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三十五章,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印度牽頭提出《朝鮮和平方案》之前,既透過印度駐華大使與中國透過氣,當然也與美國透過氣。美國當時也是對印度的斡旋行動表示認可的。
不但如此,印度主動找了美國一次之後,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斯汀又主動約印度代表談了一次,表達的意思就是“華盛頓希望朝鮮問題能透過談判的方式解決,透過政治手段解決”。當然,這是和平方案還是在“十三國聯合提出”的時候了。
但是,雖然呼籲朝鮮和平的國家從十三國減少到十二國,菲律賓退了,但這個《朝鮮和平方案》的主要精神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可這美國代表為什麼突然就不願意了呢?
印度代表想不明白。
其實原因也不難猜。此時亂作一團的不只有朝鮮半島上的聯合國軍,在華盛頓,白宮和五角大樓也亂成一團。各種對華觀點和意見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美國的整個冷戰戰略都在受到質疑。反對杜魯門的政治家、戰略家直接開始翻今年6月份的舊賬:
正統派:說好的冷戰以歐洲為重點,為何美國還要捲入朝鮮半島的戰爭?
亞洲重點派:如果朝鮮半島對美國至關重要,為什麼美國還要在歐洲對蘇聯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態?
強硬鷹派:如果捲入了朝鮮的戰爭,美國為什麼縮手縮腳,既不打算使用核武器,又不往朝鮮半島投入足夠的軍隊?
保守派:今年6月美國為什麼要大規模介入朝鮮內戰?
所有的派別:今年10月誰讓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的?真是愚蠢!追責!
杜魯門:不是我!
國防部長馬歇爾:不是我!
佈雷德利:也不是參謀長聯席會議!
柯林斯:也不是陸軍總參謀部!
所有人看向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
但是,甩鍋是可以甩鍋,但現在美國必須得解決這一攤子事。
首先,最最重要的是戰俘問題。西線的美軍上報失蹤近五千人;東線最慘,被俘和失蹤一萬四千人。
失蹤不全是被我軍俘虜,有不少是屍體躺那兒雙方都沒有發現的,當然實際上大部分還是成了戰俘)
其中包括陸戰一師的一萬多人。除了人數,還有級別: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少將被俘;美步2師市長凱澤少將被俘。凱澤被俘的訊息是12月4日北京的廣播發布的,史密斯少將就不用延時發布了,12月8日晚上全世界就知道了。
如果雙方的戰鬥不停止,戰俘當然就不可能遣返。如果雙方簽署停戰協定或者和平協定,這一萬多人就可以回家。
其次白宮考慮的是朝鮮的戰局問題。
第8集團軍敗退之後在三八線重組,但大家都知道在三八線漢城一帶布設的防線很虛弱,應該是擋不住中國軍隊的。至於東線,更是崩得徹徹底底,在“十二國提案”發起的12月15日,美步3師和美步7師的殘部已經從朝鮮的東北端直接撤到了朝鮮半島最南端的釜山。
這時候就是杜魯門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了:或許能夠透過和平談判,讓中國軍隊止步於三八線,這樣美軍就不會繼續丟面子。
杜魯門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討論朝鮮半島的未來走向時,就在盤算如何讓中國接受這個條件。但參會的軍政高層以及戰略專家也不是笨蛋,他們客觀地代入中國一方思考,很快就發現這恐怕有點難度。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想在談判桌上得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馬歇爾首先指出了美國接受停火的兩難困境:
一旦停火,美國就要停止對北方的所有空中偵察,這樣美國就無法掌握中國和朝鮮軍隊的集結情況、物資準備情況了,中朝方完全可以在三八線北側準備好幾十萬大軍和充足的糧彈,給聯合國軍來一個“驚喜”。並且,美國海軍可能也要被迫撤退,美軍的作戰困難度會顯著增加。
但如果反對停火,美國又會被認為是反對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名聲上很不好。
不過,參聯主席佈雷德利沒有馬歇爾這麼悲觀。
佈雷德利認為,杜魯門已經透過了擴軍和增加國防預算的法令,美軍要從200多萬人擴充到350萬人,增加18個師、海軍擴充到400艘艦艇、空軍95個航空聯隊,有這個為依託,美國投放到朝鮮半島的兵力可以從現在的25萬人增加到40萬人,就算短暫地失去三八線,甚至丟失漢城,援兵到來之後美國也可以硬打回去,恢複三八線。
當然,這樣會花很多錢,傷亡也小不了。
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最後的結論是:三八線是自己的,美國必須、必要、也應該能在談判中爭取到這條線繼續存在,而且,美國不能放棄其他地方的利益來在談判桌上保證三八線的存在,那樣太委屈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