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一定要有罷工的自由(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三十七章,一定要有罷工的自由
1954年1月11日,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教練機在南昌洪都首飛。
初教5教練機是雅克18的仿製型。人民空軍還很年輕,在空軍發展的初期階段,將小夥子們訓練成知道怎麼飛上天的飛行員的初級教練機是首先需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
“第一架飛機”這個名號據說也有些爭議,因為民國時期一些飛機修理鋪子據說曾經“攢”出過自己的飛機。但這無法抹殺洪都初教5的重大意義。初教5是從自己的飛機製造廠而不是修理廠製造出來的,有廠房、車間、製造設施;它雖然也有進口零件,但每一種國産零件都是用現代機器標準化地製造出來的而不是用手工作坊敲打出來的;飛機有型號概念,有效能指標書、設計圖紙和工藝流程手冊,有量産計劃。
更值得高興的是,初教5首飛之時,南昌的“黃志千設計局”已經動起手來,在初教5的基礎上開始設計一種更好的初級教練機。
1954年一月,一五計劃已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兩年。
在過去的兩個年度,全國工業生産總值以年均17.4的速度增長。根據國家計委和國資委的統計,一五計劃在頭兩年的工程完成率105,工業建設耗資比原計劃降低2.1。
鞍山無縫鋼管廠、大型軋鋼廠和七號煉鐵爐相繼建成,無縫鋼管廠在1953年下半年生産出了第一根合格品。基於這一批無縫鋼管産品,1954年1月,國産第一種大口徑野戰榴彈炮——54式122毫米榴彈炮下線。當然,再過兩年我軍的炮兵定義裡面122毫米榴彈炮就要被開除出“重炮”行列了,只有152榴和130加是編制於獨立炮兵師內的重炮。
1952年,中國成功執行了國內第一也是亞洲第一臺真空管計算機;1953年,中國製造的第一臺計算機在上海執行。按照計劃,1954年由北京計算機中心研製的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就要竣工,並且第二、第三、第四臺電晶體計算機的製造也列入了日程。
上海和大連的造船廠正在大幅度進行技術升級,為組裝建造6601型護衛艦做準備。小艇的進度就快得多,繼53甲型炮艇之後,上海造54型炮艇交付部隊,由蘇聯零件組裝而成的魚雷艇交付部隊。
正在開工的鐵路線9條,其中包括對臺軍事鬥爭至關重要的鷹廈鐵路。1953年投入運營的鐵路線超過1000公裡,正在修建的公路幹線有5000多公裡。
輕工業方面,以紡織業為龍頭的輕工業迅速發展,在滿足對外貿易需求的同時,投放於國內市場的布匹數量增長了40,以至於國內的棉花産量在比1949年增加了3倍的情況下,棉花仍然供不應求。因此在1953年秋季,原棉的價格上漲了10。受此刺激,1954年的棉花播種面積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增長。
由於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在1953年增加了40之多,因此盡管財經委和央行大大擴充了人民幣的發行量,但並未造成普遍的物價上漲,1953年的社會消費品價格基本保持穩定,綜合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1.7。當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率這麼高,也有一些因素是1952年統計局和稅收系統對國家經濟的核查不太完善,而1953年的核查手段就完善多了。
1954年的1月,還有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
“第一章,總綱。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憲法起草委員會是1953年1月成立的。經過了1年的徵求意見,1.5億人參與了憲法條文的建議與討論,1954年1月,委員會即將集中進行第一次憲法討論會議。在討論會議召開之前,主席寫信給委員會開列了一個書單。這個書單後來被稱為“中外憲法書目”:
《1936年蘇聯憲法》;
《1918年蘇維埃俄羅斯憲法》;
羅馬尼亞、波蘭、東德、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的憲法;
1913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
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雙十憲法);
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
1946年法國憲法;
……
到現在為止,1949年9月透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仍是“代憲法”。1954年9月預定召開第一屆全國人大,屆時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將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審議、表決。現在憲法的草稿已出,委員會集中到杭州,根據1.5億人提交上來的138萬條意見進行審議修改,主席和劉副主席也在審閱其中的修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