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 129 章
顯然只有王水一人是不夠的,盛屏讓文凡去幫忙,同時寫信給榮樹河讓他從萬牛鎮那邊叫幾個靠譜的人過來,沒想到榮田澗帶著十人來了,都年輕強壯識字。
採買材料一事由王水帶著文凡負責,河堤加固、雜貨鋪修建和招聘勞工一事由榮田澗負責管理,他給帶來的人分別派發不同任務,一切井井有序的進行著。
整個冬天,淮安縣一改往年的愁雲慘淡,熱鬧得不得了,全縣閑在家的人,無論是縣城還是鎮上亦或是鄉下的人都一窩蜂的湧入了淮安縣碼頭,在臨時搭建的由茅草和油布組成的帳篷裡,白天熱火朝天的做事,晚上宿在大通鋪裡,因為銀子是日結的,所以幹起活兒來格外賣力。
只一個月全岸河堤的加固工程就結束了,緊接著迎來了入冬後的第一場雪,這是一場相當潦草的雪,午後下了不到一個時辰便停了,地面還沒來得及積雪就被斜陽融化了。
隨著一艘艘滿載的船隻停靠在碼頭,碼頭上出現了賣饅頭、燒餅的攤販,生意還挺好。
淮安縣這番熱鬧景象,很快傳到了別的地方,那些被蔣鷺手段驚到的員外們心思動起來,每日都派人去碼頭盯梢,一開始是好奇做什麼,發現是在加固河堤以後不當一回事,後頭見在修房子了,又讓人收買勞工,想著從他們口裡探聽點兒東西,可惜勞工們只管幹活兒,別的事壓根不管,自然說不出什麼有效資訊。
員外們看著榮山村雜貨鋪的木招牌,著重在榮山村這三個字上下功夫。
這兩年,岷縣榮山村的名頭在江南一帶很是出名,一半是因為琳琅滿目的商品,一半是因為驚為天人的白瓷,這些員外們多多少少家裡都有一二件白瓷花瓶,那可都是花了大價錢好不容易得來的,輕易不會顯露人前,是頂稀罕的東西。
蔣縣令的來歷,他們這幾個月也算是探聽清楚了。
當初蔣鷺一來就捏著他們的把柄狠狠地盤剝了他們一頓,事後倒也信守承諾沒再把那些個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拿出來生事,只是他們驕橫慣了,如何能忍得下那口氣?
何況那些個把柄好些都牽扯到人命,一旦撕破臉少不得又要受威脅,幸運時倒可以高高拿起輕輕放下,趕上走黴運人頭落地也不是沒可能。
所以打他們從縣衙出來以後,聚在一起議事,想一次性把蔣鷺給解決了,就差人去打探了這位蔣縣令的來歷。
他本是一介商賈義子,後頭斷了親緣重新落戶在榮山村,這也沒什麼,偏偏那年戰亂,他被抓了壯丁從了軍,在英王麾下做事,很得賞識,先皇作古以後,英王很得當今聖上的信任,憑著這一二分的交情,只怕他們不能輕易得罪,後頭他投靠在林家,林家一門出了四個五品以上的官兒,還都是京官兒,這便是他最大的倚靠了。
員外們被查出的事嚇壞了,暗自心驚,對蔣鷺當日的所作所為理解了不少,就說一個初來乍到的縣令怎麼敢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得罪他們,不想卻是他手下留情,留下了他們的性命,而他們竟然還在膽大包天的企圖報複,真是活得膩歪了。
王員外倒比旁人要冷靜幾分,在窮縣做官,他以為蔣鷺的關系沒那麼牢靠,離得這麼遠,做成個意外身亡,即便有人懷疑,又能查出什麼?
趁著蝗災和洪災的好時機,他請了人埋伏在外,本打算在蔣鷺去州府的路上神不知鬼不曉的給做了,誰料他本事不小,很快就發現了那些人的行跡,拐到隔壁縣去了,再現身身邊多了好幾個縣官,他自然不敢再輕舉妄動,想著蟄伏一段時日,總有機會再收拾他。
眼看著碼頭變了模樣,眾員外們再次聚在一起,眉眼間都有些擔憂。
榮山村雜貨鋪一旦開門,對他們而言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在於從岷縣來這邊走水路是最省時間的,沿路經過碼頭少不得要給過關銀子。
滄瀾江那麼大,也藏著好幾夥兒水匪,這些個水匪多半跟船幫有點兒關系,若是攔截了貨物,也是一筆意外收入。
此外榮山村的東西逐漸在江南出了名,往來貿易全靠走商,一旦在淮安縣有了鋪子,那江南、江北地區的人採買就方便得多了,左手倒右手入,路程上省了不少時間,也能掙得更多。
壞處就是榮山村雜貨鋪一旦在淮安縣紮根,蔣鷺本人在江南和江北地區的地位將會大大提升,再想動他,可就難了。
員外們拿不定是主動靠近投誠,還是一不做二不休不留後患,他們糾結猶豫得很,為難半天最終把目光投在王員外身上。
王員外顯然要比他們想得更深,這些年他逐漸把生意往南邊轉,花費不少精力,淮安縣這邊只留了個不成器的兒子守家,現今他又把碼頭給了他,就是打算全然不管了,這時再看這些朋友後生們的模樣,心中冷笑,碰上這麼個狠角色,要麼比他更狠,要麼抽身離去,否則只會引火燒身。
當初躊躇不定,今日著急了,卻也晚了,眼見他們還拎不清,他卻不會去蹚渾水了。
“咳咳。”
隨著王員外的咳嗽聲響起,眾人停下了討論,紛紛朝他看去。
王員外放下手裡的茶盞,“老朽多年不管淮安縣生意了,近來更是一直住在成縣,人也老了不濟事了,生意都交給孩子們了,此次聚會只當是老友相聚,若要問我旁的事,只怕說不出什麼好建議來,就先告辭了。”
他起身就走,留下一屋子人面面相覷。
人群裡有人開口道:“他這是服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