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金將軍來訪
章節報錯
第三十九章,金將軍來訪
“主席同志,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僅僅兩個月,就打出了戰爭的有力局面,這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巨大勝利!這樣的勝利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計程車氣。人民軍在這兩個月時間,也已經在後方重建起來了,戰爭的形勢對我們極其有利!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中朝聯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進行休整,則正是美國所希望的啊!”
金日成。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以來,金日成第二次來到北京。
第一次來北京時,第二次戰役正在籌備,朝鮮的形勢還沒徹底好轉。
第二次來北京是12月19日,這個時候,金日成想不飄都有點難。
當然作為朝鮮勞動黨主席,就算內心飄了也不會大張旗鼓地寫在臉上,但是在與主席、劉副主席見面的時候,金日成是有點兒摩拳擦掌躊躇滿志的心態。金日成說的這些話,言外之意就是:
“停戰?停戰個屁!咱們中朝聯手直接把美軍推下海,消滅李承晚,解放全朝鮮!”
主席聽了金日成的這番話先沒有表示,而是拿起了桌上的煙盒,自己叼一支遞給金日成一支。火柴擦著火之後先幫金日成點,金日成趕緊湊到主席這邊把煙點著。
“朝鮮的情況,雖然我們前兩次戰役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戰場形勢還是很嚴峻的。志願軍現在已經挺進到了平壤以南一百多公裡的地方,公路路程有兩百公裡。如果繼續向南發展,供應線延長,又有敵機騷擾,後方公路、鐵路、橋梁都被破壞得很嚴重,物資供應勢必更加困難。我軍現在停止於三八線以北,是一個暫時的安排,並不是說我們就不踏入三八線以南一步。但是志願軍不能在缺衣少糧的條件下向南發起進攻。”
金日成:“確實是這樣,兩次戰役的間隙要做好部隊的休整充實工作,做好後勤物資彈藥的運輸儲備工作。”
劉副主席:“志願軍經過連續兩次戰役的作戰,已傷亡減員四萬五千人。西線的部隊兩次戰役都參與了,東線只打了一個戰役,可是就長津湖一戰,東線的部隊傷亡減員就達到了三萬一千人。部隊急需休整和補充。我們的二線部隊,兩個兵團六個軍已經移動到了東北,但是尚在換裝蘇聯武器,需到1951年4月份才能投入朝鮮的作戰。你們人民軍有多少個軍可以投入作戰了?”
金日成:“我們在東北和中朝邊境地區編練了3個軍團7萬人的新編部隊,12月初,一軍團已經進入朝鮮作戰了。”
劉副主席:“一個軍團三個師才兩萬多一點的人,部隊編制很不充實。按最低限度一個師也應該有一萬到一萬兩千人,如果按照蘇聯的編制方式,一個師應該有一萬四千人。”
金日成:“6月進攻的時候我們進行過徵兵動員,8月、9月又進行了兩次動員,到10月份重新組建這3個兵團的時候,北部地區的兵員和人力……已經有一些困難了。”
主席:“第三次戰役,我們是一定要打的,打過三八線去。戰役的目標,是打擊英美土等聯合國軍,如有機會則殲滅之,如抓不住機會也要使其崩潰後退;對南朝鮮軍則要盡量包圍殲滅。戰役結束後戰線推進到哪裡,我們沒有明確的限定,戰役的勝負取決於消滅了多少敵方有生力量,而不在於佔了多少地盤、佔了幾座城市。展現推進到哪裡,由前線指揮員視戰場情況而臨機決定。我們只大概地給指揮員設定了一個目標,就是戰役結束時,應該打到漢城以南。”
金日成:“我完全贊同這樣的作戰計劃,第三次戰役解放漢城,讓南朝鮮偽政權的首都回到人民手中。”
主席:“在第三次戰役之後,金日成同志,下一階段的行動你是如何看的?”
“鞏固已有的戰果,休整補充……”金日成接了半句話,又意識到主席這麼直接地問下一階段行動似乎另有深意,於是停下了。
主席:“有句俗話說,人要‘走一步看兩步’,在籌備和制定第三次戰役計劃的時候,我們就要對下一階段、下下一階段做展望,到那個時候我們該做什麼?我們怎樣做才能做到最好?這種展望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離開客觀事實空談。如果做不到實事求是,就會出現過分樂觀或過分悲觀的估計。”
“在推想下一階段戰鬥的時候,不能把敵人想得太蠢,也不能把敵人想得太軟弱。敵人不會按照你的這種‘設想’來行動,他們只會按照他們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優選擇行動。比如美軍現在在朝鮮投入的是7個師,啊,現在只剩6個師了。可是,我們結束第三次戰役的時候,所面對的美軍還會是6個師嗎?”
