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大呂!

陳仲驀然醒悟。

孔衍以《莊子》來向陳仲闡明道理。

而陳仲對《莊子》的理解,又何曾稍弱於人?

講述“抓大放小”、“過程的必要”這樣的道理的,其實《莊子》中一句話便講盡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釣叟所贈《劍術》,在元真境界的唯一一句話。

“知”既然是無涯的,那麼在有涯之生中,如何去選取“知”呢?

難倒一概不要了嗎?

自是抓大放小!

現在,誅滅王素就是大,而蘇元明、陳仲、孔衍這些人自身的安慰,只是小。

儒家的道理,道家早已講盡,只看讀書之人能否自行領悟。

陳仲之前所明悟的,是“有涯無涯”關於“取捨”,關於“戒貪”,關於“守心”的闡理,而他卻忽略了“有涯無涯”中所蘊含的“取捨的方法”、“戒貪的方法”、“守心的方法”。

正因此,才會有今時之困擾。

“盛齋兄,請受我一拜!”

陳仲肅容一禮。

孔衍忙將陳仲扶起:“子正胸懷天下而不顧己身,該是孔衍拜你才對!”

陳仲嘆道:“唉!不顧己身或有,然亦未顧及弟子、親友之身,此過亦劇,至今思之,羞慚無地。”

不止是蘇元明。

陳仲的親人,早在六十年前,就必定因為陳仲不計後果的刺殺仙門郡守的行為,而遭受過牽連。

陳仲自是一走了之,甚至六十年間總有這事那事,總要在心裡告訴自己,自己是為了天下人而如何如何,結果最後回鄉,親人、故居,所見竟只有一片荒草。

這些種種。

陳仲所犯的錯誤,都是同一性質的。

然而往事已不可追。

誠所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

遮掩並不能解決問題,改正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陳仲再次向孔衍下拜行禮,孔衍發現陳仲力量之強,竟是完全無法阻止。

起身避讓也來不及了,無奈只好受此一禮。

行禮罷。

陳仲起身拜託孔衍:“盛齋兄,此次謀算王素勢在必行,然元明尚幼,功行淺薄,我為師長卻置之於險境,一旦有事,不可辭其咎。”

“唯今,只有託付於兄!”

孔衍也鄭重起來:“此事,愚兄當仁不讓。”

陳仲又道:“元明之母,雅有德行,雖際遇多舛,未曾自棄草野,教養子息,乃出此璞玉。奈何其多年病體,難耐修行。我本欲薦之於種德治門下,只恐耽擱日久,難以成行,於今亦唯託付於兄。”

孔衍毫不猶豫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