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森:“我此次來中國,能夠獲知中方對朝鮮半島和平的真實態度,就已經足夠。希望中方在今後談判和各項涉及朝鮮的事務中,確實會如你所說的那樣。”

總理:“和平是我國國內各界一致追求的目標。中國在戰爭中的時間太長了,從1931年到1949年,甚至自辛亥革命之後,將近40年的時間中國的戰亂從沒有真正停止過,國家一窮二白。全國有80的人口是文盲;城市被嚴重破壞,産業凋零;農村水利設施荒廢,難以抗拒自然災害,農業生産力低下。我們迫切需要和平,需要恢複。”

莫裡森唉了一聲:“既然這樣,在去年9~10月的時候,你們為什麼要介入朝鮮戰爭呢?難道這不是打斷了你們國內和平建設的節奏嗎?”

總理:“出兵朝鮮的必要性,中國已經在官方予以說明瞭,上次見面我也向你解釋過: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我們將視其為侵略。如果我們對這種侵略坐視不管,那麼後果是什麼?”

總理:“我們在這裡就實話實說,不要用那些冠冕堂皇的話來搪塞。後果就是,朝鮮半島北方的這個政權將會消失,由李承晚的南方政權統治整個朝鮮。然而,這個南方政權是被外國勢力和外國軍隊深刻侵入和控制的。”

“戰爭帶來大量的難民,這些難民從朝鮮半島來到中國,中國要不要花費人和金錢去救助去管理?南方政權肯定會說難民中藏有抵抗分子,他們要過來稽查,我們讓查還是不讓查?在中朝邊境地區肯定有殘餘的人民軍堅持抵抗,李承晚的軍隊與人民軍遊擊隊作戰,打過界了我們反擊還是不反擊?如果美軍和李承晚軍指著中國腹地某處說這是人民軍遊擊隊的訓練營,要採取軍事行動,甚至派飛機過境轟炸這些所謂的訓練營,中國是不是也要忍?”

“我們再說遠一點,就假設抵抗運動和遊擊隊都慢慢地不存在了,這時候統一半島的李承晚政權說,中國境內的朝鮮族聚居地也是‘自古以來’的朝鮮領土,向我們索要,甚至向我們國內輸出武裝叛亂分子,中國是不是也要忍?”

總理:“況且,我們回顧歷史,在東北和朝鮮半島如果出現亂相,對中國造成的嚴重後果可不止這些。六十年前的那次戰爭,日本侵略者越過朝鮮打進了東北,打到了山東,甚至接近了天津。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深刻的一次歷史教訓。”

莫裡森:“我明白了,也用歷史典故的話語來說,這是你們歷史上的勢力範圍,你們必須維護。”

總理搖頭:“我們現在不會經營什麼勢力範圍,但是,中國有責任有義務保持自己國家周邊鄰國的和平與安全。這不是在擴張國家的勢力範圍,而是我們維護地區和平的天然責任。”

……

3月6日,莫裡森離開北京,經香港、新加坡、印度返回英國。他抵達香港之後就給艾德禮首相發了一封長電報,概括了這次訪問中國的成果以及中方的態度。

此時,距離“60天”的第一次停火期限已經只剩下8天了。

在聯合國總部,四國六方會談的進度是:

南北分界線,雙方的分歧無法調和——主要是李承晚提出了一條他們認為合理的分界線,經過屢次駁斥之後仍然堅持。這條“李承晚線”的宗旨是保證以漢城的總統府為圓心、50公裡半徑之內不能有朝鮮控制的領土,所以比“伍修權”線北移了不少。

朝鮮半島所有外國軍隊最終都要撤走:達成一致。撤軍期限達成一致,和平協議簽署之後5年整,全部撤完。但是,撤軍的階段和步驟存在分歧。

南北朝鮮最終應透過公投走向統一:沒談妥,南北朝鮮都不同意。

公投統一本來是聯合國的主意,賴伊秘書長趕緊又出了一個補丁:既然不同意,那麼南北朝鮮挑個好日子加入聯合國?

南北朝鮮都不同意。

這南北雙方還都槓上了,用現在的話怎麼說呢?他們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朝鮮”、反對“一朝一韓”,但也反對以公投為基礎的南北雙方平等合併。

他們想要什麼?當然是想要自己統一對方唄。

“我們應該先解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延期。”

會議的主持人,聯大主席安迪讓說道,“鑒於停戰談判雖然有分歧,但談判在過去的54天一直未間斷;所有參與談判的六方都在持續地與其他各方交流對話,這說明四國六方會談的機制還是有效果的。我建議,停火協議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再延期60天,以待更好地進行磋商,消除分歧,走向和平。”

投票開始。中蘇舉手同意。英美舉手同意。朝鮮代表看了看會場的各方,也舉手同意。

最後是韓國代表柳宇菀,他在座位上左看右看,扭了好一會兒屁股,這才心情複雜地、緩緩地舉起了自己的右手。

安迪讓:“投票完畢。一致透過延期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