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盧龍(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旦中途停靠在港灣休整人馬、補充淡水、薪柴的舟師被烏桓騎兵發現,那發動襲擊騷擾的烏桓騎兵,能夠使得西涼軍的整支舟師疲於應付、人馬困頓。
這樣一支兵馬,就算最後抵達了遼西大地上,也不會是驍勇善戰的烏桓人的對手。
主意已定的蹋頓顯然不會為袁家兄弟去火中取栗,他大手一揮,也直接越過了單于樓班,向眾多烏桓名王、部落大人下令。
“傳令下去,各部抽調精騎,即日起從渝水到碣石廣佈哨騎,本王要讓西涼軍的舟師無從藏匿,來得了,走不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佯攻烏桓是假的,走濱海道也是假的。
驃騎將軍征伐遼西烏桓的決心已定,這些日子幕府就在秘密籌劃著出兵遼西的方略。
其中關鍵之一,就是進軍道路的選擇。
進入遼西的道路無非就是那兩條。
要麼走烏桓騎兵經常來去的濱海道,此路道路平坦,且沿途有多座城邑可以屯駐休整,但是這條道路地勢低窪,一碰上雨季就有道路被淹沒、沖毀的風險,時下秋雨充沛,烏桓騎兵藏匿其間,要是從此道進發,後隊輜重運輸困難,也有被頻頻襲擾的威脅,大軍很大可能會無功而返。
而如果跨過燕山,繞道草原,從草原上繞到遼西烏桓的側後方發動進攻,無疑可以達到神兵天降的效果。但是這一方略的實施困難重重,不管是集結龐大的騎兵群,還是從西部鮮卑的草場上悄無聲息地經過,都不是現下將軍幕府能夠獨力完成的,一旦強行為之,也有全軍覆沒的巨大風險。
此外,還有一條廢棄的盧龍道,是近來幽州士人田疇提供的資訊。
這些日子,驃騎將軍閻行一直在接見幽州計程車民。
相比起袁紹統治多時的冀州,幽州士人顯然對曾經的舊主沒有太深的感情。在先後經歷了劉虞、公孫瓚、袁紹幾家的短暫統治後,幽州士人已經涇渭分明分成了兩批人。
一小類如韓珩計程車人,他們依舊對舊主念念不忘,不願意出仕新主,折辱名節,因此選擇了告病辭官,退隱不出。
更多士人則像劉放那樣,積極在新舊更迭的趨勢下奔走,力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脫穎而出。
此外,還有諸如孫禮、徐邈、田豫等人,或懷才不遇,或避禍不出,但在閻行率軍抵達了幽州之後,廣攬才俊,遣使闢除,將他們陸續收攬到了自己的驃騎將軍府中。
而田疇,就是這麼多人中,最特殊的一個。
他主動前來給閻行征伐烏桓出謀獻策,卻不求官職名利,也不為財貨賞賜而來,據他自己所言,幽州士民飽受虜兵肆虐,苦烏桓久矣,自己帶領族人前來,只希望能夠幫助驃騎將軍平定烏桓,還桑梓之地一片樂土即可。
若非他聲名在外,且有家室族人,將軍幕府都要將他當成是烏桓人的細作、暗間了。
而驃騎將軍似乎也對他提出的方略頗為中意,這些日子以來,一直讓他參與到中樞的軍議當中。
軍帳內。
“從盧龍塞出兵,先沿著玄水溯流而上向北,至平岡,見烏侯秦水,則可折向西走,循白狼水,直奔柳城擒殺虜首。”
“此道雖廢棄已久、崎嶇難行,但疇曾經派遣族人走過兩回,沿途山川皆瞭然在胸,只需遣選鋒在前開闢道路,全然可供大軍行走。且沿途有水源、薪柴可取用,軍中兵馬當無困頓之憂。”
田疇相貌清瘦、蓄有長鬚,此時正在帳中效仿伏波將軍馬援“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道徑,分析曲折”,使用由他督造的沙盤向閻行及幕府重要文武解說此番行軍的道路和屯駐地點。
聽完田疇的話,荀攸、周良等人都皺起了眉頭。
雖然只能透過沙盤來模擬行軍路徑,但是從田疇剛剛的指示就可以看出大軍出塞後就一直在崇山峻嶺中穿行不休,且只能夠沿著曲折蜿蜒的河谷跋涉前進,中途還要經過一塊鮮卑草場,還要派遣選鋒為大軍開闢通行道路······
這其中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可是不知為何,驃騎將軍就對這個方略很是中意。
閻行剛剛也在仔細聽著田疇的講解,在他的記憶當中,歷史上走田疇這條廢棄的盧龍道,是成功的。
況且就算不考慮這個可能性,在穿越草原、水陸並進都不可行的情況下,走盧龍道無疑是一個折中的方法。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