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中國丟擲條件(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回應中國的請求,也不和中國直接會談,不過美國也在做自己的行動。
首先美國在聯合國大會發起提議,建議成立一個關於朝鮮和平事務的三人委員會。鑒於十二國提案無法得到美國的認可,美國只認可三人委員會的形式,於是聯合國大會很快透過了決議。三人委員會的三人是:聯大主席安迪讓是會議的主持人而已,和聯合國秘書長差不少)、印度代表勞、加拿大代表皮爾遜。
安迪讓代表聯合國。
印度現在擔任了中國官方態度的傳話人,所以印度代表勞在委員會中就是幹這個的。同樣,考慮到如果直接塞一個美國代表進去中國會直接爆炸,所以也代之以加拿大代表皮爾遜,他是美國態度的傳話人。
聯合國大會決議透過了。三人委員會成立了。隨後三人委員會開始工作,聯大不再討論朝鮮戰爭的事務,直到三人委員會授權的觀察小組提出報告為止。
中國對三人委員會的成立表示冷淡,既不贊成和支援,也沒有強烈的反對。
現在,留給全世界最大的懸念是中國的態度。中國人在怎麼想?中國人想協助朝鮮統一朝鮮半島?還是想停戰?
北京。
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又來了,因為總理在訪蘇的路上,潘尼迦是與章漢夫會面,不過章漢夫也能準確傳達中央的意見。
“我們在聯合國提出的十三國提案、十二國提案,美國都表示強烈反對,並且沒有任何的商量餘地。如果局面這樣僵持下去,朝鮮半島勢必要發生更大規模的戰鬥,這對朝鮮半島上居住的人們是巨大的災難,同時對美國和中國也是損害,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在那裡。因此,我想探詢中國方面的意見,到底你們有沒有在朝鮮停戰的想法?”
章漢夫:“中國主張朝鮮半島最終還是恢複和平。中國不反對在朝鮮半島停戰,而且我們也能影響朝鮮,讓雙方就停戰一事達成一致。但是,朝鮮半島的停戰必須基於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即不得損害中國的利益,尤其是事關中國領土的臺灣問題;必須基於真正和平的目的,而不是某一方為了獲得喘息之機而利用停火來給自己時間;停火的最終目的,還是朝鮮半島之外的國家的武裝力量退出該地區,由朝鮮半島的人民自己決定國家的走向。”
章漢夫完整地提出了中國的三點要求。
潘尼迦:“可是,現在美國態度鮮明地反對將朝鮮半島問題與臺灣問題捆綁起來,因此這一條實際上我認為雙方都需要變通。為此尼赫魯總理也進行了大量的思考,他認為,可以採用這樣一種折中的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的停火:朝鮮半島的交戰雙方先停火,停火之後由聯合國組織,召開一次由英、美、蘇和中國參加的會議,以解決遠東的問題,其中包括朝鮮問題、臺灣的地位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
“至於朝鮮半島上的外國軍隊,”潘尼迦又補充,“由聯合國裁軍委員會組織一個專門機構,整理清點朝鮮和韓國的武裝力量,確保半島南北的武裝力量處於平衡,且為非敵對狀態之後,中國和聯合國軍同時開始撤軍流程。”
紐約。
潘尼迦將中國的態度傳回新德裡,新德裡再傳給紐約的聯合國代表團團長、三人委員會成員勞。
“我帶來了中國方面的態度!”
勞感覺自己說話都倍兒有精氣神。雖然中國也有觀察團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可美國拒絕與中國代表團發生任何交流,而勞,是唯一一個可以讓美國人坐下來聽他說中國立場的人。
“中國原則上同意印度提出的‘先停火、然後召開四國會議’的想法。”
勞這句話說出口,會場底下就轟地一陣騷動。
“中國人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勞繼續說,“交戰雙方的停火不是無條件的,而是以60天為節點。中國表示,第一次停火他們願意持續60天,聯合國組織的四國遠東會議應在這60天之內召開。如遠東會議未能在60天之內開幕,中國即認為停火協議期限已到。”
會場又是一陣騷動。“中國認為停火協議期限已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勞:“接下來就意味著朝鮮半島不再有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停火協議。中國人提出的第二條要求是:四國遠東會議討論問題的基調應該是:對朝鮮問題,必須堅持朝鮮問題的地方化,反對國際化;對臺灣問題,美國必須停止對臺灣的侵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替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將中華民國代表從聯合國驅逐出去。如果四國遠東會議不是以這三點為基調,如果四國遠東會議在召開60天之後仍然沒有就這些問題達成共識,那麼中國將認為停火協議不再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