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這不是美國所要的和平方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三十四章,這不是美國所要的和平方案
“十三國提案”幕後當然是由美國推動的,不過在臺面上的主導者是印度,這13國當中就印度人口最多影響力最大。
印度在整個朝鮮戰事中的立場還算比較公正。9月30日,美軍仁川登陸成功逆轉戰局,尼赫魯發表宣告說,在未尋求其他解決手段前,聯合國軍不應越過三八線。宣告還再次呼籲聯合國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利於朝鮮問題的解決。
<101nove.進入聯合國是1950年8月3日,那時候朝鮮半島的戰局是一邊倒的朝鮮佔優)
10月7日聯合國的決議事實上授權聯合國軍可視形勢需要越過三八線,在投票時印度投了反對票,尼赫魯在10月16日也再次確認並表示印度代表投的這一票就是印度的態度。
12月11日的“十三國提案”提交聯合國大會之後,首先由聯大政治委員會審議。在審議流程進行當中,印度代表找到了中方派往美國,列席聯合國大會的伍修權、喬冠華。
1950年底中國已經向聯合國派出了代表,但聯大席位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置被國府佔據著,中國只能列席聯大,安理會的會議無法參加。
印度斡旋朝鮮半島戰爭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中國也知道這一情況,早兩周前印度駐中國大使潘尼伽就和總理討論過朝鮮戰爭中方的立場和停戰的條件,伍修權也從國內瞭解到了這一資訊。因此中方對印度發起提案這件事並不感到突然。
不過這等事情不是伍修權可以決定的,他需要把訊息回報國內,一來一去需要時間。而且,現在的這個“十三國提案”,伍修權也有話要說。
“特使先生,我們注意到發起提案的這十三個國家都是亞洲國家,可能貴國的意思是‘亞洲的事務由亞洲人自己來解決’,這是一個值得贊賞的思路。”
伍修權話風一轉:“但是,我們注意到這十三個國家中有菲律賓。據我所知,菲律賓是報名參加‘聯合國軍’的16個國家之一。我們堅決反對參加了聯合國軍、對朝鮮正在實施侵略的國家,翻過臉來又扮演調停朝鮮戰事的角色,無論這個國家在戰爭中出了多少兵。這樣的和平提案,中國是不會認可的。”
印度駐聯合國代表兼和平特使被伍修權噎回去了,伍修權的這番話合乎法理,沒有辯駁的地方,這個提案看來是要修改。修改後的提案或許會叫做“十二國提案”,但這應該是幾天以後的事了。
12月11日,整個東線戰場還有小規模戰鬥,但長津湖附近歸於平靜。
美步7師的剩餘部隊加速撤退,尤其是在26軍兵臨五老裡、和守軍發生輕微接觸戰鬥之後,美步7師撤退的速度更快了。
12月11日夜晚,美步7師的第一支車輛縱隊抵達興南港,在這裡,第七艦隊調集的登陸艦、運輸艦、徵用的貨船熙熙攘攘地停在港口和港外,從港口眺望海面,還有幾艘驅逐艦和巡洋艦在浮冰流動的海面小心翼翼地巡邏,艦上的127毫米或152毫米大管子警惕地指向陸地方向。
其實在人們眺望不到的更遠一點的海面,還有一個更大的家夥——“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它是前幾天從橫須賀開出來的,隨時準備用406毫米巨炮攔阻志願軍偷港。
在長津湖,陸戰一師的傷員完成清點之後優先後送,用的是志願軍現在已經所剩不多的汽車——從後方運送物資的卡車在回程時運傷員,每輛汽車都在頂棚塗了紅十字。9兵團用國際通用摩爾斯碼向美軍發電報了,告訴他們這幾天所有從長津湖返回中國的卡車都有可能是裝載美國戰俘的,你們自己掂量。
美軍或許是真收到了電報,反正12月11日下午,第一批20輛卡車的車隊後送美軍戰俘傷員的時候,美軍飛機沒有來轟炸志願軍的公路運輸線。
至於史密斯要求的空投食品,12月9日美軍沒有空投,但是12月10日,真有20多架運輸機在富盛裡附近丟下了無數個大包小包,大部分是野戰口糧。
但美軍也不是什麼紳士風度,他們只是真的怕死太多美國人而已。12月10日白天,有兩波美軍的艦載俯沖轟炸機、空軍的攻擊機突然造訪長津湖上空。不懷好意的機群先低空掠過富盛裡,然後又向北,在下碣隅裡、西興裡、柳潭裡一路尋找,轉悠了將近1個小時才退走。
9兵團的指戰員當然知道美國飛機在尋找什麼,他們想摧毀陸戰一師投降時交出去的坦克和重炮。9兵團早就防著了這招,陸戰一師剛交出武器,志願軍指戰員們就或者自己開動、或者拖曳,把坦克和重炮轉移到山凹子裡遮蓋隱藏起來了。
12月11日夜,9兵團清點出來了長津湖戰役至今為止俘虜的美軍總數:12794人,其中大約900人是美步7師31團的,其他都是陸戰一師的。
陸戰一師在最後一天之前,歷次戰鬥中被志願軍俘虜了200多人,然後就是12月8日,一萬一千多人集體投降。這的確給志願軍增添了很大的後勤壓力,還牽制了不少人手——24軍72師在休息完畢之後就沒有重新投入戰鬥,而是全被用來看押管理照顧美軍的戰俘傷員了。
史密斯師長被俘之後心態淡然,該吃吃該睡睡。不過他也驚訝於志願軍的紀律——兩支軍隊在長津湖的冰天雪地惡戰了12天,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可志願軍無論指揮員還是戰士,都嚴格按照條例管理戰俘,不管眼裡有多少仇恨,手上沒有一個人動家夥的。
整場戰鬥中,陸戰一師多虧史密斯提前預備的下碣隅裡、古土裡機場,從長津湖空運撤走了7000名傷員,其中2000名戰傷、5000名凍傷傷員。如果沒有史密斯周密謹慎的進軍計劃,陸戰一師可能躺得更狼狽更徹底。
不僅如此,陸戰一師在空運自己的傷員撤離的時候,還運走了448名被俘的志願軍指戰員。
這些志願軍指戰員基本上是在對美軍各個據點的歷次夜襲行動中,黎明前撤退時落下的傷員或者被反包圍的戰鬥小組。
陸戰一師運走的這批被俘人員——意義重大,相當關鍵。
因為在整個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的被俘人數只有770人,陸戰一師就貢獻了一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