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 74 章
原本盛屏一人回去,蔣鷺是不肯的,如今既然有人陪著他,他只關切的囑咐了盛屏幾句,讓她一路小心,又給了一封他寫給榮二叔的信叫她帶回去。
隔天一大早,盛屏坐上林府的車,回了萬安鎮。
林大夫人給的丫頭叫喜兒,同她一般大小,是個愛說愛笑的姑娘,不過路上短短相處一天,兩人就以姐妹相稱了。
盛屏把她和林豐安排在李氏客棧,晚上帶他們去燒烤店吃飯。
第二天一早她同王英一起去了劉府找劉管事,先跟他道謝,告訴他以後去燒烤店吃飯,免費招待。
劉管事笑得嘴都合不攏,“那可給我省錢了。”
他不過提點了一句,盛屏和蔣鷺就能攀上林家這條大腿,可見不是個簡單的,這個善緣他結對了。
跟著盛屏就回了榮山村,過家門而不入,直接去榮樹河家。
村裡的田地已經被黑色的淤泥覆蓋了,現在大部分人都閑著,幾個工坊倒是熱鬧,榮山、榮昌、榮三點僱傭了村裡的人做工,他們早年都是上過村裡私塾的,賬記得一清二楚。
繡坊那邊,大家夥趕制著僧衣,眼看就要完成,焦紅錦收了幾個徒弟,教她們繡花。
他們得知盛屏回來了,就拿著賬本到她家找她,撲了個空,又去榮樹河家,這才見著人。
盛屏本來在跟榮樹河說蔣鷺的事,突然家裡來了好幾人,捧著賬本要給她看。
她這才知道,榮樹河跟他們說過了,這工坊是她拿錢建的,賬本以後就給她過目,至於錢銀如何分,還需要同她再細細商量。
本著一次性把這邊的事都解決了,主要是把大方向定下來,細節可以讓他們自己看情況做出調整,省得後面來回跑那麼麻煩,盛屏借用榮樹河的書房,用紙筆寫下契約。
她作為村裡人,為村裡建設出力出錢理所應當,建工坊的錢只當是她捐贈的,不需要償還,而工坊是屬於村裡的私産。
如今四個工坊都各有負責的人,他們出力出手藝,賺的錢理應分得大頭,定下每年工坊所賺錢銀,扣除成本後,他們可分得五成,平時按月和工種發工錢,另外的五成作為村裡的發展基金,用以建設其他的工坊。
那就需要專門的賬房來管理這些進出的錢,這個人只能是榮樹河了,他的幾個兒子也可以輔助他。
盛屏和榮樹河商議了一天,修修改改,定製出各項條款。
在制定的過程中,她時常停下筆和榮樹河交流兩句,在她一股腦的把她對村裡未來的設想在原先已告知過榮樹河的基礎上又豐富了很多。
如今有這四個工坊在前可做參考,如何建設有章可循,可如何把生産的東西賣出去,這是一個問題。
不過她既然要開點心鋪,所用杯碗盤碟都需要定製,土窯坊很快就會忙起來,倒是可以順便幫忙推銷一波。
開春了,周全肯定會來進貨,可以從他那裡入手,讓他帶走去銷售,打響名頭。
瓷器要做得足夠精美,模樣也要夠獨一無二才能搶佔商機,所以問題來了,榮三點有這個技術嗎?
盛屏只能盼著他是個學習能力出色的手藝人,不過從先前她所有定製的陶罐和瓷罐的做工來看,應當問題不大。
在她滔滔不絕時,榮樹河給了兩個資訊。
其一,萬牛鎮商品凋敝,那邊也許是個可以開發的好地方。
其二,目前村子所在的地方也算是個樞紐,若能把村外的淤泥清除,將河水改道,讓小河彙入大河,就能建設出一個碼頭,雖然地方不大,可是也能容一般船商停歇。
前面的倒好說,去萬牛鎮找合適的鋪子,能買則買,買不了就租,改造以後開門營業就行。
後者的工程量不算小,而且私自改河道可能是個違法行為,盛屏建議先去萬牛鎮看地方,而後再做決定。
她又拿了一百兩銀子出來,“榮二叔,這個錢,你收著。”
榮樹河沒有跟她虛與委蛇。
他現在沒錢貼補村裡,這一年莊稼種不成,村裡人吃的喝的都要靠存糧和存銀,沒人能拿出錢來,既然她有誠心,他也就厚著臉皮收下來。
“前面的就算了,從這筆錢開始,你給多少,我記多少,以後連本帶利還你。”
這錢也是她辛苦掙來的,她當然不會一直捐錢出去,就當是存銀行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