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年終獎

春節將至,電子工業局下面的幾大電子集團,以及其他工業系統的院所,從總工到基層員工都收到了工資和“年終獎”。

根據國資委和國家計委發布的、參考了蘇聯“馬鋼憲法”馬格尼沃託爾斯克鋼鐵聯合企業的工廠管理制度和員工物質激勵原則)以及中央的若幹指示制定的國企科研單位的利潤分配演算法,從兩年前開始,國企和國有科研院所都會根據本單位的利潤,給員工的工資略作上浮。

利潤分配其實也沒有全分,只是分了一部分。比如北電集團,他們的年度利潤50上繳國資委,50留給北電集團各個廠、所;在留給各個廠所的利潤當中,又規定至少應保留20的利潤作為企業發展和技術升級基金,也就是直接發員工福利的比例最高30。這是必須得規定下來的,否則不少廠長可能就會胡嗨把所有的錢全發給員工樂呵樂呵。

這是電子工業集團的利潤分配比例,其他的行業依據本行業特性不同,比例也略有不同。

工資上浮是選擇每月加在工資裡的“績效”模式,還是年終獎模式,還是混合兼而有之?北電的計算機所選擇了全年終獎模式。

由於北電計算機所的人員平均學歷極高,最底層都是大專,新人過實習期月工資6塊,基本工資維持日常生活綽綽有餘,在徵求意見時大部分人就支援作為年終獎一次性發放——國家現在還沒徵收個人所得稅,雖然聽在中央工作的同學吹風說正在醞釀立法徵收,打散在每月工資裡發還是集中到年底發,其實都一樣。

所以,當閔乃大出院,回到計算機所的辦公樓,黨委書記就過來丟給他一個又大又厚跟磚頭一樣的信封。

上面寫著金額:2048元

這能不厚麼,現在人民幣最大面額的票子是10元,這個信封裡塞了200多張“大黑十”。

53年版的10元票色調偏鐵灰灰黑色,正面是一工一農,因此俗稱大黑十或者大工農。“大團結”是66版人民幣的10元)

作為留德博士、在40年代就是德國的高階工程師、現在的國家高階研究員,閔乃大的月工資不低,180元。所以,年終獎大概等於他今年的收入加倍了。

而計算機所的基層員工工資就不是加倍的概念了,今年正式員工年終獎最低的一檔是1024元,然後是1280元、1536元、1792元。1024元對應的大多是平時拿6塊的員工,他們今年的收入因為年終獎加了2倍。

不過最誇張的還屬“勞務派遣”到計算機所工作的人員,比如2名清華和1名北京鋼院來幫忙的研究生,計算機所給他們“特別訂制”了一檔年終獎,不太多,512元。這些研究生原來的月工資……在學校有夥食補貼,每個月10元。

所以這三名研究生當即就淚流滿面,其中兩名研三的當場向黨委書記表示“大神!我今年畢業,計算機所就收了小弟吧!”

“閔主任,我說啊,為什麼發的不是1000、2000?發個兩千零四十八塊錢,看著都不對勁。”

閔乃大:“這才是我們計算機所的‘整數’。在我們這裡,二進製成整比10進製成整更像是整數……”

……

北京發的錢還不算啥,天津電子集團今年的效益比北京還好。

天電集團的産品三拳頭:電臺、步話機對講機)、收音機。電臺全由軍隊採購,利潤率不太高;對講機既有軍隊採購,也有地質部、石油工業部、林業部這些單位用市場化的模式採購,賺了不少。但最賺錢的還是收音機。

梅花牌小型收音機在國內市場佔據50的份額,在蘇聯那裡更是有一張長期穩定飯票,賺的可都是金盧布雖然取消了金本位,但現在中國手裡的盧布基本就等於有國際購買力的硬通貨)。甚至在西方和第三世界國家,梅花牌收音機也能賣出去一些,這賺的是美元和英鎊。

在天電集團把集團自留的利潤的30用作企業發展和技術升級基金,只有20當獎金發出去的情況下,消費電子實驗室的主任汪亞雄仍然拿到了2000元的年終獎,而他沒閔乃大那麼高的學歷天大本科)和技術職級,本來的月工資是92元。

這筆錢……就過了一下汪亞雄的手,然後就進了他愛人的存摺。

“國家要調整糧價了!收購和出售價都翻倍,可不得多存點錢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