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美國會利用停火玩陰謀

“12月16日,美國代表在聯合國幹脆利落地表示反對《十二國提案》,原因其實很容易猜。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已經敗成這個樣子了,為什麼還不願意坐下來談判呢?無非是十二國提出的那幾條和平建議裡面,有要他們從臺灣海峽撤走艦隊這一條。”

關於美國願不願意談判,中央在會上也進行了多次討論和推算,主席的看法是,美國最難以接受的是十二國提案要求美國從抬腕撤走艦隊——這是印度方面憑著一般的國際原則自行寫進提案裡面的,沒聽美國的意見。

總司令:“美國人現在可能覺得,他們在朝鮮輸了就輸了,可不能朝鮮一輸連帶著臺灣也丟了。他們一定要保臺灣。”

劉副主席:“從美國的亞洲戰略出發,就算韓國沒有了,可日本還在美國手裡,依靠日本的海空基地,美國一樣可以做到對蘇聯太平洋艦隊出口以及中國北部出海口的封鎖。但是臺灣不能失去,失去了臺灣,他們就失去了一個牽制中國的棋子,以及扼制我們的前哨。”

總理:“昨天,印度駐華大使潘尼伽先生又找我談了一次,他轉達的是尼赫魯總理的意思。情況是這樣的,印度在擬定十二國提案的時候,美國人確實說過一些話,大意是停火的條件不得使聯合國的聲譽受損,不得提超出聯合國框架範圍的政治要求。潘尼伽先生說,印度之前不知道美國人這一番話的言外之意,現在知道了。”

“潘尼伽先生還等著我們回複呢,我們把資訊轉達給尼赫魯,印度代表團才好在聯合國上提出新的朝鮮半島和平提案。現在我們確定的是:如果這一次停戰談判的提議沒有效果,在朝鮮半島我們和美國再打個兩三年,朝鮮依舊是朝鮮,南朝鮮也還在,還是那個韓國。這種仗是一個消耗戰,消耗我們的國力、兵力。以前我們不知道朝鮮戰爭兩三年後的走向是怎樣,現在知道了,既然知道了,那麼我們就要做出最好的選擇。可是——”

主席點上一支煙,把桌上的煙灰缸扒拉到自己身邊,“這是我們的底牌,盡早結束朝鮮戰爭。可是美國就那麼願意乖乖聽我們的,坐下來談判嗎?”

總理:“美國除了不願意把臺灣的駐軍也一起撤走,在朝鮮戰場上,他們也未必沒有想法呀。先求和,緩一口氣,找個理由又打回來,就算沒法佔領整個朝鮮半島,多佔一些地盤,美國政府和軍隊對他們國內、對他們的盟友也好有個交待。”

……

美國,華盛頓。

白宮的小會客廳,杜魯門與前來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艾德禮進行了一次閉門會談,這一談就是兩個半小時。會談結束,這倆疲憊的老頭擠出笑容,握手相互道別。

艾德禮急匆匆來到華盛頓,談的就是朝鮮半島的事情。而且,艾德禮的興致還挺高的,和杜魯門見面的時候還勸慰杜魯門“沒事的,朝鮮的情況也沒這麼糟”。

艾德禮興致當然高了。在朝鮮的聯合國軍裡面,美軍倒了大黴,陸戰一師直接沒了,但是英國派出的兩個旅……好像還可以。英軍在西線雖然也是狼狽不堪向後狂奔三百裡,丟了很多裝備,但是沒損失多少人,連一個營都沒有被全殲。

自己損失不大,美國損失很大,艾德禮以及英國高層還是有點樂子的。

杜魯門公開放話出來說希望朝鮮交戰雙方停戰,英國也是願意的。英國最希望的就是美國的戰略重心放在歐洲。如果朝鮮戰爭不停下來,而且越打越大,美國的戰略重心是不是在歐洲就不好說了。

但艾德禮需要詢問杜魯門,美國政府的真實態度是不是想停戰?如果想停戰的話,美國的底線是什麼?可千萬別賣英國啊。

“一、杜魯門向我表示,鑒於最近朝鮮戰場呈現的態勢,假定提出的條件不是太難於接受的話,美國可以接受停火,這在軍事上是比較有利的。”

“二、美國主張雙方在三八線上停火。我對此表示懷疑,中國軍隊很可能會突破三八線,根據陸軍參謀部一些人的看法,三七線才是中國人進攻的極限。”

“三、杜魯門強調,停火安排和停火的先決條件不得附帶有損聯合國聲譽的條款,不得讓聯合國部隊處於危險之中,不得附加其他的政治條件,諸如臺灣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等問題。”

“四、我問杜魯門,關於聯合國部隊的狀況‘危險’或‘不危險’該如何判斷,杜魯門表示,中國軍隊應當在停火時不再表現出進攻的勢頭,要允許美國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大力扶持大韓民國。我又問,這是否意味著美國也有可能利用停火得到寶貴的喘息時間,整頓部隊、訓練韓國軍隊,重新投入進攻?杜魯門表示,這要視停火之後的和平談判程序而定。”

