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永樂大典(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何編撰一本書能成為成祖皇帝的偉大功績之一?
還讓天幕為之發聲,在影片畫面中夾帶聲音。
雖不知道朱棣讓人編纂的《永樂大典》是一本什麼書,卻也能猜到,此書所載的內容必定對於華夏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雙對比系統聲音繼續滾動。
【朱棣深知知識就是力量,所以他登基之後,決定修一部皇皇鉅著來彰顯國威,傳承文化,造福子孫萬代。】
【為此,朱棣欽點才子解縉為總編,讓他帶領147名文人一起修書,並在一年之後,修成了一部《文獻大典》。】
【然而,對於這樣的成果,朱棣並不滿意,認為內容還不夠豐富,就讓道衍和尚姚廣孝也加入其中,同時將修書團隊擴充到三千多人。】
【就這樣,歷時三年,姚廣孝和解縉等人齊心協力,終於完成了這部宏偉的鉅著。】
【朱棣看完之後非常滿意,以自己的年號給這部書命名,《永樂大典》由此而生。】
【編纂好的《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華夏數千年的文化,乃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為弘揚燦爛華夏文化做出不朽的貢獻。】
【特別是對比明朝之後清朝,某個超級自戀、臭不要臉皇帝編纂的《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堪稱神作,包羅永珍,大俗大雅,只要是華夏文化的精髓,幾乎是都能在書中找到。】
看到這裡,彈幕都嗨了。
“乖乖,原來這就是永樂大典,厲害了。”
“天吶,3.7億字,這本書真是要上天啊!”
“我華夏文化,涵蓋的範圍居然如此之廣,我還以為只有四書五經這些儒學經典呢。”
“別扯什麼儒學了,都被那些該死的文官給搞臭了。”
“就是,儒學算個屁,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所謂的儒學,只會教出空談誤國的文人。”
“……”
兩個世界的百姓聊著聊著,話題突然偏了,開始吐槽起儒學和文人來了。
也怪不得老百姓罵罵咧咧的。
這一輪一輪盤點下來,眾人驚訝的發現,這些禍害國家和百姓,導致朝政不穩定、貪官汙吏橫行的背後,往往都與這群所謂的讀書人有關。
一次兩次也許是巧合。
次次都這樣,那就不是巧合可以解釋的。
此時此刻,老百姓們對於文人士大夫的印象差到了極點。
被老百姓這般指著鼻子罵,讀書人破防了。
“胡說八道!。”
“儒學乃是聖人經典,這才是正統,其他的都是奇技淫巧、旁門左道。”
“你們這群愚昧的刁民懂什麼,就知道瞎咧咧。”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老百姓們一看,笑得更歡樂了,一時間彈幕中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急了,急了,這幫死讀書的急了。”
“如此氣急敗壞,看樣子是戳到他們痛處了。”
“什麼有辱斯文?斯文能值幾個錢,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嗎?能無償給我們分土地嗎?”
“自己讀書把腦子讀傻了,是非不分,利慾薰心,怎麼有臉來指責我們?”
“就是,就是,看樣子是我們種地太勤勞了,讓這群人吃得太飽了,才讓他們能在這裡狺狺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