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主席,這檔案您不能看(第2/2頁)
章節報錯
任弼時:“玉階,這不太好解釋……”
劉副主席:“李刻農,你也看過了全部的檔案,你說說,到底怎麼回事?”
李刻農:“劉副主席,這不太好解釋……”
……
僵持。
“……主席。”
總理思考了幾分鐘,再和任弼時對了對眼神,終於開口了。
“主席,這份檔案你可以看,但是,請主席做好心理上的準備。而且,這也未必是將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任弼時:“我們應該有辦法避免的。”
主席拿到了洪康雷提案。一共5頁,宋體小字印刷得特別清晰。
主席看完第一頁,翻到第二頁。翻頁的嘩啦聲在總理和任弼時這邊,就和手榴彈爆炸的震撼度差不多。
“……劇情的臃腫還體現在容納了太多的內容和情節支線。《長津湖》顧名思義,就應該集中描繪東線的長津湖地區的一系列戰鬥,如果按我的拍攝風格,我甚至會只拍長津湖戰役中的殲滅美軍北極熊團的戰鬥,這樣情節更緊湊,劇情矛盾沖突更加激烈。”
“但是《長津湖》卻有點違背電影創作的通用原則,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不僅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紹朝鮮戰爭的背景、中國決策出兵過程,還從出兵決策那一幕開始,加入了一個很長的支線——岸英同志從參軍到犧牲的故事,連彭總向主席‘請罪’的情節都有……”
“當然我不是說不應該表現主席、岸英、彭總的內容,但這是值得另拍一部電影的題材。關於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太久沒有了,編劇和導演想在一部電影裡面塞太多的元素,這可能也情有可原”
……
“岸英同志從參軍到犧牲”
主席放下提案文稿,久久沒有說話。
總理看到主席的左手在桌子上摸索來摸索去,於是把煙盒推過去,主席拿住煙盒,抽出一支香煙點著了火。
任弼時用悄悄話的方式向總司令、劉副主席解釋提案中到底有什麼‘敏感內容’。
“剛才我知道我們幾個月之後就要出兵朝鮮,和美國正面硬碰硬,心裡也是非常震驚。我們尚且如此,黨內、軍內的其他同志,以及黨外人士,態度就更加……反對出兵的聲音一定很大。”
“但他們就要逼著主席把自己的親兒子送上戰場嗎?!”
主席抽完整整一支煙,把煙頭在煙灰缸裡摁滅,摁得很用力。
“恩來,如果不是看到了這些檔案,讓我們現在就決定是不是要到朝鮮參戰,和美國兵硬碰硬,怕是很多人心裡也七上八下的。其他同志、黨外人士表現出疑慮,那就更正常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怪罪他們。”
“我們剛剛結束解放戰爭,在這之前我們還打了8年抗日戰爭,抗日戰爭之前還有國內革命戰爭,現在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可是和平了還不到一年,就又要出兵朝鮮、抗美援朝?要花多少代價?這個決定要不要做?在開會討論的時候有疑慮、有爭議是正常的,要做反複的討論,民主的決策。如果開起會來一點爭論都沒有,全體一致透過,那才不正常!”
“至於……戰爭本來就是要流血犧牲的,戰爭中的危險是無法避免的。為什麼老百姓的兒子參軍上戰場,領導幹部的兒子就可以免上戰場?為什麼我毛澤東的兒子就可以不上戰場?這也說不通嘛。”
總理:“主席……”
主席擺擺手:“恩來、弼時,你們不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了,我們還是不要跑題,好不好。現在朝鮮同志正在向漢城進軍,如果不出意外,他們會很快解放漢城,繼續向南推進。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提醒他們?如何既讓他們意識到存在的問題,語氣又要足夠委婉?”
“還有,”主席又埋頭看《長津湖》提案,“志司被空襲了,彭老總會不會有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