“杜魯門表現出了一定的和平的意願,但本質上,杜魯門以及整個美國高層,對朝鮮半島目前的現狀似乎又不太滿意。這種希望與危機並存的局面,將在幾個月內成為間接影響到英國戰略安全的重要不穩定因素。”

艾德禮記下了今天的訪談紀要,收入檔案合集中,又開啟自己的日記本:

“如果說朝鮮戰爭的停戰可能隱含著什麼對大英帝國潛在的不利因素,那就是東亞恢複和平對英國在遠東的利益是否會造成不利影響。或者換一個說法: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沖突是否會因此停戰協議的簽署而偃旗息鼓。”

“這是一種擔心,但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它的可能性不大。中國軍事介入朝鮮半島至今只有兩個月時間,但中美之間的軍事對抗異常狂暴和慘烈。在長津湖,陸戰一師的一萬二千名官兵放下武器,在釜山和東京的醫院裡,數千名陸戰一師的傷兵在哀嚎,他們有的被中國軍隊的子彈擊中,有的被朝鮮冬季的嚴寒奪取了一隻胳膊、一條腿,或者全部的腳趾頭。而美軍優勢火力的打擊對中國軍隊造成的傷害也絕非輕描淡寫就可以形容。”

“中國和美國至少要10到20年才能和解,在他們因朝鮮戰爭而相互仇恨的這段時間裡,唯有大英帝國能在遠東充當貿易的橋梁,這可以為帝國搖搖欲墜的殖民體系源源不斷地補充養分,使帝國能再延續一些日子的輝煌。”

……

“美國在被我們痛打一頓之前從沒提過要談和,今天突然要和平了。一方面,他們是意識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一支強大的、可以在戰場上堂堂正正打敗他們的力量,另一方面,美國人何嘗沒有借和談獲得喘息時間,準備再戰的念頭呢?印度的提案他們拒絕了。不僅是美國不願意放棄臺灣,在朝鮮,他們一定也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在朝鮮繼續他們的侵略行動,讓那個半島上自己扶持的資本主義橋頭堡戰勝共産主義的橋頭堡。”

“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司令部,一個少將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幹脆地說,唯有在軍事基礎上而無任何政治條件時,才可接受停戰。麥克阿瑟的手下說出這句話,說明他們還是不服氣,他們覺得自己的軍事力量還是‘有基礎’的,所以,就算白宮都想停戰了,聯合國軍司令部裡面還是死硬地要打下去。”

總理:“潤之,我看,軍事基礎的問題,我們還是得用軍事手段解決。既然他們覺得自己的軍事力量還有基礎,有取勝的可能,那麼我們就要打消他的這種可能。”

總司令:“美國人仁川登陸,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朝邊境。現在是被我們趕回三八線附近了,可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們不把三八線當回事,我們也要越過三八線,在他們的地盤上打一下子。”

這次會議不是中央政治局書記處的閉門會議了,而是和彭總等軍委委員、陳士榘一起召開的擴大會議。

彭總:“現在我們的後勤補給線越來越遠,安東到平壤的鐵路總是被炸,炸了修修了炸,一個禮拜只能通車一兩天。臨津江到平壤還有兩百公裡。前線的糧食、彈藥準備得不充分,我們向南進攻的風險很大。當然,只要發起進攻,我們在前線取得一些進展還是可以的,但是想要整建制殲滅美軍,很難。”

陳士榘:“長津湖一戰過後,9兵團只有26軍是比較完整地保留了戰鬥能力的,除此之外可能就剩20軍的89師在此前的作戰中傷亡不大,可以繼續進攻。20、24、27軍可能暫時都要修正一下子,除了補充糧食和彈藥,最好還是能補充一些戰鬥兵員,前一階段的作戰,這三個軍損失太大了。因為9兵團的可戰兵力不足,我們可能沒法短時間內在東線展開向南的進攻戰役。”

主席:“士榘,東線取得了極大的戰果,也付出了較大的代價,這一情況中央是非常瞭解的。對於下一階段的進攻作戰,你們9兵團和1兵團是要向三八線以南進攻,9兵團就不那麼急,你們現在是在元山一帶休整?”

陳士榘:“是,26軍剛剛運動到元山以南20公裡處,其他三個軍在元山——興南港一帶休整。”

主席:“9兵團在下一階段的進攻作戰任務,就從元山打到金剛郡一帶好了。金剛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你們進至這裡,構築一個彈性的防線即可。”

陳士榘:“主席,金剛山的位置還處在三八線以北呢。”

主席:“就是要這樣佈置。在西線,我們打過三八線去;在東線,我們給聯合國軍留一點點的三八線以北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