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共産主義不是用金鋤頭種地

戴鏡元破解出二維碼、李克農拿到書記處的會議上彙報時,主席不在北京。

主席先去了貴州遵義市,在這裡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合拍的一部新戰爭片正要開機:

《土城戰鬥》。

這是閱讀到未來檔案尤其是看到《長津湖提案》之後主席就一直想做的事。但未來檔案到來馬上就是緊張的一年抗美援朝,接著國內轉入五年計劃建設,一大堆事務要優先處理,拍電影這件事就只能拖後,一拖就到1953年下半年。

主席認為革命戰爭歷史影片不能只拍勝仗。《南征北戰》可以拍,《渡江偵察記》也可以拍,但同時我軍歷史上曾經的失敗也要拍出來,因為在某種程度上說,失敗更有總結經驗教訓的價值,更能引人思考。

根據這一原則,中宣部、北影廠和上影廠很快挑出了一個敗仗的題材:《血戰湘江》。

主席還是不大滿意,說:“湘江是可以拍的,這確實是個敗仗,拍出在王明左傾的機會主義路線、失敗時的逃跑主義路線領導之下,我黨我軍遭受了多麼嚴重的損失。但只拍湘江的失敗還不夠,你們要拍一部我毛ze東打過的敗仗來。”

北影廠、上影廠:“……”

主席:“我看,就拍一部土城好了,這一仗是我的敗仗。開過遵義會議之後,我們中央紅軍打的第一仗,結果就不大好。”

新中國三任國家主席、周總理、五任國防部長、朱老總彭總林三虎劉伯承……十大元帥中的七位)、六位大將在內200多名開國將軍:“說得對,這一仗我們都參與了,確實是敗了!”

主席:“拍這次戰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打敗我們的郭勳祺先生現在是四川省政協委員兼交通廳廳長,請他來做電影的軍事顧問,一定能把這場戰鬥客觀地反映出來。”

老帥老將們:“有道理。”

四川交通廳廳長郭勳祺:我,我病了,請個假……

主席在貴州呆了4天,其中在遵義一天,但仍抽了半天時間和集合完畢的劇組說了說。與編劇組、顧問組的交談尤其多。因為擔心自己的話編劇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主席回頭想了想還寫了個書面的劇本批註。

郭勳祺和朱老總共同回憶的土城戰鬥經過,土城戰鬥之前,中央得到的情報是郭勳祺部有4個團,因而決心吃掉這一部分川軍開啟一條通路。但交戰之後發現郭勳祺部的兵力遠超過估計,且戰鬥意志也超過我方的估計。)

{注}郭勳祺布設了正確的防禦陣地,這一點不要因為他請假不來當顧問,就給他忽略了。

戰鬥中久攻不下,主攻的兩個軍團傷亡較大,陳賡的紅軍幹部團不得不出動參戰)

{注}幹部團在這次戰鬥中傷亡百多人,這是很大的損失。也說明我們當時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最終紅軍鏖戰1天1夜,未能打穿郭勳祺的陣地,甚至郭軍還發動了小規模反擊,我軍不得不主動撤出戰鬥,改在土城、猿猴場之間一渡赤水,結尾的鏡頭語言預示紅軍將從失敗走向勝利)

{注}發動土城戰鬥的決定就是一個錯誤,包括我在內的中央軍委在不準確的情報的推動下,做出了過于樂觀的估計。但為什麼土城戰鬥失敗了,而紅軍卻沒有失敗?如果當時我們固執地一直要打下去,再打兩天,甚至一天,其他四川軍閥的部隊就會追上來,我們就跑不掉了。但是朱老總上了一線指揮戰鬥,我也到了一線,看到了戰場的實際情況,由此判斷出不應該再打了。我們要善於總結教訓,修正錯誤,要實事求是地去了解戰場的情況,而不是一意孤行。

……

湖北武漢是主席考察的第二站。武漢正在建設的長江大橋、武鋼是國家的重點工程專案。但是長江大橋現在剛剛完成初期準備工程,武鋼的第一座高爐預計於1957年投産。主席在武漢視察的時間最長的是武漢的國營武漢第一棉紡織廠。

作為中國近現代紡織工業基地之一一度僅次於上海), 武漢近代機器棉紡織工業始於1892年,歷經半個世紀,1949年時雖然遭到戰火破壞,但無論紡織工人還是工業機器,都有一定的基礎。1951年6月15日,國資委在漢陽區原漢陽兵工廠舊址上開始興建國營武漢第一棉紡織廠,1952年4月基本建成,6月開始試生産,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依靠自己力量新建的棉紡織廠之一。

只是,武漢第一棉紡廠過去一段時間的表現可打不了高分,在52、53年被國資委、國家計委輪著罵。

從52年6月到52年12月,第一棉紡廠出産的棉紗平均質量差到天際,且從7月份就發現面紗質量差,到12月仍未能有明顯改善。

國資委主任李富春帶工作組到武漢,放話一個月之內搞不定就撤廠長的職,第一棉紡廠這才激發出無限潛能,在一個月之內解決了問題。

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國産的紡紗機械質量有點兒差。

再說具體一點,就是從香港貸款購進的紡紗機與周邊的國産自制機械之間的匹配問題。為了節省外彙以及扶持國內的紡織機械企業,第一棉紡廠的清梳聯是國産的,精梳機是英國造的,而環錠細紗機、自動絡筒機又是國産的。雖然國産紡織機械也是用的統一國際制式,但公差以及一些零件的效能方面就是存在不同。

但是,第一,廠長將副總工寫的中外機械不匹配的報告視若無物,堅持認為紡紗質量不過關是人的問題;第二,紡織機械廠拒絕承認自己的生産的機械質量有問題,因此武漢遲遲得不到原廠的技術服務。

53年1月,第一棉紡廠總算是把裝置問題以及裝置操作手冊都調整過來了。但是呢,整個53年度,第一棉紡廠虧損。

這是行業問題嗎?當然不是。現在無論內需外需,面紗和棉布都是銷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