只集中在兩人的外表形象,但頗為形象。亞歷山大雅科夫列夫生於1923年,1942年應徵入伍,並在當年8月嚴重受傷,落下了永久殘疾。雅科夫列夫是蘇聯領導層中為數不多的‘20後’,在衛國戰爭中沖在第一線,這讓蘇聯不少黨員幹部對他有好感,並且中國方面也認為雅科夫列夫這個人政治上很可靠。”
“但這位政治上被認為可靠的人,卻在1992年對阿富汗共和國發動了軍事行動。”
“蘇共二十八大稱之為歐洲戰爭的序幕是過於勉強的,但蘇聯進攻阿富汗,卻可以公認這就是歐洲戰爭的預演。”
冷戰史專家羅翔):“對於阿富汗問題,我們也非常的關注。畢竟阿富汗與我們也是鄰國。在這之前,中國對阿富汗的內政和經濟問題提供了很多協助和斡旋,尤其是1986年我們所提出的阿富汗路線圖,現在一般認為,這份路線圖使得阿富汗戰爭被延後了六年。但很遺憾,雖然延後了六年,這場戰爭還是爆發了。”
回到主持人魯豫):“1992年12月9日,阿富汗首都喀布林的天空突然被一層降落傘構成的雲層遮蔽。蘇聯第75、第100空降師乘坐400多架運輸機和500多架直升機,長途跋涉一千公裡奔襲阿富汗。四千多名空降兵及200多臺裝甲單位在喀布林郊區傘降,乘坐直升機的空中突擊部隊,則在喀布林街頭的內應的引導下,直奔阿明總統所在的別墅……”
現場影片:漫天飛舞的降落傘)
現場影片:突然出現在喀布林樓頂的直升機群)
現場影片:總統別墅冒起的熊熊大火,蘇聯裝甲車開炮,蘇聯步兵手中的火箭筒、自動步槍瘋狂開火,街頭倒斃的軍人和平民。最後,一具從總統別墅中拖出的屍體,這就是被擊斃的阿富汗總統)
冷戰史專家羅翔):“直到現在,西方國家還流傳著一種說法,說中國給蘇聯的入侵撐腰了。的確,1992年的7月,雅科夫列夫訪問中國,隨後是李總理回訪,雙方在莫斯科簽署了一攬子協議。中國免除了過去十幾年蘇聯拖欠的1137億美元的外債,同時給蘇聯開出了高達400億美元的貸款額度,以幫助蘇聯渡過轉型時期的財政危機和外彙危機。這個錢數在當時可以說是能把當時世界90的國家羨慕死,一千五百多億美元!”
“除此之外,中國還立即向蘇聯提供了價值40億美元的無償捐贈,都是日用品,生活必需品以及副食品,這40億美元是送的,不需要還。”
“但這並不能說明中國支援蘇聯入侵阿富汗。中國所有的支援都是限於民用和民間貿易品的,說白了,這些錢沒有一分錢變成子彈和炮彈,都變成了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羽絨服、火腿腸。雖然一千五百億美元確實很多,但是,蘇聯在我們的前兩個五年計劃中,也給予過中國全方位的援助,到了九十年代,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中國在蘇聯經濟困難的時候,反過來幫扶一把,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