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亞雄哭笑不得,現在一斤麵粉1毛5,兩人一個月吃60斤頂天了,9塊錢。就算糧價翻倍,難道還差那9塊錢不成?汪亞雄的愛人不是什麼“高新技術行業”,在紡織廠工作,一個月也有32塊工資加12塊錢績效呢。

天電集團留了遠高於國資委要求的基金比例,是因為天電從技術升級、産品升級上面嘗到了甜頭。而且,天電集團正在集中攻關的幾個新産品專案,也挺花錢的。

比如現在,消費電子實驗室正在死磕的就是電視機設計生産,由於此事最為重大,電視機設計小組就由汪亞雄兼任。

關於電視這件事,國內目前三家電視臺都只是在“試執行”階段,這東西還是比收音機廣播電臺昂貴得多,估計就算三家電視臺正式運轉起來,也只是覆蓋北京、天津、上海這樣的大中城市。

但是天電集團瞄上了國外市場。和收音機一樣,主打蘇聯和東歐國家市場。為啥呢?就憑他們電視機廠開工時拿來當樣本仿造的那臺蘇聯電視機。

那臺電視機可不是什麼淘汰貨色,是1951年投産的新型號,到1955年也仍然是蘇聯市面上銷售的技術最“時髦”的電視機之一。這些都是中國駐蘇聯大使館的同志傳回來的訊息。

因此,天津廠打算就拆解研究松下的這臺電視機樣本,研究它的技術,一部分仿製一部分結合國內的情況自設計,搞出一款好用的電視機來,可能在西方和第三世界國家賣得不會那麼好,但是在蘇聯東歐地區應該是能橫掃的。

但是,拆解松下電視機之後,消費電子實驗室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喂喂?沈陽線纜廠嗎?全銅漆包線,我們需要直徑0.14毫米的,二十攝氏度電阻率不高於1.1Ω的,你們廠能生産這個東西嗎?”

“西安線纜廠嗎?0.14毫米漆包線,你們現在的産品有這個系列的嗎?沒有?一個月後給我們答複?是要組織車間試制嗎?好我一個月後再打電話問你們。”

“鎮江電纜廠嗎?0.14毫米漆包線……”

天電集團和研發神威計算機的北電集團一樣,也開始了到處打電話出差、滿中國找原材料和零配件的歷程。

蘇聯電視機螢幕是圓的,日本電視很“方”。蘇聯電視機螢幕才8寸,日本14寸。這差在哪裡?首先差的就是:漆包線。<101nove.rt陰極射線管)技術的映象管,做出來的電視機人稱大屁股電視機,它後面的大屁股裡頭,一個幾乎佔滿機箱的、近似圓錐體的東西就是映象管。

映象管這個圓錐體的頂端是一支電子槍,根據輸入電視機的訊號發射出各種能量的電子,電子打在電視機螢幕背面塗有熒光粉)上發光,如果訊號是包含資訊量的,發出的光就顯示出可識別出來是什麼的影象。

電子槍打出的電子是“一束”,在運動幾十厘米後一束電子怎麼佔滿整個熒光屏呢?靠偏轉線圈。水平和垂直偏轉線圈産生的電磁力越強,把電子束“拉偏”的效應越強,這樣電視機的螢幕面積就會更大,或者同樣的電視機螢幕面積,但線圈電磁感應能力強的那臺電視機它的“屁股”尺寸更小。

螢幕大小之外還有螢幕的方形系數。這個原理也是不難理解的:就是偏轉線圈的四個角電磁效應特別強,把電子束向四個角拉偏,電視畫面就“方”了。四個部位的電磁感應效應越強,螢幕越方,最後發展到……直角電視機顯示器。

說到直角,那肯定就得說平面,平面直角電視機是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標配嘛。這就是電子槍的事情了,電子槍打出的電子束先經過某種幾何換算,發射出來時的影象畫面是“扭曲”的,但打到平板狀的熒光屏上,就不扭曲了。

當然,平面直角電視機還面臨著玻璃強度的考驗。球面的螢幕強度相對比較高一些,平面就危險了,映象管內部為了讓電子暢通來往,是抽成真空的。嗯,直到80年代,蘇聯産的電視機爆炸仍然是不稀奇的事情,幾乎每個蘇聯家庭都遇到過,甚至蘇聯還有“電視機爆炸險”這個保險險種。

天津廠還沒躍進到現在就要搞平面直角電視機,他們只想造出一臺體積和蘇聯電視機差不多、但螢幕從8寸增加到14寸而且接近矩形的畫面。

同時還不能老爆炸。

但是,想搞出大螢幕電視機,首先的困難就是國內居然沒有合格的漆包線來繞電視機大屁股外面的馬鞍形線圈。要是用老式樣的漆包線,那就沒戲了,做出來的電視機螢幕還是隻能8寸。打了十幾個電話、出差三次,終於確定了西安和鎮江兩個電氣類工廠,這兩個工廠表示可以嘗試著生産天電集團要求的那種超細漆包線。

天電集團下發招標通告的時間是1月10日,開標時間是2月10日。1955年的春節,西安、鎮江的兩家工廠怕是也安穩不了了。其實吧天津人這個年大概也過不太安穩。但如果工廠拿下這個漆包線的合同,大概就等於獲得一張持續至少5年的長期飯票,所以——就算不過年也得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