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歐洲戰爭》第一集:千禧之變

國慶十年慶典結束後,赫魯曉夫率團的蘇聯代表團並沒有回國。

赫魯曉夫這次訪華是一次國事訪問,行程長達半個月。10月1日在北京觀摩閱兵式和群眾遊行,然後要去幾個城市參觀訪問,其中主要是東北城市——蘇聯援華專案在東北最多,東北城市裡居住的蘇聯專家和科學家也多。

總的來說,赫魯曉夫認為這次訪華,與主席以及其他的中國同志聊得還是不錯的。首先是中國對57年6月之後蘇聯這一屆中央表示支援,其次是中國對現在赫魯曉夫和蘇共中央倡導的和平發展、與美國稍許緩和關系的戰略表示贊同。

這個戰略態度的轉變在蘇聯國內也不是沒有反對聲音的,赫魯曉夫花了不少心思才把軍方中的強硬派的聲音壓下去。赫魯曉夫擔心中國方面會因為布達佩斯街頭的事件而對東西方緩和之後美國的和平攻勢過於忌憚、拒絕緩和,但中國方面,主席、總理等幾個人都表示,匈牙利事件有內因也有外因,其中匈牙利自己前些年沒搞好是內因,是主要原因。不能把動亂的鍋全扣在美國的和平攻勢、滲透頭上。

這樣中國這邊就很放心了,東西方的兩個社會主義大國在國際戰略方面處於同步。現在唯一有點讓赫魯曉夫頭疼的是朝鮮,朝鮮真的不喜歡東西方陣營緩和,據說朝鮮今年還往韓國派了兩批特種部隊,其中一批特種部隊差點就端掉了“南方傀儡”的國防部。

赫魯曉夫來北京的時候金日成也在北京,兩人在天安門城樓上見過面,但金日成竟然沒和赫魯曉夫說一句話。

看來朝鮮同志的態度是得好好打磨打磨,實在不行讓中國同志幫勸勸。

……中國同志,不過中國同志在10月1日那天有點小意外。下午閱兵式和群眾慶典全部結束,再等個兩三小時就是晚上的國慶酒會。但這場國慶酒會,中國的主席、總理,他們中央政治局書記處的六位書記全都遲到了20分鐘。當然這遲到的原因,主席給了個合理的解釋。

第二天赫魯曉夫從北京去天津參觀訪問,是鄧副總理陪同的。在天津呆了3天,然後去沈陽,在沈陽呆2天。結果第二天,鄧副總理有事告假先走了,來了另一個薄副總理陪同。

鄧副總理是中央政治局書記處成員,薄副總理不是……

從沈陽返回北京再去最後一站石家莊。返回北京停留的時候,總理與赫魯曉夫小會了一面。

“和平是國家發展和繁榮的基礎,我們確實應該保持這項共識。我也希望未來的和平時期能長一點,能一直持續下去,即便你我退休了,下一任蘇聯和中國領導人仍然能夠意識到,和平發展才是世界歷史的流向。”

總理在交談中突然說了這麼一句話。

赫魯曉夫:“我相信蘇聯人民渴求和平的意願一定會傳遞到莫斯科,無論是我還是後來的蘇共領導層,都會意識到人民的意願和聲音。不,如果誰現在還鼓吹戰爭,認為戰爭能解決一切問題,他根本就不應該進政治局。”

總理:“的確是這樣,不僅你們,我們這邊也是這樣想的。”

……

總理若有所思地對赫魯曉夫說這番話,是因為前些天,平板計算機裡的資料陸續揭開了面紗。

李強在孜孜不倦地研究這臺計算機的技術秘密,但這臺計算機1t的ssd硬碟裡面儲存的資料可太多了。

在這個圖形作業系統的桌面有4個資料夾。第一個叫“工作”,第二個叫“政協”,第三個叫“家庭”,第四個叫“星空免費網_綜藝_720p_《檔案》全集”

第一個“工作”資料夾讓李強頗為失望,裡面只有很少的一點工作文件。看修改時間,這是計算機的主人、那位北電集團的cto雷軍在非工作時間留下的文件,估計是下班到家還有臨時的工作要趕,就用這臺計算機處理了。

第二個“政協”資料夾更少,一共才5個檔案。

第三個資料夾是雷軍家庭的照片和影片存放的地方。

第四個資料夾有30多g,裡面全是影片,也就是《檔案》節目創辦以來的100多期的全集,每一集45分鐘。

這100多期節目,是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們最想看的,也是李克農現在就可以儲存下來的。

在辦公室的隔壁——檔案儲存間,李克農架好了電影攝影機、裝上膠片、攝影機換上了專用的適合近距離拍攝的鏡頭,離平板大概半米多的樣子。

李克農要用攝影機把《檔案》的這100多期節目全部用電影膠片翻錄過來,這樣以後中央的同志就不用反複翻看平板計算機了,也能把使用平板計算機的時間省下來,多留點使用時間給錢學森。

翻錄的時候,中央的同志還提出,也分個優先順序,確定哪些先翻錄,哪些可以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