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營業稅,消費稅,增值稅……農業稅(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予昂:“是的,農業稅,尤其是在人均耕地較少的地區徵收時,每個人頭能收上來的稅極少,按現在的比例,可能每個人每年交十幾斤、二十幾斤糧食而已,但是,徵稅的成本又極高,甚至可以說在那些西南山區,徵收成本是大於徵收上來的糧食的價值的。”
陳澐:“1949年的時候,咱們中央財政收入裡頭,60是靠農業稅撐著的,連當時我們發行的公債都叫小米公債,用的不是法幣也不是人民幣,而是以小米作為一般等價物。到後來農業稅在財政稅收裡頭佔的比例越來越小,從60到0。但也差不多有14的稅收來自農業稅。咱們的財政也幾乎沒有盈餘,小赤字或者小黑字,農業稅這個事……再等等吧。咱們一起努力,等哪天農業稅的收入額佔財稅收入的總比例降低到10以下了,我們再考慮這個事情。”
李予昂嘆道:“我當然明白,陳副總理,但是啊,可能我努力個五年八年,再加上國家本身的工商業大發展,八年以後我們國家財政力量極為雄厚了,不用靠農業稅就能撐起財政了,但那時候,嗯,我退休了。”
董必武:“予昂,計較太多個人得失,太計較虛名,不是共産黨人的做事原則。栽樹就栽樹,後人乘涼是不假,可這後人不也是中國的老百姓嗎。你做這些工作,本質上不也是為了老百姓,這有什麼好遺憾的。”
“暫停一下,暫停一下,”陳澐說,“怎麼話題被帶跑了。第二條。這麼說吧,和增值稅相似的稅種,主要是消費稅,主要是美國在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相比,你覺得哪一種稅更合理?”
李予昂:“增值稅和消費稅都屬於流轉稅,以納稅人商品生産、流通環節的流轉額或者數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營業額為徵稅物件。不過,雖然都是流轉稅,消費稅屬於價內稅, 是以消費品的流轉額作為徵稅物件;增值稅屬於價外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它們之間的優劣,考慮到國內現在的情況,可能,可能都不太容易,因為我們對國家經濟執行狀況的把握還不是特別強。當然現在比49、50年的時候強得多了,但還不夠強。”
陳澐:“我們也不是說現在就要把流轉稅給實施了,54年不會,本來就來不及了,55年如果不是進度特別快,恐怕也不會。但56、57年或者更遠的時間,我們也得做好計劃。流轉稅是一定要收的,現在國家方面的困難,很難一一追蹤每件貨物和勞務的流轉和增值情況,但是我想了很久,其實我們可以採用“銷項稅進項稅”的辦法來計算增值稅。”
陳澐說的這個卡住“銷項稅進項稅”這個環節來徵稅的方法,靠的是——發票。
……
“予昂,今後國家稅收的重點可能是增值稅,但消費稅也可以徵收。”
陳澐又補充了一句。
“但是,增值稅是普遍徵收的,消費稅是針對特殊門類的商品徵收。徵收消費稅要有目的性和導向型,現在能想到的兩類,一是煙酒等並非普遍國民需求的,是否健康也存在爭議的商品,二是糖、化妝品和珠寶等行業。”
李予昂:“這應該難度不大,煙酒現在已經確定是要繼續執行國家專賣政策了。既然是專賣政策,那麼可以設定一個比較高的利潤率,對了,其中還可以細分,高檔研究的稅率高一些,低檔研究可能它還可能是體力勞動著的硬性需求,這些的稅率就可以低一些。”
……
中央稅收政策始終是陳澐最關注的問題之一。這一連好幾天的討論,想的都是怎麼增加財政的收入。
雖然國企的升級更新現在已經絕大部分“甩”給了國資委,可中央財政花錢的地方一點都不少。
增長得最恐怖的支出項是教育支出。中央書記處和科技小組經過調查研究分析,已經明確得出了結論:教育是現在中國最大的短板。文盲率高、中等教育極其稀少,高等教育更加稀少,在蘇聯援建工業專案的時候就顯露出了缺人才帶來的不便,如果中央要努力加快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爭取在短時間內梳理出一條可行的科研體制道路,那需要的人才更多。
因此現在全國執行的、在籌建的師範類學校高達幾百所,其中14是高等師範,34是中等師範。
師範學校不收學費,還給學生發飯費,也就是說,全部由國家財政掏錢,培養出一批一批的教師。
如果這一切順利,那麼在5年之後全國的高等、中等教育率和識字率就會開始劇烈上升。因此無論如何都得咬牙搞錢,搞更多的錢。用陳澐在會上的話說就是,“沒有錢,四個現代化哪一個都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