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榑氣得爆炸:“老四,廢了我還不夠,還想讓朱綾來收拾我,有你這樣當哥哥……”

這話還沒說完,屁股就捱了朱元璋一腳:“哎呦!”

“你這狗東西,還知道老四是你哥哥,這是做弟弟對哥哥該有的態度嗎?你的禮數規矩、孝悌之道都學到狗肚子裡去了?”

朱元璋都快氣死了。

怎麼他養出來的兒子,一個比一個不省心?

“父皇,我……我……”

“我什麼我?咱看你就是一頭大蒜——欠拍!”

朱元璋越說越來氣,抄起癢癢撓,對著朱榑就是一頓削,順便也給了旁邊的朱橞一腳。

新大明。

“看看,這才叫削藩!”

朱元璋對另一個世界朱棣的操作,滿意到了極點。

削藩無可避免,能夠在保證朱家子孫榮華富貴的前提下,順利削掉藩王的權力,強化皇權,自然再好不過。

朱元璋一邊笑著,一邊眼巴巴地看著朱綾。

他自然盼著,將來朱綾繼承皇位後,也有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叔叔們。

朱綾不置可否,只當沒看到。

藩王們幹了那麼多缺德事,想平安交權退下去,門兒都沒有。

在朱綾心裡,朱棣這樣的削藩方式,純屬和稀泥。

然而,此舉對於明朝的影響來說,也是極大的。

要是他沒有及時削藩,再過幾十年,藩王不斷膨脹,等他一死,繼任的皇帝缺乏他這樣的鐵腕強權,肯定鎮不住場子。

到那時,晉朝的八王之亂,勢必重演,

明朝的皇權,也不可能穩固傳承十六代君主。

原大明。

永樂朝。

朱棣看著天幕,想起當年削藩的過程,也是感慨萬千。

他若沒有透過一系列手段削弱藩王的權力,尾大不掉的藩王必定引發嚴重的皇族內部爭鬥。

歷朝歷代的皇族,根深蒂固,縱然有外敵殺來,一時也是殺不死的。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會導致一敗塗地。

沒有削藩,哪來的治隆唐宋、繁榮似錦的永樂盛世?

這時,天幕畫面突然暫停,雙對比系統的聲音陡然響起。

【遷都和削藩,對於明朝意義極深。】

【然而,真正讓永樂大帝朱棣名垂青史的,還是接下來這三大功業。】

【第一,編纂《永樂大典》。】

作為最有人格魅力和影響力的明朝皇帝,雙對比系統覺得,光用冷冰冰的影片畫面,都不足以表達。

必須將影片畫面與文字結合,才讓兩個世界的人充分認識到朱棣和朱綾文治武功的巨大的含金量。

《永樂大典》?

眾人不由一怔。

歷朝歷代,編撰著作的牛人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