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如意提出內閣制度的第二天,朱允炆便正式下旨,更定官制。

升六部尚書為正一品,升吏部左侍郎杜澤為吏部尚書。

改都察院為禦史府,都禦史為禦史大夫。罷十二道為左、右兩院,左為拾遺,右為補闕。

改通政使司為寺。

詹事府增置資德院。翰林院複設承旨,改侍讀、侍講學士為文學博士。

設文翰、文史二館,文翰以居侍讀、侍講,文史以居修撰、編修、檢討。

一套迷蹤拳之後,才在旨意的最後,提出要增設文淵閣,設文淵閣大學士兩人,官居六品,輔佐皇帝參贊軍機政務,任命方孝孺、解縉擔任第一任大學士。

旨意下的很急,朱允炆沒有和黃子澄和齊泰兩人做任何的商量。旨意下的也很巧妙,把六部尚書的官階提升至一品,這樣六部尚書便不會做任何反對。六部自然也不會有幾個人提出異議。旨意順利的透過。

旨意雖然順利透過了,但黃子澄和齊泰卻非常不滿。

改革官制,如此重大的事情竟然不與我們商量,太不給面子了,必須要討個說法。

早朝完畢,黃子澄和齊泰便陰著臉來到了文華殿求見朱允炆。

“臣齊泰黃子澄),叩見陛下。”

“兩位卿家快快平身。”朱允炆雙手虛扶,又轉頭吩咐道:“劉喜,快快給兩位卿家賜座”

“謝陛下。”黃子澄和齊泰起身,坐在了劉喜搬來的兩張圓凳上。

朱允炆有些心虛的看著黃子澄和齊泰,笑道:“兩位卿家見朕,不知有何要事要與朕商議?”

“陛下。”黃子澄與齊泰對視一眼,當先站了起來,施禮道:“臣想問問陛下,到底是何人與您進言,讓您更定官制的?”

“額。。。”朱允炆臉色一僵,隨即有些不悅道:“怎麼,這旨意有什麼問題嗎?”

黃子澄又道:“陛下,其他的倒也沒什麼。只是這新設立的輔佐陛下參贊軍機政務的文淵閣大學士之職有些不妥。

軍機政務從來都是一國之要害,等閑之人不得與聞,更別說。。。”

黃子澄話音未落,只聽殿外腳步聲音響起:“黃大人的意思,是懷疑方學士和解學士的才學了?”

黃子澄回順著聲音望去,只見徐如意領著方孝孺、解縉、並六部尚書聯袂而來。

“臣徐如意方孝孺、解縉、茹瑺。。。)參見陛下。”眾人頓首下拜。

“眾卿平身。”朱允炆淡淡一笑:“賜座。”

“謝陛下。”眾人起身施禮落座。

老話講“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可真要是說人的時候被人抓了現行,難免還是令人尷尬,更別提黃子澄這種出了名的體麵人。

一時間,黃子澄臉色脹紅,語塞不知何言。

徐如意冷哼一聲,說道:“正學先生是先帝所留的肱骨之臣,解學士才名天下皆知。黃大人,做事穩重是好事,但還是要秉承公心的,不然,難免讓人覺得你太過霸道。”

“你!”黃子澄氣急,拂袖怒道:“先帝嚴旨,內官不得幹政,在座的皆是朝內大員,議的也是軍機大事,你在此作甚,還不速速出去!”

對付這種氣急敗壞的人,你越是和他爭吵,他越是來勁。反之,你若是淡然處之,倒有四兩撥千斤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