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江被馴服開發利用出來後,其本身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特別是到了工業時代,萬里長江的黃金水道,堪稱世界天選之河,令尼羅河、密西西比河、恆河等世界級大河為之黯然失色。

與此同時,黃河流量小,冬天有結冰期,含沙量大,航道阻塞等區位劣勢,將在工業文明到來時變得越來越明顯,並進一步制約流域城市的經濟發展。

此消彼長,兩條大河流過的城市,經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將首都定在南方地區,北方的衰落將不可遏制。

黃河是一位偉大母親,辛苦哺育孩子,孩子長大了,母親卻老了,幹不動了,孩子能嫌棄她嗎?能把她當成累贅狠心拋棄嗎?

當然不能。

黃河的衰落,導致整個北方地區衰落。

若要扭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北方定都,將政治與經濟分開。

北方成為政治中心,南方為經濟中心。

政治經濟兩手抓,南北合一,齊心協力,才能下好國家這盤大棋。

朱綾對於將來的規劃,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遷都,並下重手治理黃河,盤活北方經濟,縮小與南方的差距。

長江與黃河一樣偉大。

黃河是農業時代的母親河,長江是工業社會的父親河。

工業社會來臨時,黃河其實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治理好黃河的泛濫和泥沙,讓飽經滄桑的老母親重新煥發青春。

天幕中。

朱綾作為現代靈魂,跳脫出歷史,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問題,遷都北方是必然的。

朱棣是土生土長的古人,想的沒有那麼深遠。

他顧眾人反對,執意遷都北平,也在諸多原因疊加。

首先,朱棣的封地就在北平,是他的龍興之地,意義非凡。

其次,北平的地理位置正好在華北平原的中心地帶,定都在這裡,更有利於通知全國。

最後,也是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北平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緊鄰蒙古瓦剌和韃靼等部族,這些部族時常騷擾北部邊境,給大明的統治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遷都北平,才能更好抵禦外地入侵。

朱棣昂然道:“遷都北平,守護大明疆土,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王朝的風骨與浪漫,也就此奠定下來。

新大明。

“好,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愧是永樂大帝。”

朱綾雙眼明亮如星,跳躍讚許之色。

明朝十六帝,她最欣賞的就是四叔永樂帝。

“啪!”

朱標也是撫掌大讚,喊道:“說得好!大明皇帝就該有這樣的氣節!”

天知道,第一期對比,他被另一個世界的朱允炆創得有多深。

子不教,父之過。

哪怕隔了一個世界,他也覺得丟人,恨不得找塊豆腐撞死。

馬皇后也是滿臉歡喜:“另一個世界的老四,真是我朱家的好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