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謂的“其他地方的利益”,就是指臺灣。
而印度提出的《朝鮮和平方案》,恰好就包括了臺灣:要求美軍從臺灣海峽撤出其艦隊。
於是,12月16日,《朝鮮和平方案》還未等中國表態,就先被美國嗆了一把,這等於聯合國大會開會討論這個方案也失去了意義。
對於中國來說,這段時間中國也沒發現美國對朝鮮半島問題的和平解決有多少誠意。
12月16日這天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美國國務院發布管制令,對中國的在美資産進行凍結和管制,並將對中國的貿易禁令加強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美國政府今天已採取措施,將中國共産黨在美國管轄內的一切資産置於管制之下,並頒布章程禁止在美國登記的任何船隻在另有通知以前駛往中國港口,這些措施是作為完成對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關系的有效的管制所必要的步驟。”
“如果共産中國願意撤退他們的侵略軍隊並且遵照聯合國的原則行動,美國政府才準備考慮取消限制和恢複正常貿易關系。”
這是國務院禁令頒布後,美國的新聞媒體披露的禁令細節內容和國務院的宣告。
對於美國的這些招數,中國方面除了“呵呵”之外,就是用戰場行動來予以回擊。12月16日傍晚,26軍76師佔領興南港,由於志願軍進軍速度太快,美軍忙著撤人,大批物資彈藥丟棄在了興南港的軍用倉庫中。盡管包括“威斯康星”號在內的美艦向興南港猛烈開火,但炮擊沒能銷毀所有的物資,9兵團小小地發了一筆洋財。
美步師屁股後頭的是志願軍94師。和興南港類似,美軍前腳上船開溜,94師的指戰員就沖進了元山,同樣也搶到了一批美軍丟棄的物資。
興南、元山相繼解放,標誌著在東線中朝聯軍全部收複了三八線以北的土地。
在西線,12月16日傍晚,志願軍66軍的先頭部隊也抵達了臨津江,江的南岸就是聯合國軍匆匆構築起來的所謂“臨津江防線”。
寒冬臘月,臨津江江面一片白皚皚,66軍先頭部隊不急於過江,而是在夜間悄悄勘測臨津江各段的冰層厚度、江面寬度,為後續的作戰做好偵察工作。
第二次戰役的收尾工作並不是彭總和陳士榘直接指揮的。
12月14、15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副司令員兼9兵團司令員陳士榘分別離開了前線的指揮部,先輾轉進入中國境內,然後搭乘蘇聯飛機從東北飛抵北京。
兩次戰役打完,朝鮮的戰事有一個短暫的平靜期,一線部隊抓緊時間休整補充,而中央需要了解朝鮮戰場的一手資訊以及作戰指揮員對戰場走勢的看法。
“主席,總司令。”
陳士榘向主席和總司令敬禮。
主席:“士榘,9兵團在東線打得很好,給了美軍最沉重的打擊,你們的戰績,可以說是超出了我們的預計呀。”
總司令:“那時候我們考慮到東線的困難和不利條件,交待給你們的任務是全殲一個團,如能兩個團最好,結果你們全殲了一個師再外加一個團,了不起。”
陳士榘:“一線指戰員冰裡雪裡奮戰得來的勝利,為了這勝利,9兵團付出的犧牲也特別大。”
彭總下飛機,後面跟著的是毛岸英。幾個月不見,主席差點就認不出自己的大兒子了。
“主席,……爸,其實沒什麼的,就是老縮在山洞裡,曬不著太陽,頭發就成這樣了。”
總司令:“岸英,這可不興信口胡說,曬不著太陽人會長得白,可我從沒聽說過頭發也變白的。”
總司令回了一句話,主席卻一直在沉默地端詳毛岸英。
“爸,怎麼看了我半天,一句話不說?”
“哦,也沒什麼要說的,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主席突然醒過來似的,突然上前一步,雙手扶住毛岸英的肩膀,在更近的距離上下打量。
彭總:“從10月底到12月底,志司先後被轟炸了4次,這是說飛機投的炸彈有目的有準頭的轟炸,亂丟的還有好幾次。最危險的一次,岸英的機要科犧牲了一名同志。”
毛岸英:“小高,犧牲時才24歲,在蘇聯學的電機,本來是該投身到建設新中國的工作當中的,可是……”
主席:“我們本來確實準備好了要和平建設,發展我們的工業農業的,美國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我們也不能不應戰那。但是,今天把兩位司令員、副司令員叫回來開會,討論的的確是是和平的問題。”
彭總:“是嗎?我們,有希望能用談判來解決問題嗎?”
主席:“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前提是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並且用堅決的鬥爭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