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別打,別打,我認錯了還不行嗎?”

“你今天都打我多少次了,再來屁股就沒了。”

“咱們老朱家,血濃於水,血濃於水啊!”

朱棣被抽得狼狽逃竄,一邊閃,一邊嗷嗷叫。

新大明。

朱元璋看到另一世界的朱棣遷都,也是氣得臉都綠了。

他橫了朱棣一眼,隨即看向朱綾,目光黑油油的:“你這丫頭,將來該不會也想遷都吧?”

朱綾微微蹙眉,直言道:“遷都肯定是要遷都的,北平就是個不錯的地方。”

“你——”

朱元璋心頭一梗,差點沒厥過去。

朱標不解道:“要論歷史底蘊,要論區位優勢,金陵遠遠強於北平,為何要遷都?”

朱綾嘆道:“正因為金陵太好了,所以才要遷都北平。”

朱標道:“為什麼?”

朱綾出神片刻,道:“全國經濟是一盤大棋,南方地區本就得天獨厚,佔盡優勢,若是都城一直在南方,北方將會陷入不可逆轉的持續性衰落,對於整個國家和人民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這話一出,朱元璋和朱標渾身一震,雙雙陷入沉思。

神州大地山靈水秀,地大博物,好地方多了去了,為何北平燕京能成首都?

準確來說,燕京是首都的不二之選。

不管是在明清兩朝,還是現代,燕京的首都地位都是無可爭議的。

道理何在?

箇中原因很複雜,主要與河流息息相關。

古代四大文明古國都是以農耕為主的文明。

農業看天吃飯,最離不開的就是水源,因此河流至關重要。

四大文明古國的本質是大河文明。

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長江無論是在水量、長度,流域面積等方面,都是全面碾壓黃河的,為何黃河是母親河?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會是黃河?

長江到底哪裡不如黃河的?

其實,不是長江不行。

長江之所以無緣母親河,恰恰是因為本身水量太大了。

古時生產力落後,長江如此驚人的流量,絕非古人能夠駕馭,一場暴雨下來,滔天洪流能輕鬆將一個部落屋毀人亡。

加之,南方氣候溼熱,森林密佈,瘴癘橫行,根本不適合人居住。

古人控制不住長江,無法直接引長江之水灌溉,流量稍遜一籌的黃河,反而更加適合農業灌溉。

歷朝歷代史書記載了無數次黃河氾濫,卻不知長江更恐怖、更狂暴。

現代的長江之所以看著如此溫和,是一代又一代的先人披荊斬棘、窮盡心力馴服出來的結果。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黃河都是農業耕種的扛把子。

直到五代十國氣候發生改變,南方變得越來越適合居住耕種,人們也漸漸摸索出來利用長江,發掘黃金水道的航運價值,長江取代黃河成為老大,連帶著更南的珠江也跟著受益。

特別是到了南宋時期,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促成了國家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秒變小甜甜,北方的黃河流域的城市卻成了牛夫人。

從古至今,河流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命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