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南漢宸三角

奠邊府位於越南很靠北的地方,深入內陸不靠海,並且離中國國境線不遠,中國運載援越物資的卡車出了國境,再開三個小時就到越軍的進攻出發地。法國要保住這個據點難度很高,不知道法軍高層是怎麼想的,大概覺得奠邊府是越南北部法國控制的最後一個軍事據點,丟失奠邊府政治影響太大吧。

總之,中央軍委、總參以及韋國清領銜的中國軍事顧問團都認為,奠邊府在戰役和戰略層次上幾乎是必贏之仗,越南人民軍、越盟表現再水打得再臭,也不大影響最終結果。

援越抗法是1949年就開始的,最初率領顧問團進入越南的是陳賡大將。援助兄弟民族趕走殖民者獲得民族解放、更何況領導這個民族獨立聯盟的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那沒什麼話說,這是政治正確。

得到未來檔案之後,中央對越南、印支半島以及整個東南亞的未來又有了新的看法。

越南在《2021年統計公報》當中就沒出現過名字,對外貿易額前10的榜單裡沒上榜。那麼他可能作為東盟的一分子,與東南亞十幾個國家共同達成了5.6萬億的與中國貿易總額,也有可能沒成為東盟的成員國,只是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沒進入貿易額前10。

實際上越南如果單獨拎出來是可以上榜的,2021年與中國的貿易額排行第8)

甚至中央書記處無法確定2022年的越南是如朝鮮半島那樣分成“北越南”“南越南”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但是中央確定了另外一條有用的資訊,是從《2021年統計公報》文末的注釋裡找到的。

在正文中出現了“一帶一路”這個詞,出於嚴謹,這個怕是90的網民都明白的名詞在統計公報末尾也加了一個注釋:

[注釋44]“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從新疆出中國之後,其中一條線也是主力線)經過的國家是……蘇聯。書記處知道2022年蘇聯已經沒了,那麼就是經過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亞塞拜然、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等等,進入歐洲或中東拉伯地區。

“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央書記處研判的結論是:蘇聯解體之後中國站出來,繼承了蘇聯的一部分遺産,既是幫扶這些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搞好經濟,也是為了建設中國的全球貿易體系。

這一研判其實也算是對了一部分,雖然蘇聯1991年解體,但中國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才出現營建自己的“內圈貿易帶”的需求)

海上絲綢之路也叫陶瓷之路、香藥之路,從泉州明以後加上廣州)出發,經南海之後首先抵達馬來群島,這裡的諸多邦國是第一個貿易落腳點,更多的貨物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一部分瓷器在印度落腳,其餘的一路西行抵達波斯阿拉伯東非地區。

對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研判,中央書記處認為首先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封鎖在2022年應該早就不存在了;其次,東南亞地區諸國最終都建立了與中國的正常關系;第三,這條路線除了是中國的貨物出口海上通道,還很有可能是中國的石油進口通道。

已知2021年中國年産1.9億噸石油但仍進口了5億噸石油)

上述研判的結果回到現在的援越抗法鬥爭,那麼對這場戰爭的展望以及採取的策略是:

一定要將法國從印支半島趕出去,並且在今後中國應當幫助半島各國建立獨立自主的政權,不能再讓西方國家介入此地,把一個或幾個國家變成西方國家的經濟、政治附庸。

只有獨立自主的國家才有可能和中國建立密切的經貿關系。

1946年打響的越南獨立戰爭法越戰爭)已經進入到第8個年頭,越盟軍隊、民兵和越南平民遭受了極其嚴重的傷亡,軍事人員累計死亡已達45萬人,此外還有數十萬平民直接或間接死於戰火。法國在戰爭中獲得了大部分的戰術勝利,比如在奠邊府戰役前不久打的“海鷗行動”中,法軍以700多人的傷亡擊潰了兩萬多越盟部隊,估計造成越盟死傷4000多人。

但法國一方也逐漸撐不住了。

這8年間,法軍累計死亡近7萬人,其中法國籍官兵死亡1萬7千多人,其餘戰死者為北非、西非殖民地軍,法國控制的傀儡越南國軍隊死亡也達5萬人。除了巨額的死傷,為了保住越南,法國還耗費了海量的軍費和治安費用。奠邊府戰役,將會是政治層面上壓垮法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

“南行長,您對越南奠邊府正在爆發的劇烈戰鬥有何看法?”

“對於奠邊府的戰鬥我不掌握最新的確鑿戰況,無法給你回答。”

“請問南行長,中國在香港的轉口貿易是否可擴大到長三角和北方地區,我是說我們直接在上海、大連、青島設點?”“請問南行長,中國開放外國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是否有時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