劉副主席:“杜魯門已經透過了國會的擴軍法案,美軍要從250萬人擴充到350萬人。有人推測,擴充的陸軍部隊可能有一半會投入到朝鮮戰場,這就意味著美軍肯定會有一個師增援、替換已經被殲滅的陸戰一師,此外還有可能增兵。我們預計,在第三次戰役結束時,如果交戰各方沒有達成停戰的共識,抵達朝鮮半島的美軍會達到8個師甚至更多。除此之外,美國對南朝鮮的援助也極大地增強了,幾乎無限量的武器彈藥、美元資金投入進去,南朝鮮方面編練新部隊的速度也會加快。”
金日成有些明白主席和劉副主席的意思了。
“主席,中國的解放戰爭可以說是摧枯拉朽,只用三年時間就打敗了國民黨政府的幾百萬軍隊,把他們趕到了一個小小的島上。朝鮮……”
主席:“我們不能一切都照著已發生的事情來做判斷,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內外環境不同,如果拘泥於某些成功的經驗,並把它們奉為經書什麼事都往裡面套,那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中國解放戰爭與朝鮮現在的戰爭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首先是國內環境不同。我們在解放戰爭打響之前,經歷了8年抗戰,人民政權在農村廣泛建立起來了;在這之前還經歷了10年國內革命戰爭,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革命隊伍經過了長時間的磨煉,人民受到了革命的教育。”
“其次是國外環境不同。這也是很淺顯的事實。美軍有沒有武力幹涉中國的解放戰爭?沒有。當時美國是在中國有一些駐軍,但卻沒有捲入到戰爭中。三年解放戰爭,我們只在長江裡打了兩三條英國軍艦,美國人呢,不要說派7個美軍師捲入戰爭,7個連都沒有。解放戰爭發起的時候冷戰剛剛開始,東西方對抗還不那麼強烈;到1948年,冷戰的對抗比較嚴重了,可在48、49年,美國人的戰略重心放在了歐洲,主要是放在了柏林。國外環境的影響雖然不是主因,但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不能忽略的。”
劉副主席:“所以主席那時候在會議上對中央的同志說,‘抗日戰爭快不得,解放戰爭慢不得’,就是綜合國內外形勢之後,做出了這樣一個判斷。”
金日成現在只有一口接一口地抽煙了。
主席和劉副主席說的都是中國的事,可意思很明顯,指的就是朝鮮。中國解放戰爭摧枯拉朽是因為黨和軍隊錘煉了二十年,朝鮮沒有;中國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朝鮮沒有南邊老百姓生活困苦,可他們有很多是隻反李承晚,並不是開門歡迎人民軍,這個勞動黨也是知道的);中國抓住了國際冷戰初期的空窗期推翻蔣介石,現在空窗期已經關閉。
更何況朝鮮半島體量還比較小,美軍7個師可以幫南朝鮮扛住,7個師放在中國估計不能幫蔣介石扛住半壁江山。兵力翻兩倍三倍?美國可能又捨不得出那麼大的血本。
可是……
“我知道,你們的同志當中有很多人把統一朝鮮半島作為革命鬥爭的最高理想之一,畢竟這既是勞動黨的綱領和目標,同時也代表著朝鮮民族的歷史使命,是一項巨大的歷史功績。”
劉副主席看出了金日成在想什麼。
“可是還是要回到那句話上來,實事求是。綜合朝鮮的國內外環境,或者說共産主義陣營的國內外環境,現在,不是,朝鮮半島統一的合適的時候。在將來,你們和我們把功課做到家之後,再談統一或者革命,才是符合實際的做法。”
主席:“這件事換個角度看,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來日方長。今天你們的革命隊伍建設得還不夠成熟,但以後會成熟的;今天美國還願意花很大代價保衛南朝鮮政權,將來他們未必還願意;今天不能統一朝鮮半島,明天未必就不能。不管是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總能看到朝鮮半島統一的那一天。就算我們這一代人沒能看到朝鮮半島統一,我們的後人也會做到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