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 130 章
其他夥計、幫工之類的活兒也需要大量人力,有了工作,就有收入,一旦收入穩定,消費也會逐漸起來,這就是一個健康的鏈條,只要維持這個鏈條正常運轉,淮安縣的日子便不再只是靠天吃飯了,在面對天災時也能多幾分底氣。
原本盛屏是想把雜貨鋪開到江南地區去的,雖然說前期投入會大些,競爭也多增加,好些人際關系也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打理,可從到了淮安縣起,這個念頭便打消掉了。
這樣一塊幾乎原始的土地,給了她太多施展的機會,她相信這裡總有一天會熱鬧盈門,成為一塊繁華之地。
自從接到萬牛鎮的信,榮田溪一連高興了好幾個月,王秀順利産下了一個女孩兒,母女平安,家裡取名叫榮小小,雖然沒見過真人,可隨信而來的還有成春畫的畫像,孩子肉肉軟軟,看著就讓人心熱。
盛屏本想讓他在春節前回去的,□□田溪卻搖頭,表示自己已經是當爹的人了,要撐起一個家,許多事自己能做堅決不麻煩別人,何況還是在這麼特殊的缺人的情況下。
蔣鷺做縣令的這一年裡,手底下能用的只有秦方和劉張兩人,他們並非蔣鷺本人的心腹,而是忠於家鄉,忠於百姓,所以跟蔣鷺是一條心,可只有兩人還不夠。
他事情多,哪裡都缺不得人,碰見些個滑頭,裝聾作啞還是其次,就怕陽奉陰違,所以榮田溪也從後院出去了,成天跟在蔣鷺身邊,成天忙得腳不沾地,終於在年前歇了下來。
即便是臨近新年,城裡相比平時也沒太多變化,要說特別一點兒的便是米鋪的生意好了很多。
盛屏是想要好好過這個年的,提前擬了單子,讓人從萬牛鎮運過來,其中食品類的東西佔了多數。
盛屏提前三天跟唐三忙裡忙外的準備年夜飯。
各類澄皮點心甜甜勞苦了一年的大家的胃和心。
魚貨新鮮便宜易得,就以魚為主角,做了:酸菜魚、松鼠桂魚、醬魚塊、清蒸魚、蔥炒魚片、豆腐鯽魚湯。
新鮮蔬菜只有白菜和蘿蔔,盛屏用上了炒、煮、涼拌的方式,多做了幾個樣式來。
幹菜類的用的最多的是幹筍:幹筍燉鴨、幹筍炒鹹肉、涼拌幹筍絲。
除夕當天吃飯的有唐三父女兩人,蔣鷺、盛屏、榮田溪、王水和文凡,人少菜多,還配了一壺青梅酒,席間言笑晏晏,吃得舒心愉快。
大年初二,天開始下雪,鵝毛飛雪飄了整整三天,但並沒有出現房屋被壓垮的情形,有驚無險的過完了這個新年。
元宵節後,碼頭重新忙碌起來。
等到三月春來到,雜貨鋪所有建築全部完工,一應商品陸續從萬牛鎮出發,一路暢通無阻抵達淮安縣。
擴建以後的碼頭,連通了兩岸,可同時停靠十艘商船,寬敞的河道進出有章,一切儼然有序。
隨著商品一一送達,整理包裝以後擺貨上架,盛屏在暫時未營業的休閑樓面試。
識字的專門負責整理貨架同時兼職導購,會算賬的則在櫃臺負責結賬,其他稱重的、打掃衛生的、裝商品的、倉庫搬運的,總共加起來要一百名員工。
來面試的多是沒有一技之長的中年婦人,識字的會算賬的鳳毛麟角,沒法子只能挑些年輕的看起來機靈的單獨培訓。
明明來的人很多,可多是遠處鄉下的,他們不提什麼包吃包住,估計心裡也沒這個意識,只在盛屏問他們能否在六點到店時,使勁兒點頭,表示雖然住得遠,但可以早點兒起。
具體執行起來就是早上三點起床,步行兩個多小時到店,下午六點下班,再步行兩個多小時回家,到家都快九點了,也沒有路燈,估計燈籠也捨不得打一個,那不就是摸黑走路嘛。
天氣好時還不算什麼,一旦遇上惡劣天氣,這來回五個小時的路怎麼走?何況白天還在要店裡站上十二個小時,實在是太辛苦了。
他們自己倒不覺得有什麼,有一四十出頭的婦人道:“我們鄉下人都是雞叫就起床的,晚上天黑了就睡了,一天到晚不是在田裡幹活,就是在家裡忙活,反正也不閑著,在這兒幹活一月六錢還有四天空閑,哪裡能遇見這樣好的差事啊。”
她雙眼放光,對著盛屏止不住的討好的笑著,生怕錯過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