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臺灣海峽力量均衡原則(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六十二章,臺灣海峽力量均衡原則
“利物浦”號進入廣州灣,在香港附近海域慢速拖行的時候,國民黨在香港的特務機構聞訊出動。
因為這艘船拖曳速度很慢,從出現在外海、香港街頭傳言紛紛到進入廣州灣我軍控制區域用了一天多時間,國民黨特務甚至有時間在碼頭租一艘漁船,開到“利物浦”號旁邊仔細觀察。
這下眼見為實了。
炮塔雖然拆掉了,但180米的修長艦體,抗浪性良好的艏樓高幹舷,英式艦橋,——不好啦,阿共仔從英國買來了大兵艦!
不過說實話,“利物浦”號這樁買賣的保密工作已經做得很到位了。這艘船直到進入南海海域,國府都對此一無所知,直到出現在香港附近——現在是知道了,但肯定也沒法派軍艦攔截了。
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立刻抗議英國向中共出售重型武器。英國政府表示這是商業公司行為,不關我的事。英國政府還說,這艘船已經拆除了所有的武備和軍事相關的零件,只能當做廢鐵拆掉,因此也不違反軍貿規則。
看看,英國政府還是很講信用很仗義的吧。
——並不。要不是中國向英國賣了一批二代的高頻鍺電晶體,劍橋和曼徹斯特大學設計的那臺計算機根本就造不出來,就算造出來也達不到13萬次秒,所以這是一次公平的交易。
英國政府的辯解把民國給噎住了,在法律上找不到說頭,常凱申政府只得在對內宣傳的時候反複強調“國軍海軍仍然具有絕對制海權之優勢”,一邊在外邊採取各種措施。
向美國要求引進輕巡洋艦。美國表示至今為止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我還沒有拿來當軍援送過,你們要輕巡洋艦啊?容我再好好想一想。
更加嚴密地封鎖臺灣當面的中國沿海,並且擴大海上封鎖範圍。這一招倒是有效,無動力的“曼徹斯特”號拖曳速度很慢,由於臺灣海峽及臺灣周邊海域都被封鎖,它抵達廣州之後應該是沒法繼續北上到上海或大連進行改建修複工程了。
怎麼辦?在廣州就地改造。蘇聯提供的152毫米炮塔可以從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直接海運到廣州,其他的小零件小部件甚至可以用鐵路運輸,只要廣州造船廠設施到位就行。
設施,廣州沒有大船塢怎麼辦?修一個。
在“利物浦”號確定拿下之後,中央和海軍就考慮到可能這艘船到了廣州再也沒法挪窩的情況。
在1953年,廣船集團成立時,最大的船塢165米,而“利物浦”號全長180米。因此必須把這個165米船塢改造擴充套件成200米船塢,這樣才能容納下“利物浦”號。
無論是從修複軍艦的角度還是為外國商船提供大修服務的需要,200米船塢都不過分,所以廣船就動起來了。在修完“利物浦”號之後這個船塢還可以修船甚至造新船。200米長的船塢如果造的是又肥又短的貨船,能從裡面造出兩三萬噸的大家夥來。
……
造萬噸輪——廣州暫時還是隻能想想。就算有了船塢,造船材料動力系統這些現在廣東還沒規劃。
在1955年,琢磨造萬噸輪的是大連造船集團。
1955年6月,蘇聯向中國提供了567型遠洋散貨輪的圖紙。
567型綜合了二戰美國“自由輪”和“勝利輪”的特點,長艏樓、巡洋艦艉、單機單槳,雙層縱通甲板,總長169米,滿載排水量2.2萬噸,載貨量1.34萬噸。這船的特點是燃料艙很大,可連續航行12000海裡不需中途靠港,而且相比“自由輪”它還有有限的破冰能力。
能破冰的船就可以在冬季比較自由地出入日本海,此時中國北方港口與海參崴的海上航線還是比較活躍的。隨著國軍海軍控制範圍的逐漸萎縮,“租船做外貿”的模式現在中國逐漸有了新想法。租外國的貨船國民黨海軍會比較忌憚但也不是絕對不敢打,只是安全性稍高一些),但畢竟租外國船得花外彙,而且租船時是連外國船員一起租的,船員的工資也得給外彙。
如果海軍可以保證上海以北的港口不受國軍海軍的幹擾,那自然還是自己造船配自己的船員跑海上航線更“劃算”。
1955年6月,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成立,此時的中遠旗下有十幾條船,但都是用來跑沿海航線的貨船,噸位小的兩千噸,多的八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