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智可及愚不可及(第2/2頁)
章節報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智如戲志才,在個人的名位和己方陣營的利益面前,做出了他心中認為正確的抉擇。
···
段煨也做出了他心中認為最正確的抉擇,他將賈詡派來了雒陽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相信,憑藉賈詡的才能,不僅能夠得到閻行的青睞,而且也能夠不辱使命,幫助自己和閻行達成一致的協議。
賈詡,恰恰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得知賈詡前來拜謁,閻行親自迎接,將賈詡請入室中商談。
看著依舊留著山羊鬍須,清癯面容沒有太大變化的賈詡,閻行一面暗自感慨賈詡的駐容有術,一面也不由追憶起兩人初次見面時的情景來。
當年的閻行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司馬,賈詡則是董卓府中的掾史,二人奉命出使關中,前往徵召手握重兵的皇甫嵩入朝。
閻行身為李儒安插的心腹,隨同出使人馬前往,一方面是為了護衛賈詡,另一方面,則是按照李儒的吩咐,暗中監視機變多謀的賈詡,要讓他做說降齊國的酈食其,而不是做慫恿韓信反漢的范陽遊士蒯通。
於是在皇甫嵩的軍營中,閻行還入夜夜訪賈詡,既是出於李儒的囑咐,同時也是夾雜著自己的私心,試探在路上一直深藏不露、藏巧於拙的賈詡,最終引出了那前半段的天下策來。
“以河東、伊洛兩地為前拒,西收隴右、河西之精騎,南聚蜀郡、漢中之粟米,據守關中三秦之地,進退自如,攻守在我,成強秦之勢,如此擁天子大義,東向以平關東之叛,猶如秦掃六國,漢平七王。試問如此,相國兵鋒所指,何人不可服,何城不可克。”
這是一套明確的戰略,能夠早在關東州郡討董之時,就提出了這樣的高見來,足見賈詡的目光的長遠和卓絕。
閻行不知道後來賈詡有沒有再向董卓提起他的天下策,但是從後來立功歸來的賈詡擔任平津都尉,被心生忌憚的李儒從相國府中排擠出去的遭遇可知,董卓慢慢疏遠了賈詡。
相反的是,當時內心受到巨大震動的閻行卻是將賈詡的天下策牢牢記了下來,並和自己斂翼待時、借勢生力的初衷透過實踐,開始逐步結合起來。
從當初的割據河東,再到現下的謀取關中,閻行一直堅持走的,其實就是賈詡的天下策。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今日,身居驃騎將軍高位的閻行,對待賈詡依舊是敬重有加,宛如往昔的態度。
賈詡也感覺到了今時今日風華正茂、身居高位的閻行對待自己的敬重,心中不由得也生出了幾分感動。
只是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此番前來,擔任的弘農使者的身份,賈詡詳細地說明了段煨的心意,並中允地點明河東弘農兩家合則兩利的緊要關係。
閻行對此自然是含笑應許,之前在對待弘農段煨的態度上,他麾下的幕僚其實是有了分歧,周良認為段煨老奸巨猾,與其養虎為患,不如早日圖之,利用天子詔令將他徵入朝中,若是弘農推脫,那就以此為理由,三面出兵,徹底將弘農吞併。
而戲志才則建議閻行緩而圖之,可以透過將段煨調出弘農、收取兵權、徵召入朝的途徑,一步步瓦解弘農能夠抵抗的力量,最終實行將弘農郡併入三河之地的目的。
閻行當時考慮再三後,決定選擇戲志才的建策,只是採取緩計的同時,閻行也沒有放鬆警惕,他依舊保留著周良所說的三面合擊、一舉吞併的鐵腕手段。
現在段煨也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並且做出了對兩家而言,都是皆大歡喜的抉擇,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眼見著使命達成,室中交談的氣氛也愈發和洽。故人相見,白首如新,兩人交談甚歡。
只是隨著閻行向賈詡發出招攬,表露出了想要闢除賈詡為行軍長史的意思後,室中氣氛卻急轉而下,瞬間變得有些緊張起來。
ps有書友提出對雍州的疑問,再次說明一下,漢末朝廷設定的雍州與曹魏設定的雍州並不一樣。根據《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三》記載,“興平元年)河西四郡以去涼州治遠,隔以河寇,上書求別置州。六月,丙子,詔以陳留邯鄲商為雍州刺史,典治之。”也就是說漢末的雍州其實就是分割涼州的河西四郡設定的。在本書中,雍州是初平四年設定的。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