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卸下流雲樓的活兒,盛屏總算能好好休息幾日。

她在客棧裡睡了兩天,見識了鴨叫聲一點兒不比雞叫聲遜色的威力後,還是老實的天亮就起床,吃過早飯就去烤鴨店巡視。

烤鴨店的掌櫃是讓劉方介紹來的,還是他家的房客,叫劉林,劉林的爹原先是個老賬房,他從小耳濡目染,都不必調教就能走馬上任。

除了他以外,店裡其他的夥計也多是劉方和米老太介紹的,他們在鎮上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人品德行心裡有數。

雖然盛屏是想王秋雲去烤鴨店做掌櫃的,可又想著萬山鎮那邊她也需要人幫忙,她跟王秋雲配合慣了,最是瞭解彼此,要找幫手的話,還得是她。

而且自打到鎮上開店以來,王秋雲就沒怎麼閑著,難得能有幾天得空的日子,盛屏就讓王秋雲和她一起先回村裡,休息的同時也看看雲雲,之後再跟她一起去萬山鎮。

王秋雲對此沒有異議,先前她考慮過把雲雲帶在自己身邊,只是這忙起來,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哪能顧得上照看孩子?

況且眼看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她還是願意狠心繼續專注做活兒。

她想著與其讓雲雲跟著她東奔西走,還不如放在村裡,有小苗等同齡小孩兒與她玩鬧,也有焦紅錦可以教她手藝,她娘又能照看她飲食起居,如今這樣已經是再好不過的安排了。

盛屏和王秋雲回到村裡,一眼就看到了迎風招展的芋頭葉,兩人直接上手把長得最大最外面的芋杆摘了,拿回家做酸芋苗。

盛屏一邊做,一邊說給王大娘聽,讓她比著她們摘的芋杆葉的大小,以後自己去外頭採來芋杆做酸芋苗。

王大娘是做慣農活和家務的,廚房的事更是手拿把掐,盛屏怎麼說她怎麼做,幫著一起醃了一大壇的酸芋苗。

盛屏說:“芋頭長得快,估計每天都能摘,你也別太勞累,跟村裡其他人也說說這酸芋苗的制發,讓他們也一起做,做好以後自己留著吃也行,讓劉聰送去鎮上店裡賣也行。”

王大娘點頭,“我都曉得的。”

因為要去萬山鎮,王秋雲格外舍不得雲雲,白天同她一起在家裡,就是什麼都不做,看著雲雲在院子裡逗鴨子玩兒,臉上也是掛著笑的。

小苗就不一樣了,村裡私塾開了以後,焦紅錦難得嚴母了一把,拿著雞毛撣子把他趕去了學堂,盯著他學了兩天,最近才老實了點兒。

盛屏得知以後還挺遺憾的,若是雲雲也能一起去私塾讀書多好。

本以為村裡人會願意送女孩兒去讀書的,可是因為男女有別,如榮二叔一家也只是單獨請老師給圓圓開蒙,教她讀書。

這是要花費很大一筆錢的,有人不願意花這錢,就在家自己給女兒開蒙教幾個字,不至於睜眼瞎,但更多的壓根兒沒認為女孩兒該讀書識字,買針線布匹學個刺繡就不錯了。

至於禮儀相關,一律由村裡的老婦人□□導,到了年紀送過去,一月裡去個十來天也就罷了,也許是老婦人嚴厲,教出來的女孩兒各個都很規矩,儀態也好,可是這也是為了讓女孩兒能說個好婆家,維繫好榮山村的好名聲而已,根本沒有動讓女孩兒自強自立的念頭。

盛屏有心改善,卻無從下手,她要是強行把雲雲送去私塾,先生村民那裡還好說,同齡的孩子會怎麼看待她?那可一屋子都是男孩兒啊,誰能保證說沒一二個調皮的,要是過了界,再讓雲雲留下陰影了就不好了。

她只得收心,告訴自己時代如此,在她沒有更多能力時,維持原狀興許才是最好的選擇,否則蝴蝶輕輕扇動的翅膀,帶去了狂風暴雨,只怕不是他們能承受得起的。

盛屏在繡坊跟焦紅錦說話,這幾個月繡坊生意不錯,鎮上有幾位戶富家要辦喜事,訂了不少的鴛鴦蓋頭、錦繡巾帕、如意荷包。

焦紅錦偷偷告訴盛屏,“還有幾家做白事的,我也接了,怕村裡人接受不了,就在家自己做。”

盛屏笑:“這有什麼,你只管放心跟各位嫂子們說,她們只有歡喜沒有避諱的。”掙錢嘛不寒磣。

焦紅錦一想也是,“那一身壽衣做下來,給的錢不少,回頭我去成衣店跟掌櫃的說一聲。”

盛屏想起了榮三點的妻子劉春芽,“劉嬸染的布怎麼樣?”

焦紅錦帶她去房裡看,“特別好,你看這紅是紅,黃是黃的。”

植物染料的最大不足之處就是顏色不夠鮮明,一匹布染出來經常半紅不黃的,而且質量很難得到統一。

但劉春芽的手藝好,紅色的布匹分了幾次染,得出的顏色也還是一樣的。

“我看顏色挺豐富,做了幾件成衣,成衣店柳掌櫃都收下了。”

一切都走在正軌上,盛屏放心不少。

盛屏轉頭去了土窯坊,榮三點把燒好的裝蜂蜜釀青梅的罐子給她看。

大肚子矮罐,蓋子是一串帶葉子的青梅枝條,呈青梅一般的青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