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申唉了一聲,但還是固執地說道:“大陸五億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吶。”

杜勒斯:“全世界水深火熱的地方還有很多。……參聯會明確表態了,如果你們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反攻,不可避免地將把美國捲入一場與紅色中國的大戰,這是美國政府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而且,從軍事上說,除非動用核武器,依靠常規戰爭與中國大陸作戰,美軍並無獲勝的把握,這已為朝鮮戰爭所證明。”

常凱申沉默。

杜勒斯:“當然,美國會不遺餘力地保證臺灣島不會受到紅色中國的攻擊,但是,美國政府目前不會支援你們發動軍事反攻。除非在出現了新的情況變化的基礎上,你們與我們進行共同協商,白宮改變了主意。我再說明白一點,除非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了新的法令,改變了策略,否則美國不同意中華民國政府對大陸的攻擊性行動。”

常凱申:“杜勒斯先生,現在中華民國就正受到中共的攻擊。我們在東磯列島剛剛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自衛反擊作戰,這次戰鬥的起因,便是中共企圖攻佔東磯列島,繼而以東磯列島為跳板,攻擊一江山島和大陳島。”

杜勒斯:“白宮的態度是,臺灣島才是必須保衛的物件,或許還可以加上澎湖列島,畢竟它是一個重要的前出防禦支撐點。中國大陸沿海的島嶼……情況過於複雜。”

常凱申:“金、馬、澎都是臺灣島的前出防禦支撐點。”

杜勒斯:“參聯會告訴我說,金門和馬祖不是。它們不是防禦的支撐點,而是進攻廈門或福建省的跳板。大陳島、一江山島也類似。”

……

常凱申雖然一直堅持說要反攻反攻反攻,但杜勒斯的態度是堅決的。白宮早就定下了基調,《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或者說“美蔣共同防禦條約”“美臺共同防禦條約”的主要條款已不可能改變。

其實透過這個條約,常凱申和他的民國獲得的利益已經足夠多了:

首先美國堅持認定“中華民國是美國承認的唯一合法中國政府”,聯合國裡china的牌子後面坐著的是哪邊的人不管,美國就認常凱申的政權。美國做出這個姿態已經比較不容易了。

其次是美國明確了要保衛臺灣,並明白表示臺澎絕沒有置於任何國際解決討價還價的櫃臺上。因為當時的謠言還未完全澄清,流言認為美國可能會以臺澎交換中國的讓步。

美國還承諾“加強中華民國的自由制度,彼此合作,以發展其經濟進步與社會福利”,這意味著美國此後會一直對臺灣輸血,常凱申在經濟上怎麼作死美國都會兜底。

但是美國和常凱申的共同防禦條約,還真就只包括臺灣與澎湖。在條約的第二條和第五條是寫了“中國和美國任一國的領土遭到武裝攻擊,另一國都有義務派出武裝力量防禦”,但第六條又針對第二條做了解釋:“第2、第5條所言‘領土’,就中華民國而言,應指臺灣與澎湖;就美利堅合眾國而言,應指太平洋區域內在其管轄下之各島嶼領土。”

常凱申抗議了,中華民國的領土是全中國,為什麼條約裡只指臺灣與澎湖?

杜勒斯回答道,對呀,美國在這個條約裡的領土也指的是美國在太平洋部分的領土呀,如果美國東海岸有蘇聯人的磁爆步兵登陸了,這個條約也不強求您派兵協防。很公平不是麼。

於是常凱申也無話可說了。

……

訪問完常凱申的“偏安”民國,杜勒斯從臺北飛往巴基斯坦,這是他訪問的下一站,巴基斯坦是美國新近收納的小弟嘛。

在巴基斯坦杜勒斯不談什麼條約什麼共同防禦,就主要是帶美國的商人做生意。商務代表團比他提前2天抵達這裡。

不過杜勒斯注意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巴基斯坦的農場主聯合會向美國訂購了大批的化肥、農藥,以及農業機械。這些農業機械都是針對棉花田訂制的。

看來巴基斯坦在擴張棉花種植。可是巴基斯坦卻沒訂購多少紡織機械。

“他們巴基斯坦的城市設施不齊全,沒有配套設施當然建不好紡織廠,”美國的商人向杜勒斯解釋,“巴基斯坦現在的棉花都用於出口。”

杜勒斯:“出口給……印度?”

“不,他們收購的原棉不是賣給印度的,而是銷往中國。有2家英國的大貿易公司在巴基斯坦立足了,去年的棉花貿易,巴基斯坦人和英國公司已經從裡面嘗到了小甜頭,今年他們打算在巴基斯坦擴大種植面積,賺更多的錢。”

杜勒斯:“……”

“比這更誇張的是,中國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紡織廠把棉花紡成紗,把棉紗織成布,其中大部分佈又出口出去了,當然,承接中國棉布、絲綢出口的也是英國人,他們在香港的貿易公司。國務卿先生,現在香港到廣州的所有道路都繁忙異常,並且每天都有掛英國旗的商船穿梭於上海與香港之間。”

杜勒斯:“天吶,英國在中國偷偷做這種事……我是說,中國居然試圖發展外向型製造業?!!”

“不是偷偷,這本來就不違法。國務卿先生,去年和前年中國進口的紡織機械,也大部分是從英國銀行貸的款……美國主動斷絕了和中國的一切關系,無論是否必要,一律斷絕,不得不說,這讓我們喪失了太多的賺錢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