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北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鐵石與靖海王世子奪下寧州城, 在大江入海口將入侵倭冠圍住全殲的訊息很快就傳了回來,但人還是又等了一個多月才返航到鹿島。
這一次大捷靖海王得了倭人的三艘大海船,各種中小船隻、財物無數, 極為滿意,不過他倒是為鐵石報不平, “盧兄弟,你這般為朝廷著想,拿下寧州之後保境安民, 又將城池原封不動地移交給朝廷命官, 又得了什麼好處?非但沒有任何嘉獎,反而被言官參了無數本。”
鐵石卻笑道:“我原本亦覺得憋悶, 但是出城時看到寧州百姓簞食壺漿相送至海邊的情形, 心中的不平也就沒了。”
靖海王便嘆道:“當日我家雖有忠誠之臣, 卻缺少盧兄弟這樣的猛將,否則也不至於被夷人滅國。”如今他在鐵石面前不再隱瞞,直接明言為前朝皇室之後。
“朝代更替, 原也是氣數。如今王爺在海上建起霸業, 亦無愧於先祖了。”
靖海王便再嘆道:“大家都道靖海王府盛極一時, 其實我的難處更多。”
就是尋常小門小戶過日子也有許多難處, 而成大業者自然尤甚。靖海王又與旁人不同,他的手下皆是海盜,這些人從小就長在不懂教化之地,心中沒有仁義道德,行事張狂肆意,海上情形又不似陸地,變化莫測,是以靖海王國根基並不穩定,管起來十分不易。
就比如最初與盧家打交道的船老大白將軍,在寧婉看來他更似海盜而不是將軍,但在靖海王手下卻已經是好的了,畢竟是靖海王府的嫡系,真正肯聽靖海王命令的,又在鐵石手下過了幾年,將許多匪氣都收斂了,而其他的人,據鐵石說,竟根本無從號令。
尤其是靖海王的私生子回來認祖歸宗後,因他的母系在南洋中頗有些權勢,更是將王府的一攤混水攪成泥漿。
但鐵石的身份,說起來也就是客卿,雖然為靖海王效力,但他從來都表明自己是朝廷的臣子,只穩穩地守在蒼州,並不參與鹿島上的『亂』事。便是寧婉在鹿島住了一個月,也只似什麼也看不到一般,觀觀風景,與白姨娘說說閒話而已。
此時鐵石就勸道:“王爺英明,縱有許多難處卻也不算什麼,只要拿定了主意,又有閩地和鹿島做為根基,不論誰也動搖了不的!”
靖海王亦知盧鐵石的立場決不會變,也只笑笑就罷了,拿出一紙詔令來,“盧兄弟所言不錯,我還真離不開閩地,如今還要請你帶兵前去寧州、青州,接手海防。”
鐵石接過來一看,神『色』都有些變了,寧婉便藉著他的手瞄了一眼,心裡也是一嘆。原來鐵石自到了閩地見到倭人之禍,便先後給朝廷上書數封,請在寧州、青州一帶建水軍衛所,防禦倭冠。兩年過去了,從沒有一點回音,但如今朝中卻發下了特許靖海王派海船出閩打擊倭冠,在寧州、青州建港口的文書。
朝廷寧可不用自己的臣子,卻要藉助於靖海王,這讓鐵石情何以堪!
靖海王坐在上面,哈哈一笑道:“盧兄弟也不要在意,為兄能得了這紙詔令也是用了些心思的。”
“上一次倭人進犯內地,江南的楊家損失不小,我便派人在楊家的族長面前遊說,答應只要讓我在寧州和青州建了港口,非但保住楊家一切人口、財物,還能讓他們參到海上貿易中,於是他們家在京城的官員為我們王府頗出了不少的力氣,又拿了你先前的上書以及洛侍郎等人建議在寧州青州建港練水軍的主意說動了皇上。”
“眼下正是最好的時機,盧兄弟略做整休,便帶著家人兵士自蒼州北上寧州、青州,我自然會撥海船、糧草協助。”
盧鐵石沉默良久,終於開口道:“王爺就不怕我帶了家眷就此離開閩地再不回來了!”寧州距閩地倒還不甚遠,而青州已經屬於北地了,反離遼東更近一些,若是乘船北上,可以在距北寧府百里之地上岸。
“就算盧兄弟再不回閩地,難不成還能對我不利?”靖海王大笑道:“先前盧夫人要留在島上,盧兄弟以為我果真要留她為質?本王不過想請盧夫人在我們鹿島作客而已。”
“我之所以能在海盜中出人頭地,並非才能出眾,而是因為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才有了眾多兄弟的擁護。而盧兄弟又與他們不同,我知道你是忠義之人,便全心全意地相信,固然你不會背叛朝廷,但也絕不會對我無情無義!”
“而且,我也有私心的,寧州有前番之事,加之江南楊家會全力支援,我們建港尚且不難,但是青州那邊唯有盧兄弟前去方能成功!”靖海王對於北地十分陌生,他手下的人也皆為南人,唯有鐵石為北人,且在青州一帶極有聲望,派他前去自然事半而功倍。只有先建立海港,才能再圖將來。
鐵石起身謝了靖海王的知遇之恩,便帶了妻子兒女們離了鹿島,他在靖海王面前並沒有許下什麼諾言,但寧婉知道他的確會一輩子領靖海王的人情,這正是靖海王的設計,他們雖然看破了,但也只能落在其中,算起來朝廷倒是靖海王的幫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看來靖海王對於寧州和青州果真寄予了厚望,這一次共撥大海船二十艘,其餘船隻無數,軍需軍糧自不待言,只船丁便是上萬,鐵石也盡起蒼州之軍,一路沿海岸線北上。
寧婉閒來便與鐵石說:“朝廷真是沒有眼光,如此便放棄了海上的勢力還真是很可惜呀!”
“他們只知道陸上的疆土是根本,”鐵石就說:“其實我們先前在遼東時,也對於虎踞山東邊那些屬國不大用心,他們便是有自海上而來的。還是到了閩地之後才知道茫茫大海之外還有那麼多的物產、土地。”
“將來朝廷必然會明白的。”寧婉便又笑道:“先前每想到槐花的親事,要回遼東覺得十分艱難,如今倒省了事,從青州回遼東要省一多半的路呢。”
鐵石知道媳『婦』的思鄉之心,他其實也是一樣的,就笑道:“青州到遼東有一條海線十分便捷,比走陸地還要短,到時候你們坐船回去好了。”
雖然大家連寧州都沒有到呢,說起遼東還不是沒影的事?但寧婉心裡卻很是開心,且論起靖海王府的城堡不管有多奢華,但如今只在十分簡陋的船上卻覺得更加舒服自在。她便叫了槐花兒,“我們去廚房做了幾個小菜,大家吃著也香甜。”
娘倆兒下了廚,大海船與旁的船不同,是能在海上航行一年兩年的,因此便能貯存許許多多的東西,各樣食材都還全,見有許多新鮮菜蔬,寧婉就笑道:“恐怕是世子那邊船上送來的。”一問果然不錯。靖海王世子這一次依舊跟著鐵石出來,他雖身份高貴,但與盧家人相處已久,情份早非尋常,每有了什麼好東西定然是要派人分來一半。
當然了,寧婉不論是什麼也不會忘記世子,畢竟是小輩,人也不錯,她只是不願意讓女兒聯姻,倒不是不喜歡這孩子。因此手裡備的食材便是一式兩份,待做好了令人劃了小船送到世子